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熱門的兩款CPU,i5-10300H和R5-4600H,價格非常實惠,大眾化需求,大家都會碰到的選擇困難問題,很多人拿跑分、遊戲測試、價格來對比,事實僅僅如此嗎?到底哪個好,我們一起來探索下!
1、技術層面
R5-4600H,7nm工藝,6核12線程,基礎頻率3GHz,加速頻率4GHz,TDP45W;I5-10300H,14nm工藝,4核8線程,基礎頻率2.5GHz,加速頻率4.5GHz,TDP45W;從相關資料來看Intel方面14nm工藝達到了43.5MTr /mm,10nm工藝達到了100.8MTr /mm,而臺積電方面7nm工藝達到了95.3MTr /mm,7nm+ EUV工藝115.8MTr /mm,5nm EUV工藝171.3,所以,7nm的工藝,14nm還是差距有的!
晶片,從本質上來上,是電晶體堆積來的,工藝精度越深一般是性能越好做大做強,運算能力肯定更強大;
所以,無論從短時跑分來看,還是從CPU的核心運算元件來算:
i5-10300H單核能力與R5-4600H基本差不多,i5甚至略高一點點,5%左右;
綜合性能(或者多核能力),R5-4600H比i5-10300H高了28%;
前提,以上均為理論值!
2、散熱問題
任何電子元件,都會碰到散熱問題,上述提到的是7nm的加工工藝,數量加上去了,散熱效率如何?
或許很多人喜歡用各種各樣的理論值來說,這次,小編直接拿數據來看下:
以聯想R7000的R5-4600H+GTX1650顯卡版本為例:
FPU單烤: 測試的環境溫度為28°C,運行41分鐘進行截圖,CPU核心溫度為99.5°C處於穩定狀態,功耗62W,核心頻率4.0GHz;雙烤: 進行30分鐘的測試後,銳龍R5 4600H的功耗依然達到50W,不過頻率下降到3.6GHz了,核心溫度也達到95°;GTX1650的核心頻率保持在1350MHz,顯存頻率為1500MHz,功耗達到50W;再烤下Y7000的i5-10300H+GTX1650顯卡: 、
單烤: aida64烤機30分鐘後cpu82度,頻率4.2GHZ,功耗上限65W左右;雙烤: 測試30分鐘後CPU穩定81度,頻率在4.1GHZ到4.2GHZ跳動,功耗在60w左右,顯卡穩定60度,頻率穩定在1275MHZ,功耗在50w左右;事實勝於雄辯,一切都不是你想的那樣~
特點1、R5-4600H性能並不是絕對的強,單核CPU能力不如i5就算了,關鍵是溫度,也不低啊,90度以上,美人真是如火如荼啊!
多核能力,4.0GHZ*12>4.2GHZ*8,與理論數據接近,但溫度異常,是意料之外事件啊!
特點2、加入顯卡這個大火爐,性能還得打折扣!
多核能力:3.55GHZ*12>4.15Ghz*8,結果我們發現,這兩個哥們好像越來越相近了!
關鍵是,腦瓜熱的嗡嗡滴!
3、需求問題
我們買電腦,不管是買AMD,還是intel平臺,都是為了玩和辦公的~
如果辦公,他們倆都會低調運行,你,是摸不到天花板的;
如果玩遊戲,我突然有點懵了,他倆似乎差別不大,AMD是強,如果對象太熱,還有點燙人,時間長了,好像有點消受不起~
所以,如果長時間高負荷運行,R5系列,最好定期換個散熱矽脂(舉個例子,1年或者2年,過了質保期);
或許,東北這種冬天,跟AMD更配哦~~
4、AMD自帶的核顯,還有點小概率不兼容問題
R7000剛出來的時候,有一波槽點,核顯和英偉達的顯卡不兼容,但後來修復了;
小編修了多少年的電腦,這個問題,特別時當年重裝系統,也偶爾碰到~
可以修復,但要做到心裡有數~
總結:以上,僅小編的肺腑之言~
AMD很好,能與intel對抗了,作為消費者,我欣喜異常,但結果反而變成了,AMD的筆記本漲價,intel的價格也沒降,這個行情,技術宅女就有點看不懂了~~
PS:如果為了玩遊戲,我覺得這種搭配挺合理的:
i5+2060,雙12V大功率風扇,6000多的價格,或許,更適合高顯卡需求的人,CPU,i5夠了~
如果預算緊湊,R5-4600H的筆記本,性價比高的,還是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