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不愛科學。上中學時,物理是我最不喜歡的科目。上課我基本不聽,作業都靠抄。考試當然很少及格。好在因為人並不傻缺,會考前突擊了一番,也順利過了。
當時我們每次物理考試,都會有一道 「科學史常識」 類的填空題。這道題的答案通常會是以下兩個知識點中的一個:「託裡拆利實驗」 或 「馬德堡半球實驗」。
(佛羅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託裡拆利像,圖片來自網絡)
我非常喜歡這道題,每次都能答對。這也是每次物理考試中,我唯一確定能拿分的題。後來到了高二以後,這道題就不見了……說起來也很好理解,因為它考的知識點實在很難說是 「物理」,充其量是 「物理史」。
不管怎麼說,我非常想念它,想念我其實毫不關心的、頂多只有點兒惡趣味興趣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這些年來,我多次去過德國,到過很多個德國城市。有一天,我突然想查查 「馬德堡半球實驗」 中的 「馬德堡」 到底在哪裡。如果可能的話,也想去看看。根據我的經驗,叫 「XX堡」 的德國城市,景色通常差不了——紐倫堡、維爾茨堡、海德堡、弗賴堡,都美得不得了。當然漢堡也不錯。
(順時針方向:弗賴堡大教堂、維爾茨堡主教宮、紐倫堡丟勒故居、海德堡老橋)
查了之後,我驚奇又失望的發現,德國並沒有一個叫 「馬德堡」 的規模城市。再後來,我發現,「馬德堡半球」(Magdeburg hemispheres)中的 「馬德堡」,其實就是薩克森-安哈特州的首府 「馬格德堡」(Magdeburg)。
馬格德堡可太有名了!眾所周知,故老相傳,1974年西德世界盃上,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隊分在同一小組。小組最後一輪開踢前,雙方都已提前出線。在一場唯一意義就是爭奪小組頭名的比賽中,東德隊以1比0擊敗了未來冠軍西德隊。而打入全場比賽唯一進球的東德球員施帕瓦澤(Jürgen Sparwasser),就來自馬格德堡隊!
(施帕瓦澤的足球生涯全部是在馬格德堡隊度過的,是一位了不起的的 one club man。)
去年我曾路過施帕瓦澤的出生地哈爾伯施塔特。
再後來,我發現,「馬德堡半球」 實驗根本就不是在馬(格)德堡做的!居然是在距離馬(格)德堡四、五百公裡之外的雷根斯堡做的!!我的宇宙觀要坍塌了!!!
那 「馬德堡半球」 憑什麼叫 「馬德堡半球 」啊?難道不該叫 「雷根斯堡半球」 嗎?原來是因為實驗的設計和發起人奧託·馮·格裡克(Otto von Guericke,1602-1686)是馬(格)德堡的市長!
這理由也太歪扭了……如同我和青年小夥子在大興做了一個實驗,卻要強行把實驗命名為「亞運村實驗」一樣……
留下來的這張記錄實驗場面的畫吧,明顯像說實驗是在野外搞的。
但維基百科上又說這第一次馬德堡半球實驗是在雷根斯堡的 「帝國議會」 門口搞的。
我去年去過雷根斯堡。「帝國議會」 就是現在的 「老市政廳」。門口還是經常有群眾活動什麼的。
1654年5月8日,威震天下的 「馬德堡半球」 實驗就是在這兒做的……吧。嗯,決定了,就是它了,你說不是我也不信。
(前東德發行的關於馬德堡半球實驗的紀念郵票)
雷根斯堡是非常美麗的,大概遠遠超過馬格德堡。馬格德堡別看是州府,但在薩-安州內部恐怕都排不進旅遊城市的前五名。加之又沒有 「馬德堡半球」 光環的加持,我最後就沒去馬格德堡。
(在雷根斯堡石橋上眺望大教堂)
後來科學家市長格裡克又搞過兩次類似的實驗:一次在自己的家鄉馬格德堡;一次在柏林,為 「大選侯」 腓特烈·威廉做演示。
(柏林夏洛騰堡宮前的 「大選侯」 腓特烈·威廉像)
科學家市長格裡克老師曾在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學習——瞧瞧,跟本期的另一個知識點又聯繫上了。
原版的 「馬德堡半球」 現在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裡。
(圖片來自網絡)
德意志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技術博物館。作為一個不愛科學的人,我沒有進去看。
因收賞帳號無法顯示讚賞者ID,讚賞後想交流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後臺給我們發消息,我們會向您表達感謝。
❶ 荔枝FM & 網易雲音樂 & Podcast :跟宇宙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