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2020-12-25 觀察者網

據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網站消息,12月1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在珠海籤訂智能型無人系統支持母船設計建造合同。

該船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遙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實現空、海、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業的母船,可為我國拓展海洋科學、建設海洋強國、發展社會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器。

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CG圖 圖自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網站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黃埔文衝公司副總經理李晞、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黨委書記蔡大明籤署智能型支持母船設計建造合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珠海市科技創新局、中山大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黃埔文衝、中國船級社、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領導參加活動。

該母船是一艘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智能型科考船,可搭載轉運及布放多種類、批量化的空、海、潛立體探測無人系統。母船在目標海區批量化布放無人系統,可面向任務自適應組網,實現對特定目標的立體動態觀測。首次應用空、海、潛無人系統的跨域協同控制技術,實現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等無人系統之間的協同作業。人工智慧、無人裝備技術的深度應用,使智能型支持母船擺脫了載人等限制,大大降低了海洋科考難度及成本,並提升了其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和範圍,有著其它類型調查船所不能具備的優勢。 該船可以為國內海洋科學界提供實用、經濟、安全、高效的新型研究平臺,可執行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多樣化海洋調查任務。

該母船是我國首艘具有CCS《智能船舶規範》2020中「i-ship(No,R1,M,I)」等智能船舶符號的智能型科考船,可以通過傳感器、衛星通信、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實現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輔助離靠泊功能、遠程監視和遙控功能、機艙設備狀態監測、趨勢趨勢分析、故障診斷功能,可以讓船舶運行更加安全、環保、經濟和高效。

智能型支持母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設計、黃埔文衝公司建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唐林濤教授團隊負責外觀總體設計。船長88.1米,型寬14.0米,型深6.1米,設計吃水3.6米,設計排水量約2000噸,最大航速18kn,經濟航速為13kn。

科考船是經略海洋的基礎裝備,「十二五」以來,公司先後建造新型大洋綜合資源調查船「大洋號」、新型地球物理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等海洋科考重器,以及一系列具備科考功能的公務船和海洋工程船,掌握了薄板變形控制、振動噪聲控制、科考裝備安裝調試等關鍵技術和工藝,成為我國重要的科考船建造基地。

當前,智能化、無人化科技浪潮席捲全球,已成為第五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引擎。公司將充分借鑑成功經驗,應用軍工管理模式,創新技術工藝,努力將智能型支持母船建造成為國際領先的劃時代的科考裝備。公司也將以此為契機,堅持自主研發、創新驅動、軍民兩用,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為船舶工業智能化、無人化貢獻「黃埔文衝」方案。

相關焦點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未來感十足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未來感十足 2020-12-20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作為有望成為全球首艘取得遠程遙控(R1)船級符號的智能型科考船,南方海洋實驗室此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科技晚訊
    今日關注: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炣燃科技12月21日訊,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中國首艘智能無人系統母船開建,預計2022年服役
    據《科技日報》12月20日報導,位於珠海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最近和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籤署了一份合同,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即將開始建造,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艘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艦船將於2022年前後正式交付使用。
  • 全球首艘「無人機/無人船母艦」科考...
    該船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遙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實現空、海、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業的母船,可為我國拓展海洋科學、建設海洋強國、發展社會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器,同時也有望成為中國造船業繼建造航母、豪華郵輪和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後的「第四顆明珠」。
  • 我國首艘無人 AI 科考船開建,將於 2022 年交付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無人系統母船呼之欲出,為海洋科考工作帶來新的發展方向。 首艘無人智能科考船,讓科研高效安全 無人科考船,即將在 2022 年面世。
  • 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下水
    12月8日,中國大洋調查利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水。該船長90.2米,型寬16.8米,續航力12000海裡,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
  • 我國自研的首艘潛水器專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順利下水
    人民日報微博截圖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設計建造的國際先進水平的全球級特種調查船。由中船708所建造,是為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配套的新建專用支持母船,也是目前世界最新型、最先進的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 武船開建國內最先進深潛水工作母船
    圖為:﹙效果圖由武船集團提供﹚湖北日報青島訊 (記者成熔興、通訊員黃玲、肖雨)9月15日,武船集團新型深潛水工作母船在該集團北船重工青島基地開建,建成後將使我國飽和潛水深度紀錄由據介紹,新型深潛水工作母船是為國家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打造,船長177.1米,載重1.3萬噸,預計2020年建成交付。該船能在除南北極外的全球海域作業,集搶險打撈、飽和潛水、深水海洋工程吊裝作業和鋪管作業於一體,可在遠離大陸岸基支持、惡劣海況條件下進行大水深應急搶險打撈作業。
  • 「蛟龍號」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漢下水 中國深海科考又添利器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設計建造的國際先進水平的全球級特種調查船。該船由中船工業第七〇八所設計,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承制。該船可在全球無限航區執行下潛作業,不僅配備了滿足相關調查及數據處理所需要的多種類型實驗室,還搭載了「海龍號」無人纜控潛水器和「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具備「三龍」系列潛水器同時作業能力。2012年,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蛟龍號」7000米海試成功,創造了世界上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深下潛紀錄。
  • 「蛟龍號」專用母船「深海一號」下水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2月8日,我國大洋調查利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水。圖片:屠暢 攝「深海一號」是我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設計建造的國際先進水平的全球級特種調查船。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陳曉莉12月19日,具有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開建。該船將於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將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9日訊 12月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建造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舉行。
  • 「蛟龍號」年底再探深淵 新母船建設提上日程
    鄔長斌說,蛟龍號連續大深度下潛,技術狀態良好,平均故障率為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最低,這證明了蛟龍號總體技術狀態穩定、各系統設備性能可靠。據其介紹,蛟龍號還在本航次首次在深淵區域完成設備的原位布放與精確回收作業,顯示了蛟龍號大深度海域高精度定點搜尋作業能力。
  • 智能型自動化與結構性自動化
    結構性自動化在智能型自動化產生之前已經存在,而且應用十分廣泛。智能型自動化則是在智能機器產生之後才出現的高級自動化。智能型自動化一、結構性自動化結構性自動化在智能型自動化出現之前已經廣泛存在。這種自動化安全可靠,但有其局限性,要實現節能,技術人員利用智能感應技術安裝了變頻器,調節自動扶梯的運行速度,無人乘坐時可以自動停止運行,對客流不穩定的地方,節能明顯。
  • 我國首艘3000噸級大型浮標作業船「向陽紅22」交付入列 將拓展海洋...
    新華社武漢12月3日電(記者侯文坤)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武船集團建造、第701研究所設計的我國首艘3000噸級大型浮標作業船「向陽紅22」3日在上海交付入列。這將有助於拓展我國海洋觀測的範圍,提升我國全球海洋觀測水平。  浮標是當前海洋監測最主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