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圓嘟嘟的大胖臉,靈動又柔軟的小耳朵,裝得下星辰大海的大眼睛,肉乎乎的圓手手,會咕嚕嚕打鼓的胖肚肚,帶著甜蜜太陽味的貓咪香……誰能抵擋住傲嬌又粘人的貓咪誘惑呢?
沒錯,我招財就是這樣的可人兒!
貓咪,擁有獨一無二治癒力量,引無數英雄敗在它的「魔爪」之下,心甘情願成鞠躬盡瘁的貓奴。
不過,可別輕易說愛貓之人玩物喪志。畢竟,第一批心甘情願當鏟屎官的可都是——文化人。
擼貓,可是文化人兒的事
文人愛貓,大約是因為鼠患。古代書籍刊印本就不易,讀書人歷來珍重,心愛的書籍被老鼠亂啃亂咬,這事兒誰也忍不了。所以,古代文人喜歡養貓來保護自己的書籍。漸漸地,貓咪便成了讀書人的良伴。
宋代文人尤其寵貓。連陸遊這樣時時想著上戰場的熱血青年,也寫下了「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的寵貓宣言。陸遊晚年被罷官,家境窘迫,忍飢挨餓卻不放在心上,可看到自家主子跟著受苦,心裡便愧疚得不得了。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在宋代,領養貓咪這件事也極富「儀式感」,還賦予此項行為一個美稱——「聘貓」。一個「聘」字,滿含尊重、愛護之意。黃庭堅的《乞貓》一詩,便記載了「買魚穿柳」的習俗,即將新鮮的魚和柳枝作為「聘禮」,去迎接貓咪。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翁翻盤攪夜眠。
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直到近現代,養貓愛貓也是文化人的標準配置。前有為貓打架錢鍾書,後有貓伴終老季羨林,胡適、徐志摩、老舍、楊絳、冰心、徐悲鴻、豐子愷等人的為貓撰文,以貓入畫都是常規操作。
可以說,民國時期的大師中,除了魯迅先生,幾乎無人不愛貓。
可見,在文人眼中,貓咪可不是寵物,而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獨立個體。所以,文化人的事,怎麼能說「玩物喪志」呢?
紫禁城第一貓奴:嘉靖皇帝
紫禁城一向引領時尚潮流,愛貓之風比起民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代宮中有一所「貓兒房」,「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這些貓各有封名,如牡者叫「某小廝」,騸者叫「某老爹」,牝者叫「某丫頭」之類。這些貓兒的夥食也極好:「養貓十二隻,日飼豬肉四斤七兩、肝一副。」
嘉靖初年,宮中有一隻漂亮的獅子貓,毛色通身微青,惟有雙眉「瑩然潔白」,因而號稱「霜眉」。霜眉善解人意,終日追隨在嘉靖皇帝身邊,宛如侍從。每當皇帝憑几小憩時,它就相依而臥,片刻不離。霜眉深得嘉靖皇帝憐愛,特封之為「虯龍」。
一天,霜眉來到嘉靖皇帝跟前,「若疲而泣」,一會兒便走開了。等眾人發現之時,他已經「盤曲」而死。原來,通人性的霜眉「若疲而泣」,是在與主人告別。
嘉靖皇帝不勝惋惜,命人將它埋在萬歲山(景山)北坡,立碑上題「虯龍墓」,更下旨命各部翰林為愛貓撰寫祭文超度。
當代宮貓的「颯」生活
故宮貓,在紫禁城的紅牆碧瓦之間穿梭百年,卻能抖落歷史煙塵,一身輕靈,款款而來。
▲清《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捻珠觀貓》軸
如今的故宮貓,雖是舊時宮貓的後代,卻不再是在娘娘小主膝下承歡的寵物,他們有著獨立的「貓格」,變換多種身份,更身兼多重職責。比如:
職業大內咪探,飛簷走壁,消滅鼠患,保護文物,做故宮最忠誠的貓保安。
業餘做街拍達人,一不小心就成了故宮第一網紅、各位雲吸貓小朋友們的心頭好。
就連放空自我的時候,也會被當做是「在故宮裝文物」,火爆全網。唉,誰叫這該死的魅力無處安放!
獨立故宮貓,雖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卻依然不經意間觸動我們心中的萌點。
叮咚,你的「貓杯」上線嘍
終於,在小主們振聾發聵的呼聲之下,咱們故宮文化的「貓杯」上線嘍!
此杯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清乾隆年間的杏黃色鍛綴繡八團雲龍紋夾龍袍。設計師截取其「海水江崖」紋飾賦於杯上,並將軟萌的故宮貓化身杯蓋,燒制出帝王黃、帝後紅兩款故宮貓杯。
杯蓋設計以故宮貓為原型,雅白圓潤,軟萌可愛;扣合嚴謹,保溫防塵。
杯身中下渾圓而上收,杯口為敞,貼合唇型;高白瓷材質,杯壁厚實,保溫性好不燙手。
杯身以萌黃釉和大紅釉為色,1300℃高溫燒制,明豔動人;紋飾以釉上貼花描金工藝製作,精緻華麗,彰顯宮廷美感。
葫蘆型握柄十分適手,不僅有「福祿」喜慶寓意,更在虛實之間,展現中式禪意。
杯蓋輕叩,如故宮貓休憩、嬉戲於紅牆金頂之間。貓咪笑意盈盈,為你的一酌一飲帶來陽光好心情。用這麼可愛的杯子喝水,心情都會變甜吧!
喵~
模特:御貓招財 ,文字:思無邪來自: 故宮文化官方旗艦店 《叮咚,你的故宮貓小可愛上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