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個「常識」,因為地球自轉,北半球馬桶裡的漩渦是逆時針、而南半球是順時針的。這裡要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謠言而已,現實中馬桶的漩渦其實是隨機的,起碼在馬桶這個尺度上時不可能產生肉眼可見的漩渦的(因地球旋轉產生)。
近日,國外就有人專門做了測試,在同一地點的兩個同樣大小的水池中,產生了一個順時針漩渦、一個逆時針漩渦。
兩個水池漩渦旋轉方向相反(視頻地址:點此)
其實,地球自轉對漩渦方向也確實有一定影響,不過水盆、馬桶太小了,效果比起各種其他因素來說微乎其微。
早在幾十年前,有人用直徑1.8米的大臉盆,中間鑽一個直徑1釐米的小口漏水,一盆水先是靜置在那兒放了一整天,以排除其他各種初始擾動的影響,然後再弄掉塞子漏水,這樣才產生了肉眼可見的漩渦。
知乎上也有人對此進行了專門的分析,這是因為科裡奧利力(簡稱為科氏力,是對旋轉體系中進行直線運動的質點由於慣性相對於旋轉體系產生的直線運動的偏移的一種描述。科裡奧利力來自於物體運動所具有的慣性)產生的漩渦。
簡單的理論分析可以知道由於科氏力產生的漩渦的轉動頻率,
一來正比於地球的自轉頻率,地球每天轉一圈,那麼這個是1/86400s,相當小的一個量。
二來正比於盆子的直徑除以小孔的直徑,然後再平方。對於這些成功的實驗來說大概(1/0.01)^2,是萬的量級。
兩個一乘剛好是1的量級,這樣就肉眼可見了。
至於生活中的那些池子,第二個因子一般只能達到(0.1/0.01)^2=100的量級,合成起來也只有0.01Hz 上下的頻率,自然肉眼看不到。
至於這個結果怎麼來的,我們可以這樣考慮:
水盆裡的水相對地面是不動的,那麼相對一個絕對慣性系來說肯定是在轉:跟著地球在轉。當水從盆子的邊上流向中央的小孔時,如果我們忽略水的粘滯阻力,由於角動量守恆,水的角速度會按照1/r^2的關係增大,從而得到我之前所說的那個公式。
這樣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漩渦,是通過角動量守恆,將微小的地球自轉角速度放大到肉眼可見的尺度,從而產生的。那麼,在洗手池、抽水馬桶等場合,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池子裡的水有一個微弱的,但是比地球自轉快得多(比如說幾分鐘轉一圈)的轉動,同樣通過角動量守恆的放大,必然會掩蓋掉地球自轉產生的效果。
我們便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論證,平常看到的漩渦的方向,和南北半球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