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間,我國南方強降水為何此起彼伏?

2020-12-1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今年長江中下遊一帶梅雨提前,像湖北省6月11日以來已持續出現兩次分散性的暴雨甚至大暴雨。這種差異引起了一些農民朋友詫異:既怕農田受淹,又怕雨量過少盛夏遭旱。6月13日記者採訪了資深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他說總體來講是因為西南暖溼氣流不太穩定所致。但是,這種時段性的差異在梅雨期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黃智敏說,梅雨對於長江中下遊來講,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天氣氣候現象。由於副熱帶高壓北抬,其脊線在北緯20度左右維持,這一帶有源源移來的西南暖溼氣流,又因高空低壓槽東移不斷引導冷空氣與暖溼氣流對壘,形成準靜止狀態的梅雨鋒,不會很快消失,一旦西南有低渦沿中低層切變線東移,便易產生暴雨或大暴雨。因地形地貌乃至水陸、植被、城鄉差異,使得降水強度存在時空差異。

武漢城市周邊農田菜地出現漬澇

我國受季風氣候影響,在夏季風北上時,常會受到高山、高原的阻擋。在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攜帶的大量暖溼氣流,遇到較高山地時便會在迎風坡被迫抬升,在上升中絕熱冷卻,一旦達到凝結高度,時常形成不穩定雲層,發生降水且量級較大。因此,山的迎風坡往往成為多雨或強降水中心,像武夷山、南嶺、武陵山、大別山、大巴山、大婁山等地迎風坡,才在鄂東北大別山的迎風坡出現102mm的大暴雨就不足為怪。

地處武陵山區的恩施市下了暴雨

另外,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各種機動車輛、煙囪、空調、冰箱排出的廢氣和稠密的人群散熱等等形成「熱島」效應,其熱對流比鄉下強,上空的水汽凝結核又多,易引起對流不穩定強降水的積雨雲,對降水增量起了重要促進作用,武漢104mm的大暴雨也就發生了。

黃智敏說,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過度圍湖造田,使過去的水面乾涸,窪地顯露,致夏季地表增熱快、散熱快,成為局地熱力對流不穩定地帶,易導致局地暴雨乃至大暴雨增加;至於入梅以來迄今還沒降水或降水極少的地區,未來白天地面增熱會比周圍已降水溼透地面快,其熱力不穩定能量增大,便易形成對流不穩定雲層,較強降水是會遲早發生的事情,故不能大意,同樣要注意預防漬澇。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梅雨季,南方地區為何降水不斷?
    然而據最新統計,自6月上旬以來,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出現強降雨過程,引發多地洪澇災害。經過短暫停歇後,本周南方還將遭遇三輪密集的強降雨「車輪戰」。專家分析預計,此次強降水屬於典型的梅雨鋒面降水,西南暖溼氣流更為強盛,冷暖空氣交匯明顯,持續時間將更久、強度更大。今年梅雨季,南方地區為何降水不斷?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每年6月,隨著梅雨季的開始,我國南方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夏汛情尤為特別,不僅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事件頻發,南方地區還出現多輪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累積雨量大、極端性強、災害影響重。截至目前,由南方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今年梅汛期南方降雨究竟有多強?雨水為啥這麼多?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丹丹看天氣|今年梅雨「超長待機」32天 下周又有強降水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本屆梅雨已經超長「待機」,「下線」日期仍然未定,申城浸泡在雨水中。自6月9日上海入梅以來,梅雨期已長達32天,比常年平均多出了一周的時間。不僅如此,這個梅雨季下得名副其實,徐家匯站梅雨總量超395.8毫米,是常年平均的1.6倍,陽光寡照讓人發黴。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時至7月下旬,南方尚未出梅。正常情況下早該結束的梅雨期為何出現超長情況?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   2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辦2020年梅汛期降水異常成因研討會。
  • 南方強降雨為何不停歇?專家:梅雨相關天氣系統相對穩定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7月6日,據中國氣象報報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釋疑」近期南方強降雨,「6月中下旬到7月初,雨帶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區東部到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是由於梅雨相關的天氣系統相對穩定。」4日起,強降雨天氣開始影響我國西南地區東部到長江中下遊地區,重點影響重慶、貴州、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等地。預計未來三天,上述地區累計雨量100到300毫米,局部可超過400毫米,湖北東部、安徽南部降雨集中。10日,隨著降水天氣系統北抬,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將明顯減弱。
  • 長江中下遊遭遇入汛來最強降雨,為何我國初夏常有暴雨和梅雨?
    受強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塌方、內澇。中央氣象臺今天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未來4天,貴州、重慶至長江中下遊一帶降雨持續,暴雨範圍擴大,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廣西等地發生山洪地質災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高,需提高警惕。
  • 誰是南方暴雨成災的「罪魁禍首」?
    南方暴雨陷入「車輪戰」近期南方暴雨之強,多組氣象數據即可提供有力印證。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是,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降水如何?「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五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強降水頻發,部分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乾旱、高溫等天氣。周兵分析稱,主要有四個特點:降水總體偏多、暴雨過程頻繁;降水集中期偏早,階段性強;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重疊度高;階段性區域氣象乾旱明顯。
  •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是否梅雨在作怪,未來雨帶如何移動...
    每經編輯:杜宇據中國氣象局,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是,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降水如何?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專家: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直接原因
    2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辦2020年梅汛期降水異常成因研討會。來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央氣象臺、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專家學者,湖北、安徽等省氣象局一線的業務科技工作者參加了研討。
  • 全國433條河流超警戒以上水位,今年南方降水為什麼會這麼多?
    南方洪澇在降水方面也是一樣,有的年份降水偏多,而有的年份降水偏少,不過不同的氣候類型所呈現的這種「波動變化」程度並不相同。這種夏季風的不確定性,是造成我國東部季風區年降水量年際變化大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今年我國南方地區大範圍持續降水,造成433條河流超過警戒水位的主要原因。
  • 梅雨進入盛期 氣候專家解讀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我們邀請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周兵:五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強降水頻發,部分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乾旱、高溫等天氣。主要有四個特點:降水總體偏多、暴雨過程頻繁;降水集中期偏早,階段性強;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重疊度高;階段性區域氣象乾旱明顯。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氣候專家為你解答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我們邀請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主持人:5月以來,我國的天氣氣候特點是什麼?目前,哪些城市已經入梅了?周兵:5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強降水頻發,部分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乾旱、高溫等天氣。
  • 南方強降雨本周開啟「車輪戰」
    自6月上旬以來,江南、華南等地出現了強降雨過程,導致我國多地不同程度受災。氣象部門預計,本周南方還將遭遇三輪無縫銜接的強降雨「車輪戰」。雲南、貴州、安徽、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安徽等局地有大暴雨。
  • 2016年安徽省梅雨監測與診斷
    受1951年以來最強厄爾尼諾和最暖印度洋海溫共同影響,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西,脊線雖有擺動,但主要維持在19~27°N,沿副高邊緣北上的暖溼氣流明顯增強並不斷輸送至我國南方地區。亞洲中高緯高度場為"西高東低"分布,貝加爾湖為高壓脊而東北亞為低壓槽,引導冷空氣不斷南下。
  • 今年的梅雨為何如此「暴力」?還有多少雨在候場?
    6月19日,是入梅以來降水最兇的一天,浙江多地發布暴雨預警,初來乍到的「梅姑娘」就這樣被扣上了「暴力梅」的帽子。雨究竟要下到什麼時候?還是老套路,梅雨依舊會採取它最擅長的戰術——「車輪戰」。接下來,還有第二輪、第三輪。今年的梅雨,被扣上了「暴力梅」的帽子入梅以來,浙江下了多少雨?
  • 中國的降水
    我國年雨日(日降水量≥0.1毫米稱雨日)分布趨勢與年雨量分布相似。我國西北半部年雨日都在80天以下,柴達木、塔裡木、吐魯番盆地中最少雨日的地方年雨日只有10天左右。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南方淮河漢水以南年雨日都在100-200天之間,但是超達200天的地方很少。
  • 生活地理:江淮梅雨的地理成因、分布與詩意
    梅雨,和梅子有關。每年六月初到七月中旬,梅子成熟時期,江淮地區出現連續性降水。宋代趙師秀《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詩句指明時間為「黃梅時節」,「家家雨」一般可以理解為降水範圍很廣,同時,也暗示陰雨天氣時間比較長。
  • 專家:江南梅雨季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 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孫冰潔)目前,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先後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是否會變身「暴力梅」?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1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江中下遊地區從12日起將進入強降水極其明顯和頻繁的階段,有可能在梅雨季出現極端強降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五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強降水頻發,部分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乾旱、高溫等天氣。
  • 今年,南方暴雨為何這麼猛?
    回顧剛剛過去的6月份,南方地區共出現5次大範圍降雨天氣過程,從6月2日至7月2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  如果說以往南方雨季是「譁啦啦」,今年簡直就是「轟隆隆」,中央氣象臺連續一個月發布暴雨預警。  每年6月開始,我國中東部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年的6月尤為特殊,暴雨範圍廣、強度大、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