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這種紅色蔬菜,連續採摘4個月,畝收益6萬元

2021-03-05 鄉村專欄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鄉村專欄」,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或許在農村,有不少朋友這樣的誤解,那就是現在的種植業只有種植中藥材才有錢賺,其實種植蔬菜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彭山村的農民肖和平就專門種植紅色秋葵,一畝就能賺6萬多元,這幾年的純收入60多萬。

紅秋葵可以說是一種珍稀蔬菜,不僅僅是因為國內種植戶相對比較少,更重要的是它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而且含量要遠遠高於一般蔬菜,具有消除疲勞、迅速恢復體力的極大作用,被廣大人們稱之為補腎草。

今年四十出頭的肖和平高中畢業後就開始跟著父親種菜,早年主要是以種植苦瓜、辣椒等這些常見蔬菜為主。知道一次偶然機會了解到這個紅秋葵,經過市場調查,發現自己家鄉還沒有紅秋葵種植戶,於是從2009年開始種植紅秋葵。

在種植初期,由於家鄉人對紅秋葵了解非常少,肖和平就採取免費送酒店、餐館的方式讓人們試吃,同時加大力度宣傳科普紅秋葵的保健功效。經過他的努力,如今紅秋葵供不應求,他告訴我們,這個紅秋葵種植簡單,移栽60天就可以採摘,連續4個月,平均畝產4000斤左右,送到酒店、餐館的價格都是每斤至少18元,畝產值7.2萬元,即使扣掉所有成本,一畝賺個6萬輕輕鬆鬆。這幾年,肖和平的十多畝紅秋葵基地帶給他60多萬元的收益。

相關焦點

  • 河北行唐縣一農民種植20多畝「白草莓」 年入200餘萬元
    河北行唐縣一農民種植20多畝「白草莓」 年入200餘萬元 20183月12日,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農民張文會告訴中新網記者。  張文會口中的「白雪公主」,是一款上市時間並不太久的草莓新品種「白草莓」。張文會說,除了前來採摘的遊客,他的草莓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每天都會銷售出去上百斤,甚至還有香港的網友下單購買。  張文會是地道的行唐農民,老家就在行唐縣城寨鄉寺頭村。
  • 【趣三農】農民種植一種「最賺錢的蔬菜」,辣味十足,2畝收入20000元
    來源:趣頭條APP三農頻道用圖文記錄農村事用圖文記錄百姓生產、生活,密切關注人文動態、旅遊文化農民種植一種「最賺錢的蔬菜」,2畝收入20000元,值得借鑑嗎?「俺家2畝線椒採摘一半,批發價每斤2元,除去種子、肥料、人工採摘工錢等2000元的費用,每畝淨賺10000元。」
  • 農民大姐種植它,創造高收益畝產1000斤,年入20多萬元
    以現在的社會消費水平,對於普通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種收入低消費高的經濟社會。迫使種植農業中的許多農民,都垂頭喪氣的改行了,說起這個種植行業,最多農民種植的就是瓜果蔬菜類的農作物了。經常都聽說那個村的誰誰種植豆角,豌豆等十幾年了最後賺不到錢還是放棄了。
  • 農民將魚塘種植它,6元每斤,畝賺36000元
    不過水產可不只是只有肉類哦,也也蔬菜類的,蓮藕就是水產蔬菜類中的之一,也是大部分朋友青睞的健康養生蔬菜。蓮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在農村中也少部分的農民朋友種植它,不過都是小面積的種植,能真正做到大規模種植蓮藕的卻很少。來自新華村的農民大哥戴軍,就大規模的種植了蓮藕,畝賺36000元。作為農村人的我們都知道,蓮藕就像魚一樣是離不開水的,是生長在水裡面的。
  • 農民在大棚下搞魚菜共生,前途不被看好,誰料畝收益高達6萬元
    新農業模式的開路人張俊有:「面對這樣的質疑,這很正常,畢竟對未知的東西,大家都充滿恐懼,但我不一樣,一是我了解外地這種種養相結合的魚菜共生農業模式,魚不愁銷路,菜也不愁銷路,只要有銷路,無論怎麼種、怎麼養,一切都不是事兒。二是我本身就是蔬菜種植大戶,塑料大棚是現成的,種植技術是現成的,只需把蔬菜大棚略微改造就行。
  • 南方1種致富花,花沒開就採摘,一畝賣上萬元,如今種植園廢棄
    導讀:南方1種致富花,1畝賣上萬元,如今種植園廢棄,農民:價格連年迭夏季的時候,果蔬是最豐富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多種水果和蔬菜紛紛上市了。因為我國南北氣候有差異,種植的一些作物也有不同,有些南北方都能種植,但是有一些就只能說在南方地區種植。而在南方有一種蔬菜,曾被稱為「致富花」,種一次能採收多年,花還沒有開就要採摘,一畝能賣上萬元,如今卻種植園廢棄,農民:價格連年下跌,不掙錢了!在生活中我們在等人的時候,常會說:我等到黃花菜都涼了。
  • 望城啟動首屆「果蔬採摘季」 計劃五年實現蔬菜種植10萬畝
    星辰在線6月4日訊 長沙晚報6月3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華)帶二維碼身份認證的西瓜、香甜脆爽的水蜜桃、傳承自明朝的肖家山黃瓜、身價高達兩百元一公斤的東城辣椒、鮮嫩滴水的芽苗菜、白嫩脆甜的藕尖、酸甜營養的藍莓、富含維生素C的西紅柿……又到果蔬成熟季!
  • 種植這種瓜卻不吃,要等到藤蔓壞了才採摘,農民就靠它年入十幾萬
    隨著國家提出振興鄉村的口號,許多農民來到家鄉,為了應對當地政策和資源優勢,依靠養護行業走上了創業之路。 大型企業也紛紛來到農業市場,依靠規模化和科技化手段,在降低成本時可以產生最大的利益。 現在的農業也迎來了變革的過程,將來會有更多的農民變得富裕吧。
  • 西北蔬菜第一村:設施蔬菜之路越走越寬|伊當灣村|拱棚|武常平|蔬菜...
    6月24日,靖邊縣東坑鎮伊當灣村村民李三喜夫婦一邊將清洗乾淨的蘿蔔碼放至包裝袋內,一邊歡喜地同記者拉起了家常,夫婦倆今年種了八個蔬菜大棚,目前賣出了一棚蘿蔔、三棚青菜,收入高達7萬餘元,正在包裝的蘿蔔以1.2元/斤的價錢銷往鄭州,蘿蔔、青菜賣出去以後再種第二茬蔬菜,秋季八九月份與大田蔬菜錯峰,二次上市依舊可以賣個好價錢。
  • 農村媽媽學習種植它,發展採摘園,畝產收益超萬元,年收二十多萬
    農村媽媽學習種植它,發展採摘園,畝產收益超萬元,年收二十多萬一直在農村居住的徐春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自己需要照顧孩子,所以不能出去打工。但是她通過自己學習到的一些種植技術,從前兩年開始,徐春玲開始在家種植草莓。
  • 這就是山東|特色種植、休閒農場,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小康成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1日訊 (記者 劉自銳 楊廣科 盧偉霞 韓蓓蓓 郝亞松 王丹玉) 小甜瓜大產業、葡萄四季種、打造休閒農場……小康成色如何,農民收入是關鍵。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各地大力發展特色農作物種植,積極探索農業與採摘遊、休閒農場等旅遊模式結合,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
  • 農民種植的這種「熱帶水果」,一年四季都能採摘,豐收就能掙大錢
    【農民種植的這種「熱帶水果」,一年四季都能採摘,豐收就能掙大錢】菠蘿: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16世紀從巴西傳入中國。 現在已經流傳到整個熱帶地區。葉的纖維甚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和造紙菠蘿生產通常有4個採收季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在水果界中算是很特別的了,農民們一年都忙著收菠蘿,如今市場網絡於一體的銷售更掙錢。
  • 秋葵蔬菜價格高達5元一斤,種植前景如何,賺錢嗎
    秋葵是一種蔬菜,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是很陌生,不知道大家吃過秋葵沒有呢?其實秋葵外形有點像辣椒,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因此也得名為「蔬菜之王」的稱號。隨著現在人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秋葵的市場需求自然增大,市場已經賣到5元一斤了,那麼秋葵的種植前景如何呢?種植一畝賺多少錢?
  • 農民種植山裡的這種美味,遠銷日本,畝賺上萬元!
    這就給我們農民朋友帶來不少的創業機會,同時也帶來不少的經濟收入。貴州農民於冰專門種植陽荷姜,種出了大名堂,不僅暢銷國內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一畝就可以賺一萬多元。陽荷姜對於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的朋友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其葉子像極了生薑,一般生長在農民的屋前屋後的空地處,或者是菜園子的角落裡。到了每年的8-9月份,它就會從地底下長出陽荷姜,嫩嫩的陽荷姜芬香迷人,口感獨特,別有一番風味。
  • 亳州農民種植管理筍瓜的情景
    農民種植一種蔬菜,種植管理很簡單,2畝淨賺2萬元,值得借鑑嗎?「筍瓜的行情特別好,一畝筍瓜淨賺10000元,比種植糧食強多了。」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楊莊村,正在給筍瓜澆水灌溉的的徐大哥說,今年夏季,他在溫室內棚種植2畝筍瓜。
  • 農村一種常見水果,農民發明了酵素種植法,現在一個精品賣10元
    我們知道現在農村採摘已經成為了城裡人的一種休閒方式,不過像董大叔家這樣的熱鬧的卻並不多見,很多人來了並不是為了採摘,而只是為了買他家的獼猴桃。那麼董大叔家種植的獼猴桃有什麼魔力呢?原因在於他家種植的是一種新方式種植出來的獼猴桃,這種種植方式就是酵素種植。
  •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魚塘就是用來養魚的,除了養魚一般人都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不過如今養魚的人越來越多,競爭非常的激烈,傳統的養魚方式已經很難賺錢,在過去一畝魚塘如果採用傳統養殖的話,畝產量大概也就一千多斤魚,總收入不過萬元,如果再除掉人工飼料等成本,這樣的養魚方式利潤就非常微薄了。如今很多養殖戶為了生存,開闢了很多新型的養殖模式,一些很有想法的農民把養殖和種植相結合,在魚塘裡養魚的同時又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帶來了致富的新門路。
  • 種一畝桃僅賺2200元 陽山水蜜桃種植收益銳減
    記者11日從無錫市物價局獲悉,今年陽山水蜜桃減產嚴重,桃農種一畝桃,平均淨利潤僅有2218元,較上年減少約27%,較前年銳減超七成。    9月水蜜桃銷售季落幕,陽山桃農胡箏共賣出1000多箱桃子,總收入比去年減少20%。陽山桃農胡箏告訴記者,種桃收入連續3年下降。
  • 50畝採摘園,40多個葡萄品種!萊西望城的這個葡萄園迎來豐收季
    據了解,51歲的張俊浩種植了50畝葡萄採摘園,葡萄新品種多達40多個,採摘期將一直持續到11月中旬。遊客正在採摘葡萄。葡萄園迎來豐收季在張俊浩的葡萄採摘園裡觀海新聞記者看到,50多畝的園子分成4個連體大棚,每個大棚的葡萄藤蔓上掛滿了葡萄,令人忍不住摘下一粒品嘗。
  • 畝產5000斤的水果,農民種植5畝,批發售價一斤2元?
    這也是下明村的桃子種植產區,大部分農民種植的桃畝產量在5000斤左右,是新的早熟品種,桃子一斤售價2元以上。100畝。所介紹的農民李大哥,他種植的桃園共計5畝地,一年精心栽培管理桃子產量23000-24000斤,折合畝產量約5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