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文/圖記者 蘇奇 通訊員 陳海峰 高樹灼 張旭燦)「家長注意,別再讓孩子玩決明子沙坑啦!」日前,這條警示信息在微博及朋友圈廣為流傳。該信息稱,室內兒童樂園的決明子沙坑很容易造成兒童耳道、鼻腔異物。
該信息還稱,室內兒童樂園的決明子長期被多人玩後,還會造成傳染病菌擴散。
多名耳鼻喉及兒科專家稱,決明子等植物性異物確實更危險,進入孩子耳鼻,確有可能會脹大、卡塞,甚至可能堵住支氣管發生危險。中醫專家指出,決明子雖有一定保健功效,但並不適用於兒童群體。
【記者調查】
部分商場及遊樂場
設置決明子沙坑
昨日,記者調查發現,在白鷺洲公園、七星樂購等多個公園、商場均見到決明子沙坑。在七星樂購,記者發現一處遊樂場設置了「沙灘樂園」,裡面便是決明子沙坑。經營者告訴記者,周末在此玩耍的孩子不少,一個孩子進入一次只要10元,不限時間。經營者稱,決明子顆粒比沙子大,表面光滑,無粉塵,不會迷眼,還不用擔心孩子弄得髒兮兮的。記者詢問是否消毒,對方稱決明子是中藥,絕對安全無毒,即便誤食也無妨。
疑問
1
小孩玩決明子比普通沙子更危險嗎?
醫生:決明子若進入支氣管,兒童可能窒息
小孩玩決明子沙坑,是否比普通沙子更危險呢?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生榮說,決明子作為植物性異物,若誤入耳鼻、氣道,確實比普通沙子要危險,「部分植物性異物具有生物活性,對肌體的刺激更大,機體免疫反應也更強烈。」
劉生榮說,臨床上雖然還沒有碰到過決明子異物,但像花生、大豆等植物性異物誤入耳鼻的案例並不少見,這些異物在體內溫度、溼度下可能會膨脹,甚至還有發芽的可能。他說,由於決明子較小,進入氣管倒危險性不大,但若誤入支氣管,可能發生窒息,甚至堵住一側的肺葉。最危險的是卡在聲門上,很可能窒息死亡。
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吳謹準也表示,該院兒科接診過好幾例黃豆卡入氣管裡的案例,都是學齡前的兒童。
疑問
2
寶寶發燒和玩決明子沙坑有關嗎?
醫生:沙坑扶手更髒,且太集中孩子會互相傳染
市民戴女士家的3歲寶寶,周末到商場的決明子沙坑玩,和其他寶寶一起挖「沙子」,擺弄各種玩具。第二天,寶寶開始發燒。戴女士懷疑寶寶這次生病與玩決明子沙坑不無關係。近日看到朋友圈的警示消息後,更「印證」了她的懷疑:決明子長期被那麼多孩子玩後,不排除傳染病菌的可能。
對此,廈門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一民認為,決明子在翻動過程中,這種可能性倒不大,反倒是進出沙坑扶手有可能傳染,因為所有孩子都在摸。此外,由於沙坑面積侷促,多名孩子集中在此有可能相互傳染呼吸道疾病。
【急救方法】
兒童卡異物,採用海姆立克法
劉生榮說,兒童如被異物卡住,應第一時間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是拍背法:將寶寶的身體扶於救護員的前臂上,寶寶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寶寶的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
二是壓胸法:使寶寶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寶寶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寶寶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剛中帶柔,重複,直至異物排出。由於奶為液體,可能在寶寶倒拎時便可自行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