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盧楠 11月16日報導
16日上午,在以「共建·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為主題的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少兒英語論壇」上,勵步少兒英語總經理曹偉發表了主題演講「科技改變少兒英語教育」。
以下為曹偉的演講內容重點:
曹偉首先從5個方面闡述了他對少兒英語行業的認知:
幼兒英語與學習早期化;
應試和能力的PK和融合;
線上英語學習的蓬勃發展;
線下機構發展的膠著狀態;
學校及幼兒園英語學習的發展。
他表示,勵步的使命是想在15歲前解決孩子一生的英語學習問題。經過一年的探索,他認為線上、線下一定是融合而非對立的。其中,線下最值得做和最應該堅持的是:真實情景、同伴學習、全面紮實。線下把這三點做透以後,線上的主題就是浸泡;線下是「學得」,線上是「習得」。
以下為曹偉的演講全文整理:
去年我們在GET大會發布了勵步的全場景,今年也算是交一個答卷,看看一個線下少兒英語機構怎麼把科技應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有了什麼樣的感受、結果。
少兒英語行業五大趨勢
這次大會的主題叫「共建」,少兒英語行業的確是一個在很快演進的行業,我從5個方面大概闡述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認知。
趨勢一:幼兒英語與學習早期化
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我們自己同事的例子。我們有一個夥伴的小孩叫壯壯,今年一年級,在海澱一家普通的小學入學了,到班裡發現上來英語課老師就是全英文教學,沒有字幕、啟蒙,全部是比較深度的英語學習。拿我們夥伴的話說,當時班裡有很多家長都驚了,趕緊出去找班去。
從這個例子,大家可以看出來,學校為什麼教的那麼難呢?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很好了,如果再簡單點,老師也沒法教了,所以老師某種意義上要被動地去教得更難一點。
第二個,反過來一些家長覺得6歲開始學英語挺好,結果發現,已經大大落後了,這是一個例子。
從一個學校的學習狀況折射出來整個推動幼兒英語學習的趨勢,勵步是這個趨勢的見證者。勵步大概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也快十年了,這十年走過來真的看到了幼兒英語學習早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從上往下有壓力,中國中產家庭的焦慮性,在英語學習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再加上消費升級,家長有錢了,200塊錢一節(20分鐘)的線上外教課也可以隨便學。再加上二胎,當大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學得還比較好,很感興趣,小孩子自然就跟上了,而且越來越早。勵步現在還有2歲的英語班,而且家長都覺得很好。
所以,我們某種意義上也是幼兒英語學習早期化的推動者。
趨勢二:應試和能力的PK和融合
少兒英語可能分兩個陣營,或者說,一個是比較偏能力的,強調全英文教法、英語能力的內化,勵步是這個陣營的代表之一;現在還有很多線上的英語,也是從能力出發,用外教去打點,交流、應用作為打點。像時間更長的一些,在小學K12階段,還是以應試為特點,用中文來教英語,然後講知識點為主。
舉個前兩天的例子,學而思英語——我們的兄弟品牌,發布了Hello English Plus,學而思英語在會場上說我們是應試嗎?我們不是應試,我們要講思維。
應試的機構會意識到,當我的孩子沒有能力打底的時候,將來我去考KET、PET是考不出高分的,所以大家越來越明顯希望有一個更好的能力的底子。
很多很焦慮的家長就說,讀勵步讀了5年了,我能力可以了,我現在要去應試了,我會去選一個應試機構。所以我們要加強應試,幫助孩子把應試技巧學好,因為到了三年級家長的焦慮感是無法阻擋的。
所以,應試和教育的能力PK和融合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趨勢,因為家長是很貪婪的兩個都想要,但是長遠來看肯定還是能力打底,有了能力才有真正好的應試結果。
趨勢三:線上英語學習的蓬勃發展
今天我來的時候,看到了今天的日程,我發現我們是唯一的線下少兒英語機構,後面5位好像都是線上機構的代表,所以線上實在是太蓬勃發展了,過去一兩年太快了,看到我們也很羨慕,我們幹了將近10年才積累了大概6、7萬學員,人家可能一年、半年就幹出來了。
一對一現在小班也開始發力,勵步的大班互動直播也在做,形態很豐富,一對一承載了它一定的使命,一對多小班承載了它自己的使命,大班又承載了它的使命,各自的目標和方向打點都不太一樣,各種學習方法在不斷地PK,然後發展、迭代,真的很贊,非常好的一個趨勢。
趨勢四:線下機構發展的膠著狀態
但是同時,線下機構也發展很快,因為我們也是年50%的增長,我相信瑞思、英孚、貝樂這些機構也增長得還不錯,所以這還是一個純增量市場。
線上英語教學很大意義上不是替代其它線下英語教學,而是填補了原來線下滿足不了的需求,就是接送非常不方便、對於特定的教學需求有特別強烈訴求的一些家長,所以它的增量解決得非常快。
線下機構發展我用「焦灼」兩個字來形容。因為到目前為止,也的確沒有一個線下機構能夠像VIPKID一樣,在一對一裡面衝出來。雖然我們都在以30%-50%的速度增長。到我們這個階段,保持這個速度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很難有一個機構說成為一個dominant的品牌。所以我用焦灼來形容。但是的確在發展,而且也在跑增量,我們自己增量還是很明顯的。這就是線下的特點,只能慢慢做,一下子做快是不可能的。
趨勢五:學校及幼兒園英語學習的發展
整體來說,我的感受是學校的學習要求會越來越高,因為是被整個社會潮流推動的。幼兒園也是一樣的。但是學校幼兒園還是很難解決家長的英語學習訴求的,因為所有的公立體系普惠的國家政策導向等等,包括班型、師資的擁有率各方面,據我們觀察,還是很難真正滿足家長日益增長的英語學習的高要求。
所以,我感覺總體來說,雖然說學校依然會加強這方面的訴求,但是還是得在課外學,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增量
我們對行業的認知是一個絕對的增量市場。我們在好未來內部討論的時候,我們說勵步將來發展可能每年要低於50%的增速就是落後於行業的發展的。因為的確是一個增量市場,考慮到各種因素,消費升級、科技升級、二胎等等,線上又把增量跑得非常極致。
多元
多元是指家長的訴求是學習方式越來越豐富。剛才說了線上各種各樣的學習方式,層出不窮,學習方法的選擇會非常非常多元,家長要什麼會非常非常多元,所以會是一個特別豐富的市場。
迭代
線上線下的教學方法都快速迭代,線上迭代就不用說了,肯定是最快的,線下像我們這樣的機構也會快速迭代,利用科技、線上的技術迭代自己的產品。
增效
我覺得會是增加效果和效率,這個後面我會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15歲前解決孩子一生的英語學習問題
勵步作為一個所謂的傳統少兒英語機構,我們想解決在15歲之前英語學習的問題,這個跟英語學習早期化這個大主題也是有關係的,但是在勵步我們更明確,以後勵步在線下具備了非常強的黏著性、封閉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效果更有保障,再加上線上創造的可能。
經過這幾年,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我們非常有信心在15歲以前解決孩子一生的英語學習問題。也就是說,在孩子15歲之前,他就可以雅思考試到7分,可以滿足出國的學習的水平了。理論上15歲以後,他就不用再專門為英語學習花功夫了。到了高中,可能不用學英語,高考就完全可以應付了,高中的時間可以大量用來去學習別的學科,可以用來學習深度的英語知識,而不是為了學習英語而學習英語。
這個也是勵步一直以來最早的希望,因為我們希望中國的孩子的國際化英語水平非常非常高,就像國際化的孩子一樣,和一個國際化的孩子同步接受國際化的教育。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機會去探究,最有效的英語學習方式是什麼?來支撐這樣的一個命題。因為,以前如果是一個純線下機構,我們可以做很多努力,但是畢竟我們缺失的是家長的時間和孩子的時間,我們每周只能得到家長2-4個小時的時間。現在,我們有了非常大的可能,這個可能讓我們解決這個命題有了非常大的可能,再加上勵步本身具有的優勢,這個是我們在考慮的問題。
去年11月,我們在GET發布了「全英文、全學科、全場景」的學習理念和產品升級。經過一年,當時我們提出了解決英語學習只「學」不「習」,只「堅」不「持」,還有一個我忘了,是三大命題。經過一年,我們有了什麼樣的認知呢?目前勵步的全英文、全學科、全場景的產品經過一年把這幾塊落得還是比較實的:
全英文、全學科的課程體系繼續在強化和優化,線下的教材課程體系內容在不斷的豐富。
線上學習場景中引入了三個比較主要的內容:(1)原版分級閱讀體系,引入了美國的RAZ閱讀體系,1000本分級閱讀植入到我們的學習平臺上;(2)智能練習系統;(3)外教直播課,也就是我們的外教大班課。這三個主要內容落在了我們的雲學習APP上。
立體多維的個性化學習數據。過去一年我們在雲學習的平臺上積累了很多的學習數據。
這就是我們經過一年搭建的板塊,比較清晰地支撐了我們認為特別好的一個學習方式。
線下小班+線上浸泡
我們經過一年的認知,大概用幾個話題可以來闡述一下:
所謂的線上、線下到底是對立還是融合呢?
我想這張圖應該可以很好地闡釋我們的理解,就是一個孩子他的學習,科技能夠賦予孩子太多的能量。孩子的手是非常稚嫩的、溫暖的,這種人性愛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更核心的。所以把科技人性化,然後同時又保持人和人之間非常好的、暖的、愛的交流,這個是線下和線上的教學方法、內容科技、師資融合的一個特別好的比喻。
前天我看雲峰提到了好未來的學習理念,「學習動力是學習的源泉」。我認為線下課堂解決最好的可能還真的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問題。通過這種感情、老師對孩子的愛,讓孩子覺得學英語這件事實際上承載了很多感情在裡面,這個就非常重要。
我們經過一年的觀察和思考,認為線下可能有幾件事情,是最值得做和最應該堅持的:
真實情景:真實社交場景、真實地玩教具、真實的教學活動、真實的場景的創設,把它做到極致。
同班學習:同伴之間相互的交流、溝通、影響,把它做到極致。
全面紮實:因為線下學習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學習環境裡面,它對知識點和技術的要求會更紮實。
所以,線下把這三點真的扎透,就是把原來可能需要做的一些事情拿掉,很認真的把這件事情做透,在線下讓孩子很紮實地打好基礎,產生對英語學習強烈的興趣和強烈的動機,老師的影響發揮到極致,因為是在一個班級裡面,老師的行為是最能影響到小孩的。
有了這樣的基礎、連接之後,線上的主題就是浸泡。線上是一個不受控的環境,很難保證每一個知識點真正被孩子掌握,雖然將來有可能用科技去提升這方面的能力,但是更多的是浸泡,是創造接近真實的語境,進行拓展式的知識的學習。
舉個例子,我們的閱讀、TV直播課,都是課堂裡不教的東西,都是孩子自學的東西。
大家知道,英語學習,我們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或者說一個很經典的理念,就是說二語學習的理念,就是學得和習得一定是combination,學得就是有意識的學,習得就是無意識的習得。
我們線下教育成長可能更多的是有意識的學得,線上更多的是讓他無意識的習得,習得是學得的基礎,學得的比例會隨著年齡增大逐步增加。這是二語學習的一個經典理論,勵步在這個方面有了線上的能力,就能夠把這個理論做到極致。
所以在線上,更多的是知識的拓展;第二,高效、便捷,我們有太多的例子,孩子在餐廳裡,在很多地方拿著勵步的APP在學習。
今年夏天,有一個我印象特別深的孩子,他爸媽帶著他去工體看國安,爸爸媽媽在看足球,他就在國安的體育場裡面看勵步的直播課,特別有意思。
通過這樣,給孩子創造一個習得的環境。
混合學習,潛力無限
這個線上和線下的分工經過一年的實踐,覺得越來越清晰。應該說是讓我們看到了一束光,我們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踐行學得和習的學習理念,真的可以幫孩子在15歲完成解決一生英語學習能力的使命和命題。
所以,我們經過一年,認為線上加線下的混合式學習潛力無限。
目前我們大概能解決到線上和線下浸泡時間1:1,線下大概4個學時,不到4個小時,回家也能基本上接近或者超過這樣一個時間。如果一個孩子在一周的英語學得和習得總時長達到8個小時,這就跨了一大步了,比最早我們創辦勵步的理念(創辦一個中國孩子的國際學校)又進了一大步,因為大家知道在國際學校裡面,可能是全天候的。
我覺得還有太多的工作可以做,讓孩子在課後可以真的很高效的習得,把很多事情落到線上去做。
看到這個8小時大家可能會想,包括我們在好未來內部PK的時候,會說家長其實沒有那麼重的需求,你要佔家長8個小時的時間嗎?你真的要讓孩子一直學習嗎?孩子真的有那麼多時間學習嗎?這個問題我們會繼續考慮下去,但是我們目前的認知是在3- 8歲這個年齡段,在孩子課業還不是那麼沉重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可以用好的高效的孩子喜歡的機制、家長方便的機制,幫助孩子解決儘可能多的英語浸泡和習得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覺得這個時長的問題可以繼續辯論下去,但是我們真的認為還是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可能和空間。
除了學習的浸泡環境之外,數據也很重要。經過過去一年的時間,我們的線上各種學習的手段,閱讀也好,練習也好,直播也好,為我們積累了海量的數據,我們還沒有真的說這些數據對孩子個性化影響到底有多大,但是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孩子所有的活動的準確率、參與度,在同一場不同場的直播閱讀活動中的排名,我們的激勵機制可以更有效,所有這些都已經開始出現了,對孩子的影響也已經開始出現了。
所以,我們去利用這些數據反哺到我們的產品、教學,這是無限可能的。
最後,下面一步我們要做的除了線上的能力增強之外,就是把線上和線下連接得更緊密。因為線上達到了一個數據化,達到了主動浸泡,線下的場景能不能更強化呢?和線上連接得更緊呢?
我們有一個特別大的認知突破,就是通過一年的線上產品的不斷打磨、開發,我們的線上網際網路產品基因怎麼反哺到我的線下課堂裡面去。因為傳統意義上,很多少兒英語機構的線下課堂實際上是非常傳統的,它的課件、教材等,實際上是非常非常傳統的,沿襲了多少年的課件。
我們突然領悟到,為什麼不能用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思路回到這些產品、課程、課件上,讓線下的教室更智能化,用戶更友好,教室友好、課堂友好。因為大家知道線上線下最大的區別是它的體驗,容忍度、差異度非常大,所以線上一個按鍵能改變一個用戶的行為,線上有太多這樣的空間去做。
所以,我們認為反推著我們對線下的學習場景、學習工具、教學環境有太多的思考,這個可能是過去一年我們一個意外的收穫,但也在情理之中的收穫,又一個無限可能打開了。
回到科技推動少兒英語這件事上,勵步的觀點是一對一、一對多、一對大班、線上線下沒有關係,關鍵是想給家長什麼、給孩子什麼?你怎麼用這個倒推?你用什麼樣的手段、技術、方法達到這個狀態?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武器、體驗、觀點去達到這些效果、結果。
所以,不在乎真正商業模式,不在乎什麼特定的某一種分析技術、智能技術,最後還是我們要給家長、孩子什麼,要去倒推,我們讓自己更具備這樣的能力、基因,滿足和引領這樣的需求、結果,這一年我們學習的很多。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