冬至到了,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好處?

2020-12-22 鄂東三農

冬至到了,農村老人說「冬至宜雨不宜晴」,冬至下雨有啥說法嗎?

在農村,人們一提到冬至,就都會聯想春節了。依據古代人的經驗說法,冬至與春節是息息相關的,是緊密相聯繫的。這從現代人眼裡來看,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缺少科學依據,就象天方夜譚一樣神奇怪異;其實不然,這是古代人,通過千百年來一代人接著一代人的觀察的結果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因此,這一經驗總結通過人們長期的觀察對比,認為是非常靠譜的,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讚嘆,無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和認識大自然的能力。~

古代人認為,至冬那天是晴朗的天氣,氣溫比較高,感覺比較暖和;而過年春節時候是恰恰相反的,將會出現陰冷的天氣,或者是下雨落雪寒冷的極端天氣,已經是必然性的事實,是不可否認和置疑的事情。若是冬至那天是陰冷天氣,或是雨雪寒冷天氣,而過年春節時候則恰恰相反的天氣,將會出現晴朗的溫暖的陽光的美好的天氣。那麼,古代人為什麼這麼關心冬至和春節的天氣變化呢?春節是一個民族的習慣性的,最大的最民族化的重大節日,是一年中最大的傳統文化節日,都希望是風和日麗的晴朗的溫暖天氣,不希望陰冷雨雪天氣,在這重要的節日裡,好天氣有利於人們產生好心情,方便參與所有的節日快樂活動。因此,冬至也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和了解春節天氣的傳統節日。所以,古代人就對這兩個傳統節日,就在每個人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成為人們不可磨滅的節日,因此,人們對這兩個節日的天氣變化是銘記在心的,於是通過長期的經驗總結,就得出了「冬至宜雨不宜晴」的結論。

總之,現代人過春節,也非常喜歡晴好天氣。每當一家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地吃過年飯宴後,可以到室外開開心心地走走看看,可以到風景秀麗的名勝景區旅遊一番,可以在草地上和孩子們大大方方地嬉戲一場,做個一次返老還童的壯舉,若是一個陰冷雨雪天氣,過這麼大的傳統節日,該怎樣進行各種心宜的活動呢,該是多麼的失意和懊悔。因此,人人都願意冬至那天宜雨不宜晴,到過年春節時就會是晴天。今天是12月20日,再過2天,就是冬至節了,人人都希望下雨下雪,還春節一個晴好天氣,大家拭目以待。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當然,關於冬至節氣還是數《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最為中性: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這也告訴我們,冬至節氣到了,數九寒冬時間開始了。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今日(12月21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節氣。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對咱農村老百姓來說冬至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農村裡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老百姓過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習俗。
  • 「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啥?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我們且不說這句俗語準不準,先來看看說的是什麼意思吧。
  • 今日冬至,「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啥意思?春節天氣偏冷嗎
    導讀:今日冬至,「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啥意思?春節天氣偏冷嗎?不過,我們今天冬至節氣,天氣特別的晴朗,這兩天都有很大太陽,我聽我們當地老人說「冬至三日晴,過年雨雪連」,真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那樣過年豈不是很沒勁,走親戚都不方便了,我真心喜歡春節的時候是晴好天氣,這樣一家人可以有很多集體出遊的節目。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冬至到,農諺「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一冬凌」什麼意思?
    中國農民極善觀察與總結,他們根據生活經驗發現「冬至」下雨與否,與往後一段時間的氣象呈正相關的關係。他們將之總結成短小精煉,易於傳頌的農諺,「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一冬凌。」意思是如果冬至這天天氣尚好的話,那麼此後的一段時間,甚至整個冬季,都會以晴好天氣為主。反之如果這天颳風下雨的話,那麼整個冬季都要做好防寒抗凍的準備。
  • 臨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啥意思?
    導語:接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什麼意思?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它出現在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經度達到270度。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這一天,隨著太陽向南走向最末端,陽光最偏向北半球。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冬至到,「冬至雨,寡婦年,來年旱」啥意思?明年是寡婦年嗎
    導讀:冬至到,「冬至雨,寡婦年,來年旱」啥意思?明年是寡婦年嗎?這一年時間只要到冬至節氣這天,一年算是要過去一年了。今天時間已經到冬至節了,看看時間已經是12月21號了,冬季的寒冷也隨著冬至的降溫而到來了。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今日秋分,農村老人說「秋分節氣宜雨不宜晴」,這是為什麼?
    摘要:今日秋分,農村老人說「秋分節氣宜雨不宜晴」,這是為什麼?時間過得真快,9月23日迎來了秋分節氣。這是24節氣中的16個節氣,進入到秋分節氣以後,國內大部分地區也正式進入到了秋季。在農村有些老人說「秋分節氣宜雨不宜晴」,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天氣預報的,而農民又是靠天吃飯的職業,一年四季所種植糧食收成的好壞,就和天氣密切相關。因為在當時種植技術相對來說比較落後,糧食的產量本來就不高。如果天氣出現旱情,或者是乾旱,那就會嚴重影響到糧食的產量。因此要想糧食產量高,就必須對天氣有所了解。
  • 冬至諺語
    (意思是:冬至這天台灣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陰過冬至晴過年。(浙)◇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魯)◇晴冬至,年必雨。(鄂)◇冬至晴,春節陰。(遼)◇冬至晴,明年陰雨多。(桂)◇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皖)◇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 冬至到,老話「冬至晴爛大年,乾淨冬至有髒年」啥意思?老農來說
    在農村,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當天的氣溫變化是農民們常常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古時候沒有先進儀器預報天氣的時候,人們就是通過四時八節的特徵來推算未來的天氣如何,所以到了冬至,天氣的陰晴變化也會成為人們推算未來氣溫變化的主要根據,在農村有句老話「冬至晴爛大年,乾淨冬至有髒年」,這個俗語是傳承了千年的俗語,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 冬至的含義和諺語 冬至諺語19條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老人說「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冬至到了,明年是旱還是澇?農村老農民坦言,看冬至天氣就知道
    由於冬至的特殊地位,以及溫度、晝夜轉換劇烈,所以,農村諺語認為,冬至節的天氣能夠影響未來的冷暖旱澇,甚至影響到來年的收成。下面,咱就看看農村諺語中怎樣通過觀察冬至的天氣狀況,來判斷明年的旱澇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