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12月9日訊 上周,晉江梅嶺心養小學部分小記者,走進晉江市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晉江經濟報社參加研學實踐。在這裡,小記者們不僅對晉江經濟報的發展歷程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活動當天,大家還搶「鮮」參觀了還未正式對外開放的晉江經濟報印刷博物館,並通過聽講解、觀展品、動手體驗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了印刷技術發展和演變,以及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印刷文化。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和傳播,對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走進晉江經濟報印刷博物館,小記者們首先就通過圖文材料,對印刷術的源頭及中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知識有了不少了解。通過講解,小記者們了解到,印刷術的發明經歷了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而中國古老、深厚、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技藝、物料及文化方面的條件,其中包括漢字的成熟、普及,文字圖像的雕刻技藝,筆、墨、紙等印刷必需的物料等。
在了解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中國古代常用印刷術後,小記者們在記者的指引下來到近現代印刷術展廳。在這裡,小記者們認識了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這四種近現代最為普遍的印刷方式。而在這些印刷方式的介紹材料下方,擺放著與四種印刷術所對應的印刷品,讓小記者們對每種印刷方式的特點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
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動手體驗環節了。在報社記者的帶領下,小記者被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體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那邊,一個小記者在凸起的雕版上塗上墨汁,然後把宣紙覆在它的上面,接著用拓板輕輕按壓,一首大詩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便呈現在紙上了。再看這邊活字印刷體驗區,工作人員首先將《春曉》這首詩的字句打亂,小記者們則需要從打亂的字模中找出對應的字,再將這些字模一一放入對應位置,重新拼成完整的句子,最後再依據古人的印刷方式將其印製出來。就這樣,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體驗了一次純正的中華傳統文化,既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文化內涵,又在體驗中了解了古聖先賢的智慧,激發了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創造力。
結束印刷博物館的體驗,小記者們還參觀了報社的文化走廊。在這裡,大家對晉江經濟報的辦報宗旨、辦報特色和企業文化有了全面了解。站在晉江經濟報創刊號前,小記者們駐足良久,「原來,晉江經濟報就是從這個版面開始,一直發展到今天的。真是了不起!」小記者們紛紛感慨。
小記者感言
在裝修一新的印刷博物館,我們深入了解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從中我明白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印刷技術越來越先進,我不禁感嘆,科技的進步,祖國的強大,讓我們的生活如此便捷。
王峻溢(四年7班)
聽著講解員給我們講述晉江經濟報的發展歷程,我的內心也跟著激動起來。看著叔叔阿姨們用辛苦汗水澆灌出的花朵,我不禁豎起了大拇指,給報社的工作人員點個大大的贊!
陳泊愷(四年5班)
(記者_張之傑 蔡紅亮 董嚴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