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蘇州河上有兩座橋登上了
新浪微博的本地熱搜
原來,這兩座橫跨蘇州河長寧段的天橋
在橋面下方都新開設了一處「遊樂場」。
位於萬航渡路凱旋路的凱旋路橋
主打色是檸檬黃↓
長寧路古北路上的古北路橋
主打色為西瓜紅↓
在灰撲撲的高架和市政幹道的襯託下
兩處橋下空間顯得尤為特別
今年,長寧區也因這項創新
獲得了國務院通報表揚
但是,爭議聲也不少
↓
「有人認為,馬路上都是車輛廢氣,老人、孩子在此休閒、玩耍是否對健康有影響?」
「有市民提出,建造兒童樂園是否「必要」,改為綠化帶似乎更經濟可行?」
「有白領表示,公司樓下的橋下空間都改為了停車場,可以緩解商務樓和周邊居民區的停車難。「
你怎麼看?
讓我們先了解下這個項目~
▼▼▼
長寧區對於橋下「灰空間」的更新探索,早在2018年就已開始。當年3月發布的「行走上海城市空間微更新計劃」中,位於長寧區的延安路高架新虹橋花園下方空間、軌交3/4號線延安西路站以及凱旋路橋、古北路橋都是討論重點。歷時近三年,首批更新項目揭開面紗的背後,是開發資源早早遇到「天花板」的長寧區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孜孜以求的探索。
歷時三年建成,難點在哪兒?
凱旋路橋下空間
萬航渡路凱旋路口,蘇州河綠道磚紅色的健身步道不再是這裡為數不多的亮色。
在凱旋路橋下方,橋面下的廢棄空間改造為了一個充滿童趣又不失設計感的「遊樂場」,曾經雜草叢生、灰塵和雜物堆積的橋下空間,一轉眼「變」出了圓弧形的板凳、可活動全身筋骨的健身設施,還有兒童鞦韆、攀爬架、彈跳板等全套兒童休閒設施,甚至固定的專業棋桌。通往橋面的樓梯也塗上了彩繪,昔日總讓人感到「烏糟糟」的通行要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城市景觀。
2018年,長寧區啟動橋下空間微更新方案設計徵詢後,最終優勝方案來自一個由三位「小姐姐」組成的設計團隊。雖然設計理念獲得長寧區相關部門以及規劃專家、居民代表的一致認可,但方案從概念設計到落地執行,仍需要專業設計團隊的優化完善。與此同時,2018年恰逢長寧區全力推進蘇州河沿岸景觀步道貫通的關鍵年,位於蘇州河上方的古北路橋和凱旋路橋就成為了率先試點設計方案的「吃螃蟹者」。經過一系列招投標、為重大市政工程騰地以及疫情推遲施工等影響,兩座橋下空間終於在今年11月完工。
凱旋路橋
古北路橋下空間
長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幾位年輕設計師最初的方案中,檸檬黃、西瓜紅等「少女心」的設計元素就包含其中,希望通過尺度微小的更新設計,為灰色的城市空間帶來一抹亮色。優勝方案也因此被命名為「糖蘇河」,既有糖果色與蘇州河的含義,也有「趟蘇州河」的寓意。方案具體實施建設也保留了這一初衷。
「設計師都是年輕女孩,她們最初的設想是,在健身步道慢跑的漂亮小姐姐路過橋下,駐足看河景,再看看一旁正在橋下運動、像《灌籃高手》裡流川楓一般的籃球少年。」
與輕快的色彩搭配和豐富的功能相對應的是靈活的開放時間。長寧區建管委交通科負責人陳慧介紹,正式對外開放後,凱旋路、古北路兩處橋下空間都將倡導24小時開放,採取一體化維護管理,有專人定期對設施牢固程度、耗損程度、安全性進行檢查。目前,兩處橋下空間正進行燈光安裝,待電力設備接通後,夜間景觀燈光將與輕盈明快的空間色彩相呼應,形成居民喜愛、也不影響車輛通行的城市理想空間。
古北路橋下空間
凱旋路橋
空間「不消極」的方式有很多
河邊地帶素有「城市接縫處」之說。一位專業規劃師告訴記者,解決類似蘇州河這樣河邊地帶「真空狀態」的常見方法,就是建造有互動性的公園或綠地。
眼下,在長寧區的中環北虹路立交下方,一處在建的籃球公園令人頗為期待。公園具體位於北翟路以北,中環線下匝道的東北方向。長寧區規劃部門負責人介紹,這處中環下方的橋下空間體量不容小覷,不僅立交投影空間大,空中的匝道寬度也並不大,意味著橋下空間的採光相對理想,僅僅作為半廢棄的「灰空間」著實可惜。
因此,在引入知名的籃球公園運營方後,長寧區與企業開始探索將這處潛力巨大的「橋下寶地」,真正變為上海「一江一河」的一處活力點。未來,人們在運動、打籃球之餘,還能觀賞蘇州河美景放鬆、休息。
北虹立交橋下籃球公園效果圖
更重要的是,這處橋下籃球公園將有力彌補長寧區室外體育場地的不足,在高校、中小學體育場因疫情暫時無法開放的當下,為居民提供一處「剛需」的運動場地。記者了解到,籃球公園將力爭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後計劃以「預約+刷門禁」的方式實行24小時開放,一如其他已經運營的籃球公園,真正做到還空間於民。
長寧區另一處啟動更新的橋下空間來自新虹橋中心花園,公園入口處恰好與延安西路高架橋下空間銜接,是天然的「城市接縫處」。據悉,升級版的新虹橋橋下空間將把原先單一的公園入口變為功能性景觀帶,人們既能停留賞景,也能舉辦小型戶外活動、體育項目。此外,這處橋下空間一邊是公共綠地,一邊緊鄰71路公交站,兩側道路的可達性強,老百姓到達和使用場地將更便利。
有爭議討論,也有需求
對於在天橋、高架下方建造互動性強的公園和「遊樂場」,仍存在不少討論甚至爭議。
有網友質疑,馬路上都是車輛廢氣,老人、孩子在此休閒、玩耍是否對健康有影響。也有網友擔心,為了休閒而頻繁過馬路走到橋下,安全是否可以保障。還有細心的網友指出,高架下方監控死角較多,尤其是靠近高架立柱的區域,一旦發生摔倒、暈厥,或是小朋友「玩嗨了」衝到馬路上等突發情況,應急預案是否跟得上。此外,有市民提出,建造兒童樂園是否「必要」,改為綠化帶似乎更經濟可行。有白領表示,公司樓下的橋下空間都改為了停車場,可以緩解商務樓和周邊居民區的停車難。
凱旋路橋下空間
北虹立交橋下籃球公園效果圖
更多人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市民宋小姐提出,橋下空間改造施工相對容易,難的是長效維護,「千萬不要虎頭蛇尾,沒幾個月就變得滿目瘡痍。」有微博網友建議,「橋下遊樂場」的安全設施一定要完善,外圍可以增加圍欄,起到警示作用。居住在古北路周邊的居民則「現身說法」,表示古北路橋下除了早晚高峰,其他時段的車流量尚可,做一些城市更新的探索未嘗不可。
對於眾說紛紜的討論,長寧區規劃部門表示,選擇在蘇州河沿線率先啟動橋下空間更新,一方面與蘇州河景觀建設相匹配,另一方面這裡的車流、人流相對適中,在選擇更新點位時,也儘量挑選相對安全的場地。與此同時,綠化建設將因地制宜,尤其目前上海複合型的公共空間體量遠未達到飽和,兒童遊樂設施、籃球場等空間可滿足不同人群、不同休閒生活的需要。
根據專業體育場館運營機構的統計,上海目前需求量最大、年齡覆蓋最廣的公共運動項目是籃球。記者了解到,在建中的北虹立交橋下籃球公園將配備標準籃球場和「三對三」籃球場,還將配置其他靈活的籃球場地。長寧區方面表示,未來不排除在長寧區建造戶外五人制足球場、棒球場的可能,滿足市民日益豐富多元的全民健身需求。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舒抒
微信編輯:泰妮
校對:佳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