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社會的教育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發生發展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都是一定社會文化的表現。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無不體現該國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文化總是通過教育的傳承作用,促使個體參與文化實踐、實現文化創新來保存發展文化的。沒有教育,文化就不可能發展。教育促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表現為教育的文化功能。今天就教育的文化功能做簡單梳理。
(一)傳遞、保存文化
文化保存和傳遞功能又可以稱為文化的傳承功能。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時間上的延續、空間上的展開和代際間的傳接。教育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動實現文化的傳承;教育通過使人類掌握文化傳遞的手段和工具實現文化的傳承。所以對此功能,考生可以從兩方面把握:文化在時間上的延續和文化在空間上的流動。
(二)活化文化
活化文化指的是由存儲形態的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形態的文化。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教育可以激活文化。
(三)選擇文化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人的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確定的教育內容。而確定教育內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文化的過程。教育選擇文化的標準:統治階級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主流文化;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選擇系統的、科學的、基本的文化。
(四)批判文化
批判功能是選擇功能的深化,還具有改造功能。
(五)交流、融合文化——因為文化具有地域性
1、通過教育的交流活動(互派留學生、「孔子學院」)
2、對不同文化的學習,對文化進行選擇、改造,促進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六)更新與創造文化
教育不僅僅是傳遞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在人類已有的舊文化中力求更新與創新。使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必須不斷地創造與更新文化。而人類正是通過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財富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培養、造就他們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使文化得以發展和更新。更新與創造文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教育對文化選擇、批判、融合、構建新的文化特質和體系,使文化得到不斷更新發展;教育要創造一種新的文化:直接途徑(直接生產新的文化)和間接途徑(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以上是《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的文化功能》,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