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網站消息,12月1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在珠海籤訂智能型無人系統支持母船設計建造合同。
該船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遙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實現空、海、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業的母船,可為我國拓展海洋科學、建設海洋強國、發展社會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器。
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CG圖 圖自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網站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黃埔文衝公司副總經理李晞、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黨委書記蔡大明籤署智能型支持母船設計建造合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珠海市科技創新局、中山大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黃埔文衝、中國船級社、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領導參加活動。
該母船是一艘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智能型科考船,可搭載轉運及布放多種類、批量化的空、海、潛立體探測無人系統。母船在目標海區批量化布放無人系統,可面向任務自適應組網,實現對特定目標的立體動態觀測。首次應用空、海、潛無人系統的跨域協同控制技術,實現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等無人系統之間的協同作業。人工智慧、無人裝備技術的深度應用,使智能型支持母船擺脫了載人等限制,大大降低了海洋科考難度及成本,並提升了其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和範圍,有著其它類型調查船所不能具備的優勢。 該船可以為國內海洋科學界提供實用、經濟、安全、高效的新型研究平臺,可執行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多樣化海洋調查任務。
該母船是我國首艘具有CCS《智能船舶規範》2020中「i-ship(No,R1,M,I)」等智能船舶符號的智能型科考船,可以通過傳感器、衛星通信、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實現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輔助離靠泊功能、遠程監視和遙控功能、機艙設備狀態監測、趨勢趨勢分析、故障診斷功能,可以讓船舶運行更加安全、環保、經濟和高效。
智能型支持母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設計、黃埔文衝公司建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唐林濤教授團隊負責外觀總體設計。船長88.1米,型寬14.0米,型深6.1米,設計吃水3.6米,設計排水量約2000噸,最大航速18kn,經濟航速為13kn。
科考船是經略海洋的基礎裝備,「十二五」以來,公司先後建造新型大洋綜合資源調查船「大洋號」、新型地球物理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等海洋科考重器,以及一系列具備科考功能的公務船和海洋工程船,掌握了薄板變形控制、振動噪聲控制、科考裝備安裝調試等關鍵技術和工藝,成為我國重要的科考船建造基地。
當前,智能化、無人化科技浪潮席捲全球,已成為第五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引擎。公司將充分借鑑成功經驗,應用軍工管理模式,創新技術工藝,努力將智能型支持母船建造成為國際領先的劃時代的科考裝備。公司也將以此為契機,堅持自主研發、創新驅動、軍民兩用,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為船舶工業智能化、無人化貢獻「黃埔文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