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簡直就是美食紀錄片裡的一股泥石流

2020-12-19 任芸麗

在一個米其林廚師眼中,食物是什麼樣子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食紀錄片都是以夠美夠高大上的樣子呈現在觀眾面前,但在David Chang眼中,美食是這樣的:

《Ugly Delicious》預告片

這是David Chang參與拍攝的美食紀錄片《Ugly Delicious》,由Netflix出品,第一季8集以全部放出,還有官方中文字幕。當你打開視頻的一瞬間,你就會發現,這是一部「不著調」的紀錄片,在鏡頭中出現的食物基本上沒什麼稀奇的,無非是佔領美國人餐桌的披薩、炸雞、塔可(墨西哥卷餅)、餃子,甚至還有媽媽每天做的家庭料理。

講《Ugly Delicious》「泥石流」基因之前,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主要介紹人的David Chang。

韓裔美國人David Chang23歲時隻身到日本,為的就是一個執念:學做日本拉麵。之後又到了高級酒店的後廚做高級料理。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愛折騰的David Chang拋下在日本的鐵飯碗回美國做拉麵,他出品的料理被西方美食家稱為「是超越國籍、不拘泥於情感的料理」。愛玩的David Chang甚至還做了一本超級搖滾的美食雜誌《Lucky Peach》,還是那個反傳統、反主流的路子!

David Chang

在紀錄片中,David Chang帶著大家去探索的就是那些太過尋常以至於經常被人忽略的日常美食。在David Chang看來,「真正的美味就像一碗咖喱飯,它不會被專門寫入食譜,也當不了美食雜誌的封面,甚至沒人在意它們的歷史,也沒有得到這個世界足夠的讚美」。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些食物的前世今生,學會讚美這些「不中看的美食」,所以才有了《Ugly Delicious》。

Episode 01 Pizza

第一集的主題是「披薩」。在義大利有專門的「正統拿坡裡披薩協會」,它的工作就是制定正宗拿坡裡披薩的標準。一塊正宗的拿坡裡披薩一定要有一個阿坤圖烤爐、用聖馬爾扎諾、乳牛奶莫札瑞拉乳酪,麵餅也要根據標準製作。

但這種標準並不能阻止全世界的廚師「創造」一塊不同的披薩。在布魯克林,有人用酒瓶子擀麵餅;在東京,有人則把吞拿魚刺身和蛋黃醬拿來做「壽司風格」的披薩;而在紐哈芬,居然有披薩店在麵餅上鋪滿蛤蜊……更別說那些放著魚子醬的披薩、可以冷藏保存的速食披薩。

至於David Chang,這位吃過不少所謂「正宗美食」的大廚更是當著鏡頭的面坦蕩蕩承認:我喜歡連鎖披薩店DOMINOS。

移民出身的David Chang對事物總是有著更強的包容性。在之後的節目中他們更是接著探討了什麼才是正宗的小龍蝦、燒烤、炸雞……也許世界上真的存在「正宗」的標準,但正宗從來不等於好吃!

很多時候,不管是料理人還是食客,大家都刻板地把「正宗」「地道」當作評判食物的嚴苛標準。可食物並非流水線上生產的標準化零部件,它本身是有生命的,一個地方的風土、料理人的經歷和食客的喜好融合成了食物最終的口味。正如David Chang在節目中所說的:

「我覺得正宗像是極權主義的一種狀態,是一種被過譽的概念,但是卻沒有受到足夠的監管。並不是說我憎恨正宗,我憎恨的是人們一心只追求正宗。」

最後提一下,@想看的同學,B站上就有

~ 來互動呀

聊聊你記憶中那些

不中看卻美味的食物

圖文均原創

轉載請留言

相關焦點

  • 高能美食轟炸來襲!這部紀錄片說盡中國人的烤串情懷
    一到夏天,你們一定有很多人和藝綻君一樣,覺得夏天裡不可多得的美食,就是夜幕降臨後路邊的烤串。無獨有偶,去年有一部紀錄片《人生一串》,拍出了藝綻君的夏天食譜。這部以烤串為主題的美食紀錄片,也成為這兩年同題材作品裡的黑馬,成為不少美食和紀錄片愛好者心中的白月光,如今在豆瓣評分還高達9.0分。
  • 這部片子告訴你人間值得
    今天推薦的是《風味人間》,這部紀錄片來自《舌尖上的中國》製作團隊。導演陳曉卿大概是想將美食進行到底了,不同於《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拓寬了食物的地域,將中西方的美食連接起來。這部片子真的超級下飯,我最近一吃飯,就打開《風味人間》,試圖給食物加上一層想像的美好濾鏡。忍不住分泌唾液,帶大家來看一看第一集!
  • 這部片子看著令人抓狂,卻是我心中NO.1的兒童科學入門紀錄片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部日本兒童科學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和我們平時推薦的科普紀錄片相比,這部片子的內容、臺詞都很簡單,甚至還有一些地方會讓觀眾看得相當抓狂。不過,它也是最值得看的入門級科普紀錄片。
  • 這部新加坡12年前拍的美食紀錄片,藏著許多秘密
    原創 梅姍姍 風味星球 收錄於話題#風味世界11#美食紀錄片4#《風味人間》第二季47《風味人間》第二季裡講過一個沙茶醬的故事。老人劉瑞興出生於印尼,父輩是福建出海去印尼打拼的華人。15歲時,劉瑞興回到福建。
  • 一定要推薦的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建議收藏)
    當然,這部片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不是美食,而是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比如:和藹可親的老奶奶、團結友善的村民、家門口的狗、祖輩傳承的產業、逢年過節的習俗......因為我能感受到,這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氣息。
  • 十部美食紀錄片分享給大家,部分配有菜譜說明
    馬上要到今年最長的假期了,一般長假都是我在家惡補紀錄片和劇集以及電影的最佳時間,因為不喜歡人多的時候出門,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選擇宅在家裡,為了愉悅地度過這幾天,我特意整理了一個超長的美食紀錄片推薦清單分享出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十足的吃貨,不僅愛吃,愛研究吃,喜歡下廚,收集跟廚房相關的周邊,並且還愛搜集一切與吃有關的書籍、電影、劇、和紀錄片。
  • 《超級工程》:這部片子強烈讚譽勞動者
    到了第二季畫風就變了,估計是因為第一季獲得好評之後被領導重視了,領導一重視,就指示繼續拍,於是第二季可以明顯看出團隊公費週遊全國,各種航拍,各種特效,各種以前不讓拍的也拍,但已經不再是介紹單一建築而是以「中國路」「中國橋」這種你懂的名稱來給單集命名。整個畫面剪輯的風格也不是西方那一套,而有了一種淡淡的《建國大業》的味道。
  • 這部高水準紀錄片 走遍12國探索「手術兩百年」
    而擺放手術臺的房間,有著一層又一層的看臺。如若沒人解說的話,這個房間更像是一個小型的劇場。  其實,這是一家名為「老手術劇場」的博物館,還原了200年前的外科手術現場,每天接待著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但就在幾年前,博物館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參觀者,那就是——紀錄片《手術兩百年》攝製組。
  • 陳曉卿:美食紀錄片這麼做
    疫情令《風味人間2》的製作受到不小的影響,同時,那些遭受巨大衝擊的餐飲小店和小店裡的人讓他牽掛,也更加堅定了他要做好美食紀錄片的信念——因為,片子裡不僅有美食,還有人生的美好。有人說,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不僅有趣、好吃,還有人味兒,每次看完會覺得很餓,也覺得活著很快樂。因為美味之外,片子裡有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有日常、簡單、溫暖、喜悅、勞動、情義……背後更強大的理念是平等:食物的平等,人與人的平等。
  • 土豆都能當主角,巧克力背後故事深,這些片子水準遠高《舌尖三》
    《尋味順德》是《舌尖》第一季原班人馬中的兩位主創製作,基本的製作方式和《舌尖一》如出一轍,但是它把目光只對準了廣東的一座小城市順德。這座城市裡有著最豐富的飲食文化,早茶正餐到宵夜道道都有著別樣的做法和豐富的內涵。
  • 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的一生,都在這部紀錄片裡
    這部紀錄片拍攝時間長達 25 年,透過父女間的親密對話,記錄了劇作家阿瑟·米勒的傳奇一生。從他在紐約的童年生活開始,到他寫下《推銷員之死》的盛名之時,以及之後他和瑪麗蓮·夢露短暫的悲劇婚姻……麗貝卡·米勒的原始影像資料裡甚至有更多,但最後只留下了 100 分鐘左右。
  • 美食紀錄片: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這一主題也逐漸被媒體市場發掘和記錄,從2012年開始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到家喻戶曉的「舌尖三部曲系列」,中國美食紀錄片的變革者陳曉卿堅持把家鄉美食甚至中國味道帶到世界,舌尖系列的成功成為了紀錄片製作行業一個閃閃發光的新方向。 而今年的美食紀錄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數量大大增加,種類也越加豐富。
  • 美食+真人秀+紀錄片是綜藝節目的新嘗試
    但是韓國這檔《街頭美食鬥士》卻另闢蹊徑,在真人秀中成為一股清流。前兩集關於成都和香港街頭美食的節目一下子吊起了中國觀眾的味蕾。可以說,從節目製作和後期剪輯來看,這部美食綜藝和以往我們了解的美食節目截然不同。既是綜藝,又是紀錄片我們過去的美食節目,情節要麼是探店營銷,要麼教你如何做菜。
  • 這部法國紀錄片,讓我忘卻煩惱傻傻笑
    ,也是《陽光寶貝》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本部影片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無旁白。一部輕鬆的紀錄片剛剛一說到生死便又扯嚴肅了……咳咳。同向對比,共同成長雖然這部片子因為拍攝人手的關係,並不是同一時間完成的,
  • 據說,這部2小時長紀錄片,洗白了殺馬特們
    近期有一部紀錄片,位居豆瓣一周口碑榜第一名,就是這部《殺馬特我愛你》。很多人都說這部片子拍得特別好,稱其為「論文電影或彙編式紀錄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蘭友也去了解了一下這部片子。搜了半天,卻沒有搜到片源。
  • 《南極料理人》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為什麼美食也能擁有治癒能力
    民以食為天,吃東西這是一個生物的本能,也是生命能夠維持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類還沒有產生意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進食了,所以吃這一行發展了這麼多年,被發明出來的美食數不勝數,每個國家都有代表作,甚至一個村都有村裡特別擅長的一道菜。美食就是能讓人吃了之後很快樂的一頓飯,人在餓的時候吃東西就能得到一種很強的幸福感,相反,如果人在很撐的時候還逼著他吃東西,那就像是受刑一樣。
  • 看完這部有魔力的片子,或許會有不同理解
    」難以想像,這樣截然不同的評價竟然說的是同一部片子,而且是一部紀錄片——被稱為近年上海紀錄片領域「一號工程」的《大上海》。同樣感慨的還有來自瀋陽、在上海工作19年的李維維:紀錄片裡提及舊中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當時東北被侵佔,東北三省代表隊身著黑色孝服入場,手持象徵「白山黑水」的黑白旗幟:「一下子忍不住眼淚就掉下來了。這就是有脈搏的歷史。」
  • 這部叫《米歇爾·福柯》的紀錄片很任性地沒有講福柯的故事(1)
    反之一想,這還真比用刁鑽的電影語言,更能傳達福柯這位法國最著名的哲學家對全世界知識分子的巨大影響。拋開學術上的討論,單從影像的角度,汪民安執導的紀錄片《米歇爾·福柯》顯然希望用蒸餾提純的方式讓觀者走進福柯,作品賣相樸實到近乎偏執。
  • 這部煙火氣十足的紀錄片,一串入魂!
    上到人均消費以千為計的高級餐廳,下到街邊一個烤爐一把扇子就能支起來的蒼蠅攤子,你都能從一股熟悉的焦香氣息中,嗅出國人對於燒烤的無上熱情。就連 B 站試水拍的第一部美食紀錄片,也是用「人生一串」作為主題,在煙火繚繞的燒烤店裡,用牛肉串羊肉串烤茄子烤蠶蛹烤生蠔烤韭菜烤土豆烤豆皮……探討這種民間美食所承載的味覺記憶與市井傳奇,看完以後只想說,明明燒烤攤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啊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重新認識中國網絡直播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重新認識中國網絡直播 2019-08-29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