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20年8月9日,我來到山東齊河縣潘店鎮參觀手拉空心掛麵作坊,鎮黨委書記張炎與作坊主向我介紹了生產工藝。
清朝乾隆十年即1742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山東潘店,知府朱懋德奉上潘店作坊製作的手拉空心拉麵,乾隆用膳後贊曰:「拉麵如此精細,朕未所聞」。遂命御膳房定為宮廷面,從此該技術代代相傳至今。
潘店鎮位於山東省齊河縣西部,處於德州與聊城結合部。南臨黃河,與濟南市長清區隔河相望,濟聊高速貫穿全鎮,跨長清黃河大橋可直達濟南。
潘店地處黃河衝積平原,降雨量豐富,引黃乾渠、老趙牛河、新趙牛河、聖經河縱貫南北,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盛產小麥與充足水分為手拉空心掛麵貢獻了優質原料與品質。
當潘店鎮黨委書記張炎向我介紹鎮裡工農業生產情況時,我饒有興趣地參觀了一家手拉空心掛麵的作坊。
作坊夫妻倆向我介紹了生產過程。空心掛麵以富強粉、蛋清、精鹽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工藝精製而成,整個工藝流程不採用任何機械,純手工拉制自然涼幹,條細強線,空心如竹,從製作到成品需要經過配料、和面、揣面、一次醒發、擀麵、切面、盤面、二次醒發、搓條、盤條、三次醒發、上纖纏條、四次醒發、分纖、五次醒發、上杆拉條、晾乾、收面、切條、稱量、包裝等16道工序,5次醒發純手工精緻而成。
我仔細地觀看那一筒筒排列整齊的麵條,一根根筆直中空、條細如絲、潔白如玉。
我好奇為什麼一根根細如絲麵條中間是空心的?原來空心掛麵之所以「空心」,是因為在掛麵自然風乾的過程中,隨著水分的散發,面瓤逐漸向面的表皮靠攏,自然成孔而形成。
據說真正掌握這種純手工製作空心掛麵技術的只有三家。他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每天每家只能生產6O斤,以銷定產,不愁銷路。
這種麵團發酵揉成的掛麵含鈣、鐵、鋅、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物質降解游離,大大提高了人體對這些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該空心掛麵不但是當地人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生活在魯西北平原上的人們永遠的味覺記憶。
當我嘗到潘店手拉空心面,不稠不糊,短短的一根根細細的麵條爽滑入口,口感與味道十分鮮美。北方人以麵食為主,我們南方人過早吃上一碗有營養的手工掛麵也十分有益。
手拉空心掛麵是潘店的傳統物產,屬綠色食品,是產婦、兒童、老人的滋補佳品。
2020.8.18.記於煙臺
壹點號嚴春芳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