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Costco的商業模式-虎嗅網

2020-12-20 虎嗅APP


會員制是CRM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以強有力地打造顧客忠誠度。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傳統行業的會員模式,比如航空公司,把顧客分為金卡、銀卡、普卡,根據裡程累計積分,到達一定門檻後可以升級,享受下一等級的更優質服務,如貴賓候機廳、優先登機、更好的座位和服務等。在此激勵下,用戶會趨於選擇同一航空公司,不斷提升自己的積分,以獲得更高的會員等級。這個機制極其有效地打造了忠誠度,也有良好的體驗。


在零售行業,會員制運用最成功的典範應當是Costco。本篇對Costco的亮麗數據、成長路徑、商業模式特點做個分析。


1. Costco的亮麗數據


雷軍是Costco的忠實粉絲,他曾表示有三家企業的範例對他創建小米影響深遠:一家是同仁堂,讓他知道要堅守品質;一家是海底撈,讓他懂得口碑要超預期;而第三家是Costco,讓他了解如何能夠將高質量的產品賣得便宜。到底Costco模式有何不同,讓雷軍如此欣賞?它又是依靠什麼成為傳統與網際網路結合的新零售樣本?


中國的消費者可能對Costco不太熟悉,因為截止到現在Costco還沒在中國正式開始線下店營業。然而它卻是目前是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全美最大的倉儲式連鎖會員制零售超市,2018年居財富500強第35位。


Costco創立於1983年,目前在全球9個國家共擁有7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元,會員數超過8800萬人。近5年來,公司門店數量保持快速擴張,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基本保持穩健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保持在5%左右。


我們再看一下它與沃爾瑪對比的亮麗數據:


  • 淨利率:沃爾瑪約為1.3%,Costco為2.2%;

  • 庫存周轉率:Costco的庫存周期僅29.5 天,沃爾瑪為42天;

  • 單店銷售額:1.7億美元,沃爾瑪是4300萬美元;

  • 單店利潤:300萬美元,約為沃爾瑪2倍。


這些數據也揭示著為什麼零售業界對Costco趨之若鶩,成為新零售模式創新的重要參考。


2. Costco的成長路徑


第一家Costco門店是吉姆和傑弗裡於1983年在西雅圖開設。


當時,吉姆是Price Club的一位高管,該公司的特色就是以低價提供高品質商品,以及與同業相比更少的品類,並向會員收取小額年費。傑弗裡是一名剛從法國回來的律師,他發現法國有很多超市更像是一種折扣超市和百貨商店的結合體,於是傑弗裡考慮把這個商業模式搬到美國來。兩位小夥兒一拍即合,開始了創業。上面提到的低價高質精選商品、小額年費、折扣超市和百貨店合體這些模式,也就成為了Costco的先天基因。


初期經過短暫的困難,Costco迅速步入高速發展通道,第10周就達到了營業收入140萬美元。當時的客戶有七成都是小企業,他們為了採購辦公用品、電氣設備和食品飲料,通常都要跑好幾家店,Costco為他們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1984年底,開張僅一年的Costco已經在全美五個州擁有9個門店和20多萬會員,同時開張的沃爾瑪會員店山姆店給Costco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1985年Costco順利上市,並開始銷售1.5美元的熱狗+蘇打水套餐,該套餐至今都是Costco最經典的標誌性產品。


1986年底Costco發展到17家門店,130萬會員,市值突破10億美元,已經十分接近22家門店320萬名會員的Price Club。1993年,兩者合併。1995年,Costco推出自有品牌Kirkland。


2008年金融危機前,Costco已經成為全美第五大,全球第八大零售商,在全球擁有5350萬名會員,並在亞洲擁有8家門店。金融危機之後,受經濟低迷和消費者信心下滑的影響,沃爾瑪、塔吉特等老牌賣場增速下滑。2008年~2015年沃爾瑪的年複合增長率降至2.5%,而Costco仍然保持7%的複合增速。


截止2018財年,Costco在全球設有762家分店,會員超過9600萬人,收入規模1416億美元,淨利潤31.34億美元,市值上漲到了1028億美元。


3. Costco商業模式分析


美國的零售業態主要包括:大型購物中心、廠家直銷中心、百貨商店、綜合超市、量販式倉儲會員店和專業超市等。Costco是典型的量販式倉儲會員店業態,也是該業態的領跑者,山姆會員店是第二名。


美國三大會員倉儲超市對比 來源:Costco年報,公開資料


從Costco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有如下特點:


會員制,會員制,會員制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Costco的會員制是制勝的關鍵。


顧客需要付費成為Costco會員,沒有免費會員一說。在習慣了免費午餐的中國,我最初對收費會員這一機制並不是特別理解。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都是免費申請會員資格。花錢買會員,這個錢還不能用來買東西,還只有一年有效期,多虧啊?


當年在1號店深入討論收費會員項目的時候,我漸漸理解了收費會員機制帶來的威力。總結如下:


高下單頻度和高單均價。付費會員體系一定要精心設計會員專享權益,如專享價格/折扣、專享商品、專享服務,等等。一旦買了會員,很多人都會有種心態,就是花了的錢一定要賺回來。因此,會更頻繁地下單,每次下單買更多的商品。


例如,非收費會員商品價格100美元,會員價格90美元,很多人會覺得不是花了90美元,而是賺了10美元。由此,多買多賺,一定要狠狠把會員費撈回來。這也保證了付費會員的人年均消費金額會遠高於免費會員。例如,根據亞馬遜公開資料,Prime會員每年在亞馬遜消費的金額在1400美元左右,而非會員消費只有600美元。


付費會員的忠誠度會極高,流失率很低。根據京東公布的數據,京東Plus會員忠誠用戶98%,續費率80%。非會員留存率數據暫時沒有,但對比電商平臺普遍的高流失率,98%的忠誠度等於顧客基本不會離開。會員權益的質量和性價比則是續費率的關鍵。


毛利補貼。以Costco為例,8670萬會員,年營業額1180億美元,人均消費1361美元,會員年費60美元,60/1361=4.4%,考慮到Costco的毛利約為12%~13%,這個4.4%的會員費收入就可以讓Costco把毛利壓低超過1/3進行商品銷售。在價格十分敏感的超市消費品領域,對比沃爾瑪這類非會員超市,該機制能建立強烈的價格優勢。


舉個例子,當會員顧客從Costco買了個95美元的商品,實際上Costco收入了100美元,對比其它超市賣100美元也收入100美元,顧客會覺得Costco明顯更便宜,其實並沒有。會員費實質上也是Costco盈利的關鍵。


會員數據。當消費者成為付費會員時,會按要求填寫很多相關資料,會比免費會員資料填寫更加認真。而會員數據是經營分析和營銷的重中之重。由此,付費會員也是獲取會員信息資料的一個有效手段。


少而精的SKU


Costco的SKU只有3700個左右,對比沃爾瑪的數萬種SKU,Costco的商品數量可以說是非常少而精。顧客消費絕大多數集中在頭部商品,記得當年我在做京東城市精選項目時,項目組做過一個統計,在近千萬的自營SKU中,頭部的2萬個商品佔到銷量的92%。


選品的關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雖然沃爾瑪的銷售數據我沒有,但我相信在3萬~5萬的門店SKU中 ,銷售也應該大比例地集中在頭部3000個~5000個商品。而剩下那些長尾商品,不但佔用庫存,佔用流動資金,也帶來更大的損耗。


精選SKU的好處是:








倉儲量販式


因為商品數量較少,Costco的商品都是大包裝量販式,帶來了銷售的規模效應,類似於批發。但實際上,根據我在美國Costco超市消費的實際體驗來看,商品也完全可以小量購買。比如當年我最喜歡從Costco買一隻煮熟的珍寶蟹加一瓶紅酒,或者早餐的一小盒小松糕,大小靈活的彈性也保證了家庭消費體驗。


而倉儲式經營的倉店一體機制,也同時有效減少了物流的二次運輸成本和商品缺貨率。


嚴控毛利率


因為通過付費會員機制先期回籠了資金,同時通過少而精的大規模單品採購壓低了成本,讓Costco有能力在嚴控毛利率的情況下保證較高的淨利率。Costco有兩條嚴格的規定:


第一,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一旦高過這個數字,則需要匯報CEO,再經董事會批准;


第二,面對外部供應商,一旦在別的地方比Costco的價格還低,則它的商品將永遠不會再出現在Costco的貨架上。


在這兩條規定下,Costco得以把毛利率控制在12%~13%,造就了Costco高質量商品的低價形象。


目標客戶群定位中產階級


不同於沃爾瑪主要覆蓋中低端的定位,Costco將目標客戶群體精準定位於美國中產階級,普遍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意願,擁有個人住宅和汽車;並不追求廉價商品,而是青睞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商品,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自己的購買需求,願意大批量進行購物。


定位高質量用戶群體,也是零售商銷售和利潤的重要保證。


自有品牌


Costco在1995年創立了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主打休閒食品、冷凍生鮮、清潔用品和保健品等。目前Kirkland已經成為全美銷量第一的健康品牌,是Costco吸引顧客和提高利潤的重要法寶。


Kirkland普遍以「大包裝、高品質」為特色,定位中高端,設計上迎合中產階級會員的消費習慣,已經推出數百款明星商品。儘管Kirkland在SKU的佔比不到7%,但收入貢獻率高達25%。


自有品牌是個大概念,也是會員費以外Costco的另一個重大盈利點,容我在這裡稍用一些篇幅進行論述。


我喜歡運動,以前常去迪卡儂逛,買些喜歡的運動商品,如恩寶或彪馬球衣、阿迪達斯足球鞋,Yonex羽毛球裝備等。曾幾何時,發現這些熱銷品牌從迪卡儂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什麼「Kalenji」「Domyos」之類的莫名其妙的牌子。查了查,原來是迪卡儂的自有品牌。試了試,品質真心不咋地,後來漸漸不去迪卡儂了。


同樣情況幾乎出現在每一個大超市裡,當然程度不像迪卡儂這麼惡劣,自有品牌只是混雜在各大品牌之中,給了消費者選擇。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迪卡儂放棄了流行的優秀品牌而只賣自有品牌,甚至不惜顧客流失呢?就一個原因:為了利潤。


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自有品牌。


如果是賣別人的品牌和商品,供應鏈在別人手裡,自己沒有話語權,在誰都可以賣的情況下,因為競爭,加價空間有限,不能把握成本,無法優化供應鏈,很難保證利潤。尤其對於中小零售商和細分平臺,賣別人的品牌很容易被大平臺衝進來,拿走最好的產品、最暢銷的爆款,在大平臺更優惠的採購價格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提升利潤,避開價格戰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自有品牌。自己做品牌的擁有者,自產自銷,大平臺無法以低價換銷量進行打擊,也不會被其他零售商壟斷渠道。在品牌背後植入品牌故事,打造品牌文化,是吸引消費者、形成記憶點的有效方式。在市場競爭勢態下,品牌成為差異化經營的關鍵。


自有品牌尤其適合在非標商品領域開發。比如酒類、保健品、食品、服裝,都是絕佳的自有品牌領域。因為非標品不存在一致性,價值定位空間大,生產替代品進行競爭的難度相對較高。


下面借用黃若列舉的「羅傑斯葡萄酒」自有品牌的費用數據,大家可以看到自有品牌對利潤的巨大拉動:


如果是採購渠道品牌的進口葡萄酒,大致費用結構如下:


  • 經銷商採購進貨成本:26澳元

  • 生產成本:10澳元

  • 當地運輸成本:0.5澳元

  • 品牌廣告宣傳費用:2澳元

  • 品牌渠道道路費用:2.5澳元

  • 品牌當地酒類稅費:3澳元

  • 品牌其它運營成本及毛利:8澳元

  • + 進出口運費、海運、保險:0.2澳元

  • + 進口關稅、增值稅:9澳元

  • = 落地成本:35澳元

  • + 進口商銷售成本、毛利:14澳元

  • = 正常售價:59澳元或299元人民幣


上述同樣商品,如果以自有品牌方式運作,費用結構和定價為:



由上述例子我們看到,兩者相對比,自有品牌存在著巨大的毛利和低價銷售空間,從而在競爭上獲取巨大砝碼。


我們在盒馬、小米這些新零售先鋒以及很多精品電商的運作模式中,看到了相當多學習Costco後的成功實踐,比如定位中產階級、精選少量高品質SKU、倉店一體、以食品生鮮帶動全品類銷售,包括自產自銷的自有品牌等等。理解新零售,對Costco的模式進行深度解讀會非常有幫助。


相關焦點

  • 談談Costco商業模式的「引爆點」
    01 極致性價比是商業模式制勝的常見法寶Costco規定,所有銷售商品的毛利潤要控制在10%-14%之間,如果必須超過的話,還得向CEO匯報。書中將產品爆發流行的現象歸因為三種模式: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及環境威力法則。個別人物法則是圈層營銷或者說窄眾營銷的理論基礎。作者在書中詳細地指導了我們如何去尋找目標客戶中的傳播員、內行與推銷員——那些有著非凡人際能力的人們。附著力因素解決的是項目應該怎樣傳遞信息的問題。
  • 美國Costco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它的成功得益於它獨特的商業模式,得益於它精益求精、顧客至上的服務宗旨,為了更多的企業者更了解這家傳奇般的企業,下面就是小編總結的Costco商業模式的一些特點,了解一下吧。一、幾乎不做廣告Costco每年通過不投放廣告節省大約2%的成本,這就使得Costco可以將這筆資金用於產品的大幅降價。
  • Costco最早5月開內地首店 美國門店模式能否適應中國網購習慣?
    目前,開市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旗下還有上海閔行開市客貿易有限公司和上海浦東開市客商業有限公司這兩個子公司,其中,上海閔行開市客貿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了食品經營許可等行政許可證件。   根據上述財報顯示,costco目前共經營770家門店,其中,在美國和波多黎各有535家,加拿大有100家,亞洲市場在日本有26家,韓國有15家,中國的臺灣地區有13家。
  • Costco究竟還能火爆多長時間
    在亞馬遜、淘寶等電商平臺層層逼近下,沃爾瑪、家樂福這類零售巨頭都在慢慢撤店,為什麼costco還選擇開設新店,並且這麼火爆呢?與此同時,我觀察到,包括貝索斯、巴菲特、黃崢等在內的商業人物也都非常追捧Costco的這種商業模式,這顯示出costco的確跟傳統的零售巨頭大不一樣。據了解,普通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5%-25%,而Costco的毛利率只有11%左右。
  • Costco再布局、新地王誕生 2020上海商業開局有點猛
    2019年8月,中國首家costco在上海閔行開業,開業首日下午即因為客流過大而暫停營業,火爆現象羨煞同仁,震動中國零售業。Costco財務長理察·加蘭蒂(Richard Galanti)在接受國內媒體專訪時曾透露,計劃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在上海開設第二家門店。如今第二家costco比眾人預期中更早地到來。
  • COSTCO將引發付費會員狂潮,旅遊與傳銷跟進
    京東plus、淘寶88、網易考拉黑卡,都是部分會員,也就是購買升級模式。其他的,也沒有幾家敢使用付費會員的模式。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針對C端用戶的會員制度,其實都沒能成為現象級。2線下實體零售業,採用付費會員模式的,除了這些年引進自國外的付費會員模式的便利店、超市,剩下的就是藥店。
  • 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其二是它開業的位置是上海,它的選址是閔行/青浦/松江三區交界的地方,有知情人士指出,這地方這個片區是上海一個的低密度住宅區,外國人多,符合Costco的商業模式,能夠支持Costco美式生活方式。這其實跟它的商業模式關係不大了。所不同的是,天貓雙十一5折狂歡可能是針對過季的商品尾貨,或者說有些商家是先調高了價格再打折,其性價比要打折扣,而Costco它不僅商品便宜,而且產品的品質也非常好,這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吸引力是很大的。Costco是一家非常美式文化的零售商,而且在選品與服務上相對有格調。
  • 開店瘋搶,1周退卡,現又排長隊,可以不去costco嗎
    與此同時,茅臺的入駐也成為costco最好的廣告,造就了初來乍到的它客盈滿門的美好景象。然而,這樣的景象並沒有維持很久。在茅臺售罄後,costco的銷量不僅恢復到往日的平淡,反倒迎來一波退會員卡的熱潮,這對於依靠收取消費者會員費作為主要盈利點的costco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 開業就火爆到關門,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原因在於幾點,其一是,開業當天食品類商品與百貨商品都在大促銷,遠低於市場價,據說百貨商品價格一度低於市場價的40%到50%,某種程度上,Costco開業的火爆與其大打折密切相關,其二是它開業的位置是上海,它的選址是閔行/青浦/松江三區交界的地方,有知情人士指出,這地方這個片區是上海一個的低密度住宅區,外國人多,符合Costco的商業模式,能夠支持Costco美式生活方式。
  • Costco會員排隊退卡如此反轉背後有思考
    二是9月2日costco會員排隊退卡很明顯,來中國大陸三天後,以購物體驗好著稱的Costco就發生了一些變化,要進入Costco購物,你需要先辦一張299元的會員卡。costco在全球會員制零售是成功的。在上海首個零售店開業擠破頭的熱鬧場面,就預言開業幾天說明不了問題,就看能否持久,尚需要繼續觀察。結果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麼短反轉這麼快。還是那句老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便宜要從會員費中賺回來的。 costco初來咋到,還是沒有摸透中國消費者心理。
  • 全球經典商超系列研究: Costco商業模式新視角(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Costco商業模式新視角】即可一、公司概述
  • Costco會員制商業模式 能給中國商超更多啟示
    Costco在上海帶來的熱潮引來零售業界的關注,華南零售專家解剖其商業模式認為,其非自有品牌商品基本不賺差價,盈利核心在會員費。
  • Costco宣布將限流,美國老牌零售為何在上海這麼火?
    8月28日消息,今天中午,costco就上海首店開業當天提前暫停營業作出說明。costco表示,8月27日開業當天,出於購物安全考慮,提前結束營業,深表歉意。costco致力於為會員提供安全和舒適的購物體驗。決定於8月28日(周三)起,將賣場內購物人數控制在2000人以內,當地警方也將協助進行賣場周邊交通的疏導。
  • 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
    04.costco一開始其實是面向中小企業的.最初本來是打算做中小企業生意的,大包裝倉儲商品直接賣給企業,而不是賣給個人消費者。但是因為覆蓋面小,差點死掉。之後才轉型,決定面向個人消費者。05. costco為什麼非常重視肉類商品。
  • Costco(開市客)直接在蘇州土拍拿地,落定蘇州滸關!
    什麼沃爾瑪、山姆,在costco面前完全就是弟弟——全球最大實體會員超市,沒有之一。可怕到啥程度?在美國,costco所到之處,沃爾瑪必須退讓,業績銷量大幅下滑。2)貨全量大。有多全多大呢?costco的定製棺材...承包一生真不是說說3)極致便宜。10元進的貨,就絕不能賣超過11元,「專門為平民階級打造的超市」,按照Costco自己的說法,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
  • Costco中國今天再爆大料!!美國人坐不住了...
    可以說,在美國costco所到之處,沃爾瑪都必須退讓,業績銷量大幅下滑;苦不堪言!剛才說了,costco的品種單一,所以庫存非常短!以國內超市為例子:沃爾瑪、大潤發一般庫存的周轉周期是兩個月;國內最快的當屬京東,最快也只做到了35天!而costco卻做到了一個月以下。。。這個效率是沃爾瑪的兩倍以上。。。
  • 上海costco被擠爆!照片實錄坎培拉costco兩地大不同
    上海costco開業半天被擠爆,不得不暫時停業。據說僅8月27日當天,上海costco就賣出了16萬張會員卡(即使就按每張會員卡199元來計算,當天會員費收入就是3200萬元)。這在costco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的,不知道它的老闆是要嚇暈還是要笑暈。警察緊急調動警力疏導,交通廣播電臺發布緊急路況信息!
  •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怎麼讀中文意思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於1976年加州聖地牙哥成立的Price Club,七年後華盛頓州西雅圖成立的好市多,在2009年是美國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好市多是會員制倉儲批發俱樂部的創始者,成立以來即致力於以可能的最低價格提供給會員高品質的品牌商品。
  • 小米CEO雷軍為何會去追捧美國Costco超市的商業模式?因為Costco有...
    小米CEO雷軍為何會去追捧美國Costco超市的商業模式?因為Costco有能把高質量的產品賣得如此便宜的本事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小米CEO雷軍曾說,有三家企業的範例對他創建小米影響深遠。
  • 虎嗅網創始人李岷: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而傳統媒體從體制到商業模式等各方面都沒有突破。李岷說:「如果一個地方的體制不能保障創新,那就沒什麼未來了。」2011年5月,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的月獨立訪問用戶數量首次超過了《紐約時報》。一名美國在線(AOL)員工在Twitter上寫道:「6年戰勝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