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網上,江蘇教育廳2015年留學生的獎金數額,引起了巨大風波,我們先來看看。
博士每年最高9.4萬,碩士每年6.8萬到7.2萬,本科大約每年5萬,專科每年3.8萬。
除了獎金很高,留學生的住宿條件也比國內學生高很多。
大部分留學生住的都是兩人間,有空調、洗衣機、獨立的衛生間等。
這個還是2015年的標準,目前是2020年,相信現在的獎金只會更高。
我們再看看國內,就算最好的大學,本科獎學金也不過8000元,碩士每年2萬左右,博士每年3萬左右,關鍵是比例非常的低,也只有千分之二左右,大部分的學生與獎學金基本無緣。
我們的大學想提高國際知名度,想吸引外國留學生也沒錯,但國內和國外的孩子不能差別這麼大吧。
第一:差別一定要縮小,目前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誰看了也會不舒服。
大部分網友的意見也不是不讓給留學生獎金,但是國內和國外的差別是不是太大了呢?
相比較而言,國內的孩子更不容易。他們考上大學更難,中國的高考競爭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985高校。
本科留學生每年3萬元,國內的至少2萬吧,不然怎麼讓大家不寒心呢?難道本國的孩子就不該享受高額獎學金嗎?
差距必須得縮小了,目前確實太大了。
第二:我們要提高門檻,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留學生的質量。
實際吸引留學生來中國留學,不能僅僅靠高額的獎學金,相反,應該不斷提高門檻。
只有提高門檻,大家才會感覺學校的質量是有保障的,這樣也可以提高留學生的素質。
看看我們的高校招收的那麼多留學生,有些人的素質是不是太差了呢?
降低門檻,只會導致留學生素質越來越低,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高校的國際化必須兼顧到面子和裡子。
高校想走向國際化,這是好事,但前提是必須自身提高辦學質量。
看看國外的那些名校,誰給外國的留學生特別對待了,但人家的聲望很差嗎?
我們可以靠高額獎學金和優質的服務來吸引留學生,但前提是必須提高我們的辦學質量,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面子和裡子都要兼顧到,光要面子是不會長久的。
新東方老總俞敏洪曾說過:要取消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高校不要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
希望未來的高校,至少可以做到:
1、嚴格招生標準,提高留學生準入門檻。
2、國內和國際生一視同仁,站直了育人。
3、寧缺毋濫,哪怕招不夠也不要濫竽充數的。
4、提高自身辦學質量,到時自然可以吸引到優秀的學子。
中國要走向世界,高校要實現國際化,這個目標是正確的。但前提是必須重視我們自己的學生,少年強則國強,未來的中國靠的是這些孩子,而不是什麼留學生。
教育必須公平,這是一個國家的底線。希望更多有識之士站出來,為教育發聲,為教育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