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洩露存款被人盜支4萬元 儲戶郵局對簿公堂

2020-12-22 搜狐網

    □張迅 劉常儉

  李某在晉州郵政儲蓄專櫃開有存摺帳戶。2007年7月,李某在辦理業務時發現自己帳上的存款被人盜支了4萬元,支款地在安徽鳳臺縣。李某遂把晉州市郵政局和鳳臺縣郵政局告上晉州法院,要求如數兌付自己的存款。

  二被告認為,自己在這一事件中審慎操作,程序合法,照章辦事,沒有過錯;而原告未能嚴守自己的密碼以致洩密,後果應由其自行承擔。

  審理過程中,法院了解到,鳳臺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已偵破這一涉嫌詐騙案件:犯罪嫌疑人黨某等人在晉州、容城、安國、行唐等地的郵政儲蓄專櫃,趁儲戶在營業廳辦理業務期間偷看儲戶資料及其密碼,將儲戶資料電話告知團夥成員偽造儲戶存摺,然後持偽造的儲戶存摺前往河南、安徽等地的郵政儲蓄所冒領他人存款,得手後立即分贓。所涉贓款包含該團夥成員在鳳臺郵政局冒領原告李某的這筆存款。

  鳳臺郵政局則提出,一、原告李某與鳳臺郵政局不存在儲蓄合同關係。二、鳳臺郵政局儲蓄專櫃按照「5萬元以下活期憑存摺、密碼支取」的規定對審核帳號、存摺印刷號、餘額等帳戶信息做了認真審核,並對密碼進行認證識別,均與開戶局計算機系統信息一致,操作嚴密合法,不存在過錯。三、儲戶預設的密碼只有儲戶本人知曉。且存摺上已明確告知儲戶密碼的重要性,因客戶洩露密碼導致的損失,郵政儲蓄機構不承擔責任,儲戶應對密碼的洩露行為負完全責任。

  法院認為,李某在晉州郵政局儲蓄專櫃辦理了通存通兌活期存摺,則原被告之間形成儲蓄合同關係,合同對原告及二被告均有約束力,原被告均應依合同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原告在保管自己存摺時疏忽大意以致造成信息洩露,存在過失,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儲蓄機構作為存摺的籤發者,應有義務有能力審查辨別其真偽,被告鳳臺郵政局所屬的儲蓄專櫃在辦理異地取款業務時,未盡到辨別和審查存摺真偽的義務,致使原告的存款被他人用假存摺支取造成原告損失,鳳臺縣郵政局有明顯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據此,判決被告鳳臺郵政局承擔90%的責任,賠償原告4萬元的90%即3.6萬元及相應的同期活期存款利息。其餘由原告自行負擔。被告晉州郵政局對原告的損失不存在過錯,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一審判決後,被告、原告均不服,提起上訴。【說法】國家郵政總局發布的《郵政儲蓄全國異地儲蓄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34條、第77條規定:交易局在業務處理上應按規定檢驗存摺、卡的真偽;儲蓄網點要核查存摺及綠卡的真偽性;營業員對異地儲戶持有的活期儲蓄存摺,應使用郵政儲蓄專用防偽檢測燈檢驗其真偽,不使用郵政儲蓄專用防偽檢測燈對存摺進行真偽檢驗,由此造成儲戶存款被冒領的,交易局要承擔全部責任。因此,法院作出上述判決是有法可依的。

  此案警示我們,在銀行存取款時千萬要提高警惕:在櫃檯取款時要提高警惕、嚴密防範,做必要的遮擋,確保密碼不被偷窺;在ATM機上取款時要留心看周圍是否有可疑的人,機子周圍有無攝像頭等異常設備;銀行開具的回執不要隨手扔棄,應妥為保存,防止自己信息洩露。

相關焦點

  • 山西臨汾郵局談幹部挪存款案 儲戶交密碼應擔責
    中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陳俊傑)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21時XX分報導,中國之聲今天報導了山西省臨汾市郵政局營業員偷取儲戶存款的案件,8個儲蓄所的所長、20多名儲蓄櫃員捲入這起案件並被判刑。  今天下午,臨汾郵政局做出了回應,稱已經吸取教訓,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同時認為郵局才是這起案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 晉郵局回應幹部偷存款買煤礦案 儲戶參與放高利貸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之聲報導了山西省臨汾市郵政局營業員偷取儲戶存款的案件,8個儲蓄所的所長、20多名儲蓄櫃員捲入這起案件並被判刑。  7日下午,臨汾郵政局做出了回應,稱已經吸取教訓,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同時認為郵局才是這起案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 儲戶存摺被調包盜走8萬元存款 狀告3家郵局索賠
    近8萬元存款被 騙儲戶狀告3家郵局  大河網訊 騙子以做生意為名,用自帶的存摺與受害人的存摺調包,騙走7.98萬元。受害人安先生認為,自己受騙是因為3家郵政局未盡職責,遂將鄭州市二七區郵政局、中原區郵政局、管城區郵政局告上法庭。昨日,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 湖南一儲戶銀行卡被境外盜刷,法院:銀行賠錢後可向嫌犯追償
    湖南一儲戶銀行卡被境外盜刷,法院:銀行賠錢後可向嫌犯追償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2017-10-13 15:40
  • 中信銀行洩露儲戶信息,農行員工轉走儲戶存款,銀行還安全嗎?
    孤寡老人去世,唯一親人侄女無法取出存款?河南一孤寡老人去世,住院期間,告訴侄女自己有一個8萬元的存摺,並把密碼告訴了侄女。這位孤寡老人,既無子女,兄弟姐妹也都去世了,這個侄女是她唯一的親人。而且,老人生病期間,一直是這個侄女在照顧,其後事,也只能有這唯一的侄女來料理。
  • 農行櫃員騙取儲戶密碼 私自轉走800萬元儲戶獲賠
    導讀  在農業銀行山東省水滸支行辦理一筆800萬元的存款,該銀行一櫃員李某卻瞞著儲戶張先生進入轉帳程序,且在張先生不知情的情況下騙取其輸入密碼,將800萬元轉入陳某帳下。11月3日,前街一號記者獲悉,該銀行被海澱法院判令賠償張先生800萬元。
  • 海口一儲戶20年前8.6萬元存款被「冒領」?法院判其自行擔責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23日訊(記者 王天宇 通訊員 王荔枝)近日,一宗儲戶狀告銀行要求賠償20年前被冒領的存款86000元案件落下帷幕。海口市瓊山區法院、海口中院兩審法官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認定儲戶自行擔責。
  • 居民存款「護不住了」?又一家銀行盜走儲戶1075萬,央行發聲了
    儘管一些專家一直說老百姓沒有錢,曹德旺更是說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但事實上,我國的儲蓄一直在增長,即使是在2020年遭遇困難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根據央行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增加了9.95萬億元,這意味著人均存款再次增加。銀行作為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存取款和進行金融投資的好地方。
  • [視頻]北京:存摺被調包 儲戶告郵局
    [視頻]北京:存摺被調包 儲戶告郵局     去年11月,楊先生認識了一個朋友,稱可以低價買到石油,在對方的要求下,楊先生到郵局開了一個存摺,當天下午,楊先生就存入了24萬現金。但是,這位朋友的電話卻再也打不通了。楊先生接著發現,手上的存摺除了名字相同,帳號和密碼都變了。楊先生立即報了警。
  • 密碼被騙存摺被搶 儲戶狀告銀行掛失難
    剛剛存完款的曾某在路上輕信騙子導緻密碼被騙存摺被搶,曾某當即打電話掛失,但是儲蓄所告訴她沒有帳號不能電話掛失,只能去儲蓄所現場辦理,結果其4萬元存款在被騙後40分鐘即被盜取。曾某一紙訴狀將儲蓄所告上法庭追究違約之責,法院認為儲蓄所沒有違規之處判決不用賠償。
  • 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31筆 法院判決銀行賠償損失
    人在家中坐,卡在身上帶,銀行卡內近5萬元的存款卻不翼而飛。孫女士起訴銀行,主張銀行對儲戶存款具有安全保障義務,要求銀行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日前,北京一中院對此案終審宣判,維持一審由銀行承擔全部損失及利息的判決。旅行回國後信用卡被盜刷孫女士於2019年2月春節期間赴泰國旅遊,曾用銀行卡在泰國某商戶消費550元。
  • [新聞60分]北京:存摺被調包 儲戶告郵局
    [新聞60分]北京:存摺被調包 儲戶告郵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30日 11:04 來源:     去年11月,楊先生認識了一個朋友,稱可以低價買到石油,在對方的要求下,楊先生到郵局開了一個存摺,當天下午,楊先生就存入了24萬現金。但是,這位朋友的電話卻再也打不通了。楊先生接著發現,手上的存摺除了名字相同,帳號和密碼都變了。楊先生立即報了警。
  • 在農信社有存款並且存摺沒有設置密碼,儲戶去世後別人可以取款嗎
    然而, 部分地區農信社推出存摺其性質跟銀行卡有點相似,假如上面有資金可以刷出來,儲戶可以直接取出,但多數居民持有的存摺沒有設置密碼,或者是系統自動默認的密碼,因此,通常多數客戶取款時不需要輸入密碼。而在鄉鎮地區,有些人農信社有存款並且存摺沒有設置密碼,那麼當儲戶去世後別人可以取款嗎?
  • 工商銀行河北儲戶數千萬存款消失 曾被要求辦U盾(圖)
    崔濤攝女老闆1080萬存款僅剩124元  5月18日上午,石家莊市民王麗(應被採訪人要求化名)和多位工商銀行儲戶向中新網記者講述了自己在工商銀行建南支行存款「失蹤」的經過。  和王麗的遭遇幾乎一樣,從2014年3月開始,市民田某、韓某、蔣某也都是在得到年息10%的高息承諾後,才來到建南支行存款。據這些儲戶介紹,田某存款606.5萬元,韓某和蔣某分別存款100萬元。  「我當時也說不要U盾。」韓某稱,發現存款「失蹤」後,他同樣被建南支行的員工告知,他手中的U盾是假的。
  • 銀行兩員工竊取儲戶存款60餘萬元,大部分贓款仍未追回……
    男子裴某遠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先後盜取儲戶存款12次,涉案金額達60餘萬元。今年57歲的裴某遠為北海市海城區人。據公訴機關指控,2002年2月至10月,他利用擔任某國有銀行北海分行某分理處出納的便利,夥同該分理處儲蓄記帳員岑某仁,採取抹帳、修改密碼、偽造銀行憑條的方法盜取儲戶存款。
  • 多筆異國交易盜走儲戶20餘萬元 法院:本金利息銀行全賠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例,一名女子在持卡期間,銀行卡在國外被盜刷20餘萬元,因此將銀行起訴至法院。該案經嵩明縣法院審理,判處銀行全額賠償。於是,趙某將銀行訴至嵩明法院,要求賠償存款損失209541. 77元及利息。趙某認為,銀行作為專業的金融機構,對儲戶信息和儲戶資金負有安全保障義務。而銀行則稱,趙女士在使用銀行卡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銀行卡被他人操作而鎖定的情形,由此推定趙女士對密碼存在保管不善的行為。嵩明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在被告處辦理銀行卡,原告與被告成立了合法有效的合同關係。
  • 【社會】羅馬郵局儲戶詐騙案高發
    《晚郵報》報導,阿布魯佐大區的Teramo近日破獲一宗詐騙案,兩名那不勒斯人(一男一女)企圖通過假證件把偷來的郵政局存摺上的錢開成支票轉走。另一個案件則發生在利古裡亞大區La Spezia,警方逮捕了一名25歲的女詐騙嫌疑犯,她同樣通過假證件在銀行開戶,意圖用偷來的支票支取原儲戶的存款。
  • 存款也危險?儲戶存款頻發被銀行客戶經理偷走 誰該負責?
    操作過程都是客戶在周某菲辦公室,由周某菲拿著客戶的銀行卡在電腦上輸入戶名和帳號,密碼是客戶輸入。有時,周某菲會稱密碼輸入錯誤,讓客戶反覆輸入。但客戶每次操作完成後都能看到一個操作成功的界面。有受害人表示,自己從未向周某菲透露過帳戶的密碼,但在辦理業務時多次在周某菲面前輸入密碼,才導緻密碼洩露。
  • 350萬存款被銀行員工「盜走」,法院卻判儲戶承擔60%損失,合理嗎
    相信很多人看到判決儲戶承擔60%的責任都會極其不解,認為儲戶沒錯,屬於受害者,為什麼要承擔責任呢?如果說儲戶馬玉芹只是單純把錢存入銀行後,後續沒有再進行任何的操作,那麼責任在銀行。法院之所以判決馬玉芹承擔責任是有原因的。
  • 郵政儲蓄銀行存的5年5萬定期存款消失不見?有這個可能嗎?
    而且,提前支取定期存款需要多重審核,要存單和密碼,比較而言,家人取出資金的概率會比資金被盜的概率更高。第四,定期存款被「盜」。之前,新聞確實爆出過定期存款被「盜」的新聞。有人在郵儲銀行存入1200萬元,但是這筆錢竟然不翼而飛。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儲戶的信任,製造假存單和假憑條,騙取了這筆錢。除此之外,現在有一些專業的騙子,他們專門搜集各種用戶的存款信息,然後通過一些釣魚網站或者簡訊獲取存款用戶的密碼,一旦你的信息洩露之後,他們就有可能通過偽基站或其他手段獲取簡訊驗證碼,然後登錄你的網上銀行把你的錢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