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的女人,可以很致命!
在如今的好萊塢,一些以前只屬於男性的題材,也逐漸成為了女性演員的翻身or話題之作。
而隱藏在政治陰影之下的女特工,也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復仇者聯盟》裡的黑寡婦,漫威當之無愧的一姐。
斯嘉麗·詹森在文藝片道路上的一往無前,讓她成為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一線女星。
但是真正將她的人氣推到頂峰,還是「黑寡婦」這個角色。
自幼接受各種格鬥與暗殺技巧訓練,身體經過秘密機構「紅房」的改造,強化了各項體能並延緩了衰老速度,成為戰時的王牌特工。
《極寒之城》裡的洛林·布勞頓,集神秘和野性於一身的高級特工。
當好萊塢的動作片,都被男人承包的時代。
42歲的查理茲.塞隆,用冷酷和性感的肉搏徵服了全世界的觀眾。
《紅雀》裡的多米尼卡·葉戈羅娃,一位美豔而冷酷的女間諜。
雖然故事本身並不出彩,但是詹妮弗·勞倫斯的大尺度表演有足夠的說服力。
其實這些披著「女權主義」的女特工大片,除了表層的性別之美外,還打破了傳統的「女性弱者論」的基調,給好萊塢的女演員打了一針強心劑。
於是在2019年,這位尤物也走上了女特工之路:
《安娜》丨Anna
男人都是視覺動物,遇到尤物都會喪失理智。即使大名鼎鼎的"007"邦德,也會中招。
而導演呂克·貝松也不例外,他也偏愛骨感、高挑、妖嬈,蛇蠍、兇狠的美人。
如同《尼基塔》、《超體》、《第五元素》等眾多代表作,《安娜》依舊是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而且也是冷豔冰霜的美人設定。
女主安娜的扮演者薩莎·露絲,是一位頗具名氣的俄羅斯超模。
身材高挑、舉止柔美、五官精緻.....簡直就是男人的毒藥。
就連巴黎的街頭,莫斯科的廣場都只配充當她的背景板。
外加上配合激情勁爆的打鬥戲,《安娜》給觀眾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在影片中,安娜一面是被星探挖掘的雜誌模特,另一面是神秘妖嬈的女殺手。
若將《安娜》跟同類型的《紅雀》和《極寒之城》相比,它當然和《紅雀》難分伯仲,但又明顯略微遜色於《極寒之城》。
然而不得不承認,呂克·貝松善於揚長避短。所以整部電影儘量減少複雜的勾心鬥角,讓觀眾盡情地享受美色與暴力。
為了將「美女」和「特工」這兩個元素完美結合在一起,並將兩者做到極致。
為此,專門給安娜安排了滿滿五分鐘的打戲,還是呂克·貝松一如既往的審美。
倘若,只有女主的顏和打戲,很難撐起一部電影。它還得有劇情,才能顯得更加出色。
整個故事採用插敘和閃回的方式,不斷地製造懸念、反轉劇情,藉此豐滿女主的人設。
每當安娜完成一項任務,時間的進度條就開始回憶,講述安娜的身世。
原來在父母雙亡後,安娜日子過得很不順心,經常遭到男友的家暴。
甚至被迫參與一些搶劫的勾當,在生存和死亡中做選擇。
而她成為超模,成為KGB的間諜,全都是因為這句話:五年之後,你就自由了!
但是一旦走上這樣的道路,以後必定很難全身而退,於是安娜也在各個關係之間爾虞我詐。
為了不讓觀眾覺得,安娜只有一副好的皮囊,呂克·貝松沿用了自己的老套路:文藝梗。
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裡,呂克·貝松提到過三位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
當古典樂和暴力美學發生碰撞,往往會產生一種崇高嚴謹的獨特美感。
安娜雖然冷酷,但也迷人;看似柔弱,實則堅強;隱忍一切,只為自由。
其實好萊塢的特工題材動作片,都是萬年不變的個人英雄主義。
女主基本上都自帶無敵buff,由於光環太亮眼,導致演員沒有太多施展演技的空間。
最後導演只能用性感的裝扮和精彩的打鬥,來掩蓋一些地方的不足。
到頭來,這些披著「女權主義」的女特工大片,實際上還是未能脫離好萊塢動作片的俗套,電影的內核依然是在討好男權的審美。
除了表層的性別之美,幾乎再也沒有其他女性之美的展現。
即使有大範圍的打鬥戲份,也只是停在了一個膚淺的表面,並沒有深度挖掘到女特工的特別之處,最後變成爛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安娜》絕對不是呂克·貝松最好的作品,但卻是他最愛的母題:自由!
安娜命運多舛,不管是為KGB賣命,還是幫CIA辦事,她無時無刻都渴望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能五個月時間對於普通人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但對於安娜卻是被人操控的漫長餘生。
按照電影的時間順序,安娜的身邊一共出現了3個男人:艾利克斯、倫納德、奧爾加。
1.安娜和艾利克斯保持曖昧,是為了讓他站在自己這邊,以便日後利用他幫自己脫身;
2.安娜和倫納德在一起,是為了接近他並獲得CIA的秘密,以此作為日後擺脫控制的籌碼。
3.她還和自己的上司奧爾加合作,除掉KGB的領導人,但在談合作時悄悄錄了音。
看似她一直在掌控自己的命運,實則命運不斷被人控制和轉手,從來沒有回到自己的手中。
說到底,女人你只能相信自己!
無論是尼基塔還是安娜,她們的內心對愛情和生活的嚮往,從始至終就未變過。
越是經歷過苦難的人,越是能夠明白平淡生活的可貴,越是會促使她們去主動尋找希望。
平平淡淡才是真,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