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一眾英美劇和電影中,你最喜歡哪對 CP 呢?對於官方發糖這種行為,你又有何感想?你是否也長期沉迷各大同人網站?是否為「神夏」CP 掐過架?或者也看過《邪惡力量》、《神秘博士》及其衍生劇《火炬木小組》的同人文?本文我們將跟隨作者一同探究迷弟迷妹們如何用文字來展現自己的神奇腦洞。
高中時代,《全金屬狂潮》讓我覺醒了內心的動漫之魂,與此同時,我還有幸接觸了《逆轉裁判》系列遊戲,從此進入遊戲大坑,難以自拔。
你也許會好奇,這兩者有什麼共同點呢?說來有趣,我恰好閱讀了大量《全金屬狂潮》和《逆轉裁判》的同人文,尤其是那些以各種 CP 戀情為賣點的同人文。雖然我始終沒勇氣去創作同人文,但我真的很喜歡去閱讀它們。
△ 三個主要網絡文學網站的同人文類型數據,其中 Gen 為普通題材,F/M 為男女 CP,M/M 為耽美 CP,F/F 為百合 CP
雖然我後來不再那麼沉迷同人文,但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自己為何會如此沉迷這些故事。那麼,究竟什麼是同人文(fanfiction)呢?實際上,它是粉絲自創的內容,他們基於心愛的電影、電視劇、書籍、遊戲和其他作品原有的人設或內容,以另一種方式創作出新的故事,滿足自己內心的夢想(畢竟官方發糖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奢望)……
不過,作為同人文的內核,這種創作的欲望和內心的夢想到底從何而來呢?接下來,從宗教文學到綜合同人,我將帶領大家探索歐美同人文的發展史。
圖為數個主要的同人飯圈人數比例,涵蓋了從現實中的偶像團體到虛擬的書中人物
神話,傳說與《新約》
早在「同人文」或其他形式的「同人作品」這類名詞出現之前,這個概念就已經存在了。毫不誇張地說,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最早的神話、傳說和宗教作品其實都是同人創作,在原有的傳說和宗教作品上催生出的新內容,變成原作的「同人文」。
比如基督教就很像是源於《新約》的產物,而《新約》則很像是基於《舊約》的作品,簡直就像耶穌忠實粉絲(使徒)以耶穌為主角所編寫的「同人續集」!
這麼說可能會讓宗教人士感到冒犯,但我們確實無法否認現代粉絲文化與宗教、神話之間的聯繫。基督教簡直就像地球上最大的粉絲團,而《聖經》和希臘神話也是歷史上被頻頻借用的故事源頭。某些經典文學本身就是神話、傳說和宗教作品的同人文。
但丁的《地獄(Inferno,《神曲》三部曲之一)》和《失樂園(Paradise Lost)》就是最好的範例。簡而言之,故事追隨者希望創造同人版本的內容或書寫同人續集,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畢竟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都一直在重複著類似行為。
回首 16 世紀末和 17 世紀初,我們可以在文學史上找到能力非凡的同人作品大戶威廉·莎士比亞。實際上,莎翁在世所收穫的名氣有限,完全比不上死後幾十年以來的超高人氣。不過,他的大部分戲劇都可以算是「同人作品」,而且他還能藉此謀生。
實際上,大部分劇作家都會用已有的角色、故事以及其他作者的創意來作為靈感,然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這也就是說,莎翁的作品其實並不算是同人文的首個範例,主要是因為在他那個年代,大家還沒有建立起「同人」這個概念,而且莎翁的作品往往都被視為戲劇作品,而非「同人作品」。不過,兩個世紀以後的英國又出現了新的文學瑰寶,完全符合「同人作品」的定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故事集。
福爾摩斯的故事與現代同人有什麼緊密的關係嗎?首先,粉絲除了爭論哪些是作者的經典之作以外,還會不斷給作者寫信(寄刀片?),或者到街頭抗議給作者施壓,要求復活福爾摩斯。時至今日,粉絲還在繼續做著這兩種激進行為 …… 而且你沒猜錯,儘管當時還沒出現用來描述粉絲創作的專有名詞,但他們已經很熱衷於寫同人文了。
當時粉絲的行為就類似於「匹克威克社俱樂部(Pickwick Club,詳見狄更斯的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並催生出狂熱的骨灰級粉絲(比如定期舉辦活動、慶典、演講、古裝舞會、派對乃至同人小說和藝術都是全球「簡迷(Janeites)」以及「奧斯汀迷(Austenites)」熱衷做的事)。上述種種現象都為現代同人文和啃 CP 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共出版物的興起和普及更是為同人文和 CP 文化添磚加瓦。版權法於 18 世紀才誕生,即便智慧財產權的覆蓋面有所擴大,但法律卻只能起到 14 年的保護作用。1884 年,油印機出現,並在商業領域得到進一步推廣,隨後市面上又出現了影印和複印機,這兩項重大技術讓印刷領域發生了兩次重大革命。
上述幾大因素對當時的公共出版物形成了爆炸性影響。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眾多《星際迷航》粉絲用愛和創意發電,為現代同人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粉絲小說轉變為同人文
最初,「同人文」大多用來描述粉絲自創的科幻小說,基本屬於業餘作品。如果職業作家寫的是「專業小說(pro fiction)」,那麼業餘愛好者作的便可成為「粉絲小說(fan fiction)」。20 世紀 30 年代,這個術語才開始流行起來。不過,當《星際迷航》進入流行文化圈後,該術語的意思就發生了變化。
當時,《星際迷航》受到主流文化的追捧,以至於粉絲為它創建了名為《Spockanalia》的粉絲向雜誌。這本雜誌在劇集第二季開播前創立,並在 1968 年出版發售。在這本雜誌的第一期刊物上,讀者可以看到一些與劇集相關的粉絲向作品,其中包括歌頌角色的詩歌以及分析瓦肯的長篇考究文。
這本雜誌還推出過幾篇精選同人文,其中有兩篇是作家露絲·伯曼的作品,後來她還把這兩篇同人文轉載到她獨立出版的科幻雜誌《Pantopon》。這些作品的出現成為同人文化的轉折點,並為粉絲作品提供了轉變的契機,成為現代讀者所熟悉的同人文。
《星際迷航》的編劇吉恩·羅登貝瑞很喜歡劇集的粉絲!他不僅常與「星艦迷(Trekkies)」互動,還很鼓勵粉絲去創作同人作品,甚至把《Spockanalia》列為《星際迷航》劇集新作家的必讀書目之一。後來,他還為第二期雜誌寫了一封信。有了原作的鼓勵和讀者的參與,《Spockanalia》雜誌後來又出版了另外四期刊物。
《Spockanalia》並不是現代第一個同人刊物,但卻成為許多新興事物的標杆。加上《星際迷航》原作人員的鼓勵,這本雜誌可謂同人創造的催化劑。
繼《Spockanalia》出現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粉絲雜誌,數量多達幾十款。後來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星球大戰》的粉絲量一舉成為科幻飯圈的中堅力量。到了 80 年代,《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奪寶奇兵》、《銀翼殺手》和《銀河系漫遊指南》開始興起。
90 年代,《X 檔案》和《星際旅行:下一代》成為熱門同人題材。科幻題材文化和流行文化逐漸在文化領域興起,並佔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此時,同人文化和同人文也進入了主流文化領域。
緊接著,大家迎來了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
如果說《星際迷航》成為了同人文這個巨型建築的根基,那麼網際網路就組成了這座建築餘下的所有部分。當《星際迷航》開始風靡歐美的時候,印刷技術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時也變得更加普及,助力粉絲向雜誌和同人文蓬勃發展。
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和自由更是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同人 CP,比如《戰士公主西娜》和《X 檔案》。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興起了大範圍的日式動漫潮。當然,本文我不得不提一下終極 CP 大戶,那就是家喻戶曉的《哈利·波特》。
1998 年 10 月,當時網際網路上 CP 最全的同人文網站 Fanfiction.net 誕生了。這種新型同人網擁有諸多便利功能,比如 CP 和類型過濾器以及豐富的搜索功能等,讓同人文的分享和發展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
網站上最早的同人文來源於《X 檔案》,是一篇名為《Little Helper(Mulder/Scully)》的 CP 文。作者謝麗爾·南圖斯直到 2018 年 9 月還活躍在該網站上。目前,她已在該站發布了不少小說,其中前 100 篇同人文皆為《X 檔案》的 CP 文。
雖然《X 檔案》在 Fanfiction.net 早期很受寫手和讀者的歡迎,但它與另一個系列的作品數量相比就相形見拙了,那就是以 J.K. 羅琳作品《哈利·波特》為原型的各類 CP 文。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美國出版的頭兩年中,Fanfiction.net 上就有 1200 名哈利·波特粉。當首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時,這個數字急劇攀升。到了 2019 年,粉絲人數已超過 61 萬,這部作品同時成為網站上最受歡迎的同人文題材。
這種快速增長的趨勢形成了類似《Spockanalia》和《X 檔案》早期的效果,越來越多讀者接受同人文的存在。每當網站上出現許多同人文的時候,粉絲就會覺得似乎大家都在做這類事情,而且這種心態會蔓延到其他粉絲心中。於是,同人文的數量就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大。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各類劇集、電影和動漫的存在,比如《吸血鬼獵人巴菲》、《神秘博士》以及飄洋過海的日式動漫,其中包括《龍珠 Z》、美少女戰士》、《犬夜叉》和《死神》等。
當時,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群體接觸到網際網路,使粉絲群體在網際網路社群上生根發芽,迅速壯大。隨之而來的便是現代同人文和同人文化的蓬勃發展。
版權制裁與職業寫手
在同人文和粉絲自創內容的發展歷史上,版權法曾在某些時代扮演了反面角色。某些作者與同人創作者始終無法達成一致,也有作者對同人創作者提出了一些很容易滿足的要求。最終,大部分作者和 IP 持有人都改變了主意,不再無情地扼殺粉絲的創作力。
當然,這種結果也有多方因素的考量。首先,原作者都將同人文視為一種免費的宣傳手段。其次,網上的同人社區增長速度極快,這種所謂的版權問題實在多得處理不過來。最後,其實很多創作者都對同人文持支持態度,認為這不僅反映了粉絲對自己作品的喜愛,更是年輕作家磨練寫作技巧的好途徑。
有不少同人文寫手從業餘成長為專業。前面提到謝麗爾後來就成為了言情小說專業寫手。E.L.詹姆斯將自己的同人文改編成一部原創作品,並基於此創作了一系列暢銷小說。某些同人文寫手甚至還通過亞馬遜的 Kindle 平臺來銷售個人作品。
現代社會同人文的發展與未來
那麼,歐美同人文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呢?簡單概括就是前途一片光明。目前,網上已出現許多同人文網站,其中包括同人文愛好者十分熟悉的 AO3(Archive of Our Own)。該網站創建於 2008 年,不僅是個非營利且開源的同人小說資料庫,裡頭還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創作者。
2019 年,雨果獎的「最佳非虛構相關作品」一獎便頒給了 AO3,讓 AO3 上四百多萬篇同人文的創作者共享這一殊榮。如今,同人文已經發展出了豐富的標籤和類型,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多虧了 AO3 這類粉絲自營網站,讓越來越多的讀者得以接觸到同人文領域。
不過,也許對於同人文來說,它最大和最重要的變化還是將宅文化和同人文化融入了主流文化當中。隨著漫畫、電視劇和遊戲日漸主流化,同人文也不再是自娛自樂的愛好或見不得光的自嗨產物。當然,它還沒辦法像漫威在主流文化中那般強勢,但至少不再如以前那麼小眾。回首過去,同人文和同人文化所經歷的這一路實屬不易。
其實,同人文和同人文化的出現十分偶然,它就像宇宙大爆炸,地球上生命的誕生和人類的進化一樣充滿了意外的驚喜。這些事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像隨機出現的片段一般,從那時起,同人文和同人文化便不斷發展,並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說到底,同人文和同人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人類最古老的願望,那就是不斷傳承和複述著故事以及歌謠,通過這種方式來與大家產生共鳴,並展現出世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