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建立焚燒體系 不再讓白色垃圾汙染環境

2020-12-24 中國廢舊物資網

中國廢舊物資網:垃圾焚燒法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不過在中國,由於擔心垃圾焚燒會汙染空氣以及危害居民的健康而受到部分居民的抵制,垃圾焚燒的發展依然十分緩慢。而與我們一水之隔的臺灣,垃圾焚燒佔到處理垃圾的80%左右,他們對垃圾焚燒的處理經驗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

中國產生的垃圾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每年達到2.5億噸以上。廢電纜城市固體廢物(MSW)的年增長速度為8%到10%,中國各城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必須引入先進的廢物處理辦法。在目前中國的城市固體廢物中,填埋方法佔到一半,而焚燒的只佔10%。引進垃圾焚燒發電廠無疑是一個處理垃圾的好途徑,將垃圾用焚燒法處理後,垃圾能減量化,節省用地,還可消滅各種病原體,將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現代的垃圾焚燒爐皆配有良好的煙塵淨化裝置,減輕對大氣的汙染。不過由於現實的問題,垃圾焚燒處理在中國的發展十分緩慢。

垃圾處理為何選擇焚燒?避免單一填埋!

對臺灣和澳門兩地觀察發現,無害化焚燒技術的存在,能即時避免生活垃圾靠單一填埋處理。

在臺北採訪期間,於內湖區基隆河畔看到內湖垃圾填埋場的復綠工程。這座由生活垃圾堆出的「山」,最高時達52.3米。填埋場自1970年啟用後,11年間被市民堆砌了463萬立方的垃圾,因影響景觀及部分垃圾入侵基隆河道,該填埋場於1984年封場。1991年,在距離內湖填埋場不到100米的地方,興建內湖垃圾焚化廠。自此,臺北告別了單靠填埋處理垃圾的歷史。「旁邊是堆成山的垃圾,焚燒廠卻沒有這種現象,當時市民較易接受這種處理方式。」臺北北投焚化廠廠長傅良枝認為,從汙染角度考慮,臺北市民較易接受焚燒。

彈丸之地的澳門,最初對垃圾也是單一選擇填埋處理。1987年,時澳葡政府制定「焚化為主,堆填為輔」的垃圾處理方針,1992年澳門垃圾焚化中心落成啟用。「垃圾焚燒,能讓垃圾體積縮小至原尺寸的10%。」在官方介紹澳門垃圾焚化中心時,宣傳片段如此介紹垃圾焚燒的好處。

廣州現有填埋場,分布在白雲、番禺、從化、花都、增城等地。主要處理市區垃圾的白雲興豐填埋場,屢屢爆出容量不足的新聞;番禺火燒崗填埋場因臭味廢水和景觀汙染,讓華南板塊居民心驚膽戰。雖然廣州已有李坑生活垃圾焚燒廠一期工程在投產,但1000噸每日的較低處理量,面對每天要進入終處理設施的1.3萬噸垃圾,簡直是九牛一毛。進一步增加焚燒量,成為政府部門必然選擇。

焚燒技術:穗臺澳焚燒廠技術差別不大

根據對穗臺澳三地焚燒廠走訪,發現三地焚燒廠技術大致相同。

走訪過的廣州李坑、澳門、臺北北投、內湖、臺南城西等焚燒廠,處理程序大致相同:生活垃圾在被運到焚燒廠後,都要先倒入暫存池內接受兩到三天的留置,以排出水分;暫存程序過後,垃圾會被抓斗送進爐膛;爐膛的加熱會使垃圾分解成熱能、爐渣、飛灰;焚燒爐的爐膛內,密布著水冷管,垃圾焚燒後的熱能能加熱水冷管,水冷管中的水受熱後成為蒸汽推動發電機發電;爐渣則可排出後作二次利用或填埋;飛灰則會被拌入石灰水稀釋,之後進入一個叫做「布袋除塵器」的機器作進一步處理;此時,飛灰會被分解為固態飛灰和煙氣兩部分,煙氣經過850攝氏度以上的處理系統,通過煙囪排出,該溫度被認為是可以分解二噁英的溫度;飛灰經布袋除塵後經過固化程序,可二次利用或填埋。

社會回饋:臺灣很受重視廣州剛剛起步

2009年廣州番禺垃圾焚燒事件,因最初焚燒廠選址在會江,引起華南板塊居民強烈反彈。通過對臺灣的走訪,發現當地徵地建焚燒廠的社會回饋制度,很被考察團官員受落。

在臺北北投焚化廠,煙囪頂部一個戒指般的環狀設施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北投焚化廠別出心裁設計的焚化爐煙囪旋轉餐廳,該餐廳成為臺北除101大樓外另一處市民欲登高觀光用餐熱門景點;除了旋轉餐廳,北投焚化廠還有遊泳池、幼兒園等設施;早年興建的內湖焚化廠,同樣有遊泳池和運動場;在臺南城西焚化廠,廠區旁邊是一座水上樂園……上述設施,稱為「回饋設施」。

「北投廠興建時,反對聲音很大。」傅良枝稱,北投原先並沒有填埋場,周邊風景秀麗。焚燒廠遭到選址地區洲美裡的一千多戶居民反對。廠方增加旋轉餐廳和遊泳池、幼兒園等設施,承諾對周邊居民全免費或優惠服務;北投廠還從每噸垃圾焚燒費中拿出200元新臺幣作為「回饋基金」,讓當地居民有資金辦活動和修建公共設施;對于堅持要走及擔心地價貶值的原住民,臺北還推出「以地換地」項目,原住民將價值較低面積較大的農用地售予政府後,可獲得周邊面積較小但價值更高的工業用地產權。多種回饋制度下,北投廠得以順利投產。

和臺北相比,澳門沒有如此多樣的回饋設施。據澳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澳門垃圾焚化中心所處的氹仔島,在1989年建廠之初處於荒郊狀態。至今焚燒廠距離常住民居仍有一定距離。

對於社會回饋,廣州剛剛起步。2012年起,沒有終處理設施的行政區要向有終處理設施行政區運輸垃圾處理,需要以區財政方式繳納生態補償費。不過,這筆錢目前僅以政府財政方式劃撥,並沒有直接給市民。對於即將投產的李坑二期,了解到,受最初設計所限,暫無如臺灣般的大型回饋設施,但廠區內會設有一個環保園地,日後李坑周邊亦會規劃成環保產業園區。在接受臺灣採訪時,李坑二期投資運營方廣環投董事長潘勝燊表示,將會根據當地居民需求進行回饋。

焚燒看似美麗:風險仍然存在

技術成熟、回饋得體,垃圾焚燒看似美麗,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風險仍然存在。風險主要有兩類——

不分類風險:

臺灣對於垃圾減量的另一個法寶,是垃圾分類。對於含水較多的有機餐廚垃圾,臺北和臺南焚燒廠現在都不予進爐,對於可能含有重金屬的廢棄物也不予進爐,焚燒廠會派專人在進料口檢查進廠垃圾情況;澳門雖然沒有全面推行垃圾分類,但廢舊輪胎、固態及液態危險廢物,不能送到普通焚化爐處理,而要送到一旁溫度更高的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

向廣環投相關人員了解到,廣州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禁入焚化爐名單,由於廣州未有徹底垃圾分類,且垃圾收運工作仍由城管部門管理,故混燒垃圾情況會在一段時間內存在。

臺南城西焚化廠一名去過廣州李坑焚燒廠的技術員詳細解釋了不分類的風險:塑料製品焚化後的氣體呈酸性,會腐蝕水冷管,李坑一期經常出現的爆管事故,可能和垃圾未分類有關;有機溼垃圾因含水量大,需要加大火力才能燒透,不僅浪費能源還容易出現垃圾燒不透的現象,這種情況李坑一期以前也曾被周邊村民投訴;由於未分類,導致飛灰和煙氣偏酸,煙氣飛灰處理時需要加入更多的石灰水以及防潮性能更好的布袋除塵,降低產生二噁英的風險。

管理風險:

好的技術,也要有好的管理。廣州李坑一期投產時,選擇了法國威立雅來運營。但李坑一期頻出爆管事故,還被村民揭發垃圾燒不透。今天試運營的李坑二期,運營方改為廣州國企廣環投,但具體到運營細節,卻體現不少「臺灣風味」:廠長為臺灣人;為運營提供技術支持的,為廣環投和臺灣中鼎集團合資的股份公司廣鼎公司。

為什麼要選擇中鼎?發現,中鼎集團在臺灣運營不少焚燒廠,澳門的垃圾焚化中心也由中鼎運營。潘勝燊早前接受採訪,曾表示中鼎管理有方;在本次赴臺考察中,廣州市政府部門還專門拜會了中鼎集團總部;李坑二期臺灣廠長,為原澳門廠廠長。

在查閱資料中發現,其實中鼎集團有「黑歷史」:2010年11月18日,澳門媒體報稱,當年5月曾有危險廢物從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轉至焚化中心處理,後經員工抗議方作罷;2010年11月27日,澳門當地媒體再揭發,焚化中心飛灰在無特別預處理、現場又無壓抑措施下傾倒於堆填區。

真實貨源,貨到付款!專業、省心的再生塑料交易,快來再塑寶:www.zaisubao.com

本文出處:http://www.feijiu.net/

相關焦點

  • 新羅區「焚燒電子垃圾」汙染環境這樣判
    9月4日上午,由新羅區檢察院提起的一起焚燒電子垃圾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新羅區法院開庭審理。經當庭舉證、質證、辯論,2名被告人均認罪認罰,法庭當庭宣判。該案系龍巖市新羅區首例汙染環境的公益訴訟聽說焚燒電子垃圾能賺錢
  • 龍巖 新羅區「焚燒電子垃圾」汙染環境這樣判
    9月4日上午,由新羅區檢察院提起的一起焚燒電子垃圾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新羅區法院開庭審理。經當庭舉證、質證、辯論,2名被告人均認罪認罰,法庭當庭宣判。該案系龍巖市新羅區首例汙染環境的公益訴訟案。
  • 臺灣把垃圾焚燒廠變社區公園
    不僅如此,有關非政府組織積極介入,就焚化爐會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臺灣綠色和平組織最早發出警告;而反對焚化爐的社團則不客氣地說,焚化爐並不如鼓吹者所聲稱的那麼乾淨,反而製造了更多汙染;而且,垃圾焚化處理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臺灣焚化廠的興建,多為本土大財團與國外焚化爐公司合作,龐大的利益都流向大資本家和外國資本,焚化爐無法提供較多的當地工作機會。
  • 垃圾焚燒電廠煙氣汙染及控制
    摘要:垃圾焚燒會產生二次汙染,特別是焚燒煙氣中含有劇毒物質二惡英,使原本極為推崇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倍受質疑。通過對垃圾焚燒電廠煙氣排放標準的解讀以及對煙氣汙染源特性的分析,探討煙氣汙染防治對策及降低煙氣汙染物的有效途徑。  城市垃圾常規處理方法有填埋、焚燒和堆肥等。
  • 生態環境部: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過程的汙染控制,防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我部決定製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生態環境部:《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過程的汙染控制,防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環境
  • 新形勢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大氣環境汙染控制與影響分析
    新形勢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大氣環境汙染控制與影響分析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電力科技與環保  作者:席洋 趙秀勇等  2020/12/14 10:35:3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和村鎮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未來生活垃圾收集和儲運以及焚燒量也會隨之提高。在此新形勢下,政府和公眾對垃圾焚燒帶來的大氣汙染危害的關注度日益提升,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和自動監測技術規範等文件,對垃圾焚燒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的控制要求日趨嚴格。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已經要求新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要汙染物排放濃度參照火電廠大氣汙染物超低排放要求進行。
  • 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不僅如此,有關非政府組織積極介入,就焚化爐會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臺灣綠色和平組織最早發出警告;而反對焚化爐的社團則不客氣地說,焚化爐並不如鼓吹者所聲稱的那麼乾淨,反而製造了更多汙染;而且,垃圾焚化處理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臺灣焚化廠的興建,多為本土大財團與國外焚化爐公司合作,龐大的利益都流向大資本家和外國資本,焚化爐無法提供較多的當地工作機會。
  • 【組圖】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杭州餘杭九峰垃圾焚燒發電廠,號稱要建成「亞洲第一」,主要抗議者是附近村民,杭州市區也有人舉起了反對的雙手。垃圾圍城,不處理當然是不行的。埋了,或者燒了,這是我們處理垃圾的主要手段。在分類回收之外,其他處理方式都是有利有弊,其弊主要就是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附近直接或間接受影響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反對,就像公廁不要建在我家隔壁、垃圾桶不要擺在我家門口。
  • 綠色發展環保行|臺灣把垃圾焚燒發電廠變社區公園
    不僅如此,有關非政府組織積極介入,就焚化爐會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臺灣綠色和平組織最早發出警告;而反對焚化爐的社團則不客氣地說,焚化爐並不如鼓吹者所聲稱的那麼乾淨,反而製造了更多汙染;而且,垃圾焚化處理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臺灣焚燒發電廠的興建,多為本土大財團與國外焚化爐公司合作,龐大的利益都流向大資本家和外國資本,焚化爐無法提供較多的當地工作機會。
  •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
    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到2016年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臺灣前環保署副署長陳龍吉認為「這是臺灣垃圾焚燒廠建設史上最大的抗爭事件」。 臺灣的24座垃圾焚燒廠分為公有公營、公有民營與民有民營三類。
  • 垃圾焚燒成二噁英主要來源 院士:汙染可控
    彭院士介紹稱,現在的焚燒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我們城市的生物垃圾,醫藥垃圾和化學廢棄物的焚燒;一類是它來自於冶煉,鋼鐵、汽車製造等等,通過製造金屬會產生二噁英。還有在生產殺蟲劑、除草劑、防腐劑過程中也會形成二噁英;造紙的漂白過程中也會形成二噁英。
  • 臺灣: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走了多遠?
    從1991年到2008年,臺灣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現在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
  • 小型生活垃圾焚燒爐:對於焚燒的垃圾有什麼具體要求?
    小型生活垃圾焚燒爐近年逐漸被大眾所熟知,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也已經逐步加強。垃圾對我們生活環境的影響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我們的生活原本可以變得更好,但是現在行動也為遲不晚,同時我們還需要了解小型生活垃圾焚燒爐對於焚燒的垃圾有什麼要求。
  • 徐海雲:韌性城市建設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
    徐海雲總工首先解釋韌性城市及其來源,再從應對疫情、應對塑料汙染以及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這三個方面體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具有的韌性。徐總工認為疫情的規模和時間是無法預計的,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需統籌處理,城市才具有韌性。
  • 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HJ 1134—2020)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標準號:HJ 1134—2020。全文如下:關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防治環境汙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規範和指導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的環境管理,現批准《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生態環境部公開2020年第一季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違法行為...
    自2020年1月2日起,生態環境部向社會公開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簡稱垃圾焚燒廠)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一氧化碳等5項常規大氣汙染物和焚燒爐爐膛溫度(簡稱爐溫)的自動監測數據。截至6月1日,全國已有455家垃圾焚燒廠通過生態環境部建立的統一平臺向社會主動公開自動監測數據。
  • 3季度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違法處罰情況_要聞_中國環境
    近日,生態環境部門戶網站「曝光臺」向社會公開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以下簡稱焚燒廠)環境違法行為處理處罰情況。  自2020年1月2日起,生態環境部向社會公開全國焚燒廠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一氧化碳等5項常規大氣汙染物和焚燒爐爐膛溫度(以下簡稱爐溫)的自動監測數據。
  • 專家視點 | 徐海雲:收運處理體系完善程度決定塑料垃圾汙染治理水平
    專家視點 | 徐海云:收運處理體系完善程度決定塑料垃圾汙染治理水平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中國循環經濟  作者:徐海雲  2020/11/30 10:55:55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塑料垃圾造成汙染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得到及時收集洩露到環境中就會帶來塑料汙染,排到海洋中就會產生海洋塑料汙染。塑料垃圾收集後如果僅僅進行填埋處理,也可能通過滲濾液向環境排放微塑料。治理塑料垃圾汙染有效途徑是全收集、零填埋。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水平直接決定塑料垃圾治理水平。近幾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服務範圍不斷擴大,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除去回收利用部分,其他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收集處理。
  • 臺灣垃圾焚燒的處理經驗
    社會回饋:臺灣很受重視廣州剛剛起步  2009年廣州番禺垃圾焚燒事件,因最初焚燒廠選址在會江,引起華南板塊居民強烈反彈。通過對臺灣的走訪,記者發現當地徵地建焚燒廠的社會回饋制度,很被考察團官員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