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平安做客第37期珠江科學大講堂 鄒長森
南方網訊(記者 楊智明)5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平安做客第37期珠江科學大講堂,以「二噁英的汙染問題」為題,結合他自身的科學研究與實踐,從二惡噁危害、中國的二噁英汙染、二惡噁汙染控制等方面講述了控制二噁英汙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二噁英有「世紀之毒」之稱
目前主要由焚燒產生
據了解,二噁英是目前政府和公眾非常關注的一類汙染物。從目前來看,大規模的城市化帶來很多固體廢棄物處置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焚燒,這會帶來很多的汙染,特別是二噁英的汙染,曾經引起過公眾的廣泛討論。
二噁英的毒性很大,毒性是砒霜的900倍,氰化鉀的1000倍以上,有「世紀之毒」之稱。它的化學結構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800度以上才可以分解,一般情況下,處理二噁英化合物的時候,溫度都要1000度以上,所以,一般的焚燒過程只能生成二噁英,而分解它顯得很難的。這為減少二噁英的汙染增加了難度。二噁英同時還具有微量的揮發性,揮發以後可以通過大氣系統傳輸,擴散汙染。
二噁英現在最主要的來源是焚燒,在漫長地球歷史過程當中也會有二噁英的產生,主要是跟火山噴發、森林焚燒、森林燃燒引起的二噁英汙染,但是這個汙染我們人類還沒有出現。自從人類產生以後,大部分二噁英是由人類焚燒產生的,這個已基本成為了定論。
彭院士介紹稱,現在的焚燒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我們城市的生物垃圾,醫藥垃圾和化學廢棄物的焚燒;一類是它來自於冶煉,鋼鐵、汽車製造等等,通過製造金屬會產生二噁英。還有在生產殺蟲劑、除草劑、防腐劑過程中也會形成二噁英;造紙的漂白過程中也會形成二噁英。所以,可以看出二噁英的來源非常廣泛,有可能在某一個環節就造成影響,但是最主要的汙染是城市垃圾的焚燒,這也是我們國家近幾年主要面臨的汙染問題。
控制二噁英汙染的技術已成熟
應重點關注農村電子垃圾焚燒
二噁英汙染不容小覷,彭院士同時也認為,目前,控制二噁英的技術是成熟的。如果在焚燒過程中加以控制的話,它的排放量是可以很低的。現在的技術手段,包括焚燒過程的控制、尾氣的處理,排放量可以控制低至0.04納克每一立方米。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40多家二噁英檢測實驗室,管理規範,嚴格執行檢測標準。關於檢測,彭院士提了一些建議,一是嚴格執行第三方獨立檢測,二是要立法,三是要不定期的檢測,四是對焚燒爐進行實時檢測。
在廣東地區,廣州環境介質二噁英研究室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多次協助廣東省應急處理汙染事故,還協助培養了5個二噁英實驗室。
彭院士接受南方網記者採訪時談道,廣東經歷了幾次二噁英調查,發現二噁英汙染水平得到很大的下降,而且它的類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原來的再生金屬汙染為主,轉變到城市垃圾焚燒汙染為主。
彭院士再次強調,如果管理得當,二噁英的汙染是可以控制的。同時,他特別提到,像農村地區,應對電子垃圾焚燒汙染予以特別關注,因為其汙染程度高,而且,缺乏合理處理電子垃圾的意識。
垃圾焚燒有沒有問題?
主要看管理
垃圾最主要的處理方式通過焚燒,而在哪裡建、如何建焚燒爐總引起極大的關切。
彭院士認為,焚燒管理得好就沒有問題。他建議,要提前規劃焚燒爐,最好提前至十年前就開始規劃;建焚燒爐時,要調查清楚所在地的土壤、大氣、生物分布等狀況,形成可分析的數據,與建成後的相關狀況做對比,面臨公眾質疑時,用數據說話,回應關切;堅持長期檢測環境,對老百姓長期負責;公開數據,讓老百姓放心。
(本文轉自「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