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以「後青年不焦慮」為主題的微電影《平行線》舉辦線下沙龍活動,該片出品人王志平,導演
姚鉑,編劇
張川,著名影評人嚴蓬,譚飛等亮相活動。該片由
《歡樂頌》中飾演王柏川的演員張陸擔當男主角,通過男主無數次穿越回過去、一次次修改人生設計的情節,展現了當今時代下「後青年」們對焦慮的恐慌。這部聚焦「後青年」、反映當下社會「普遍焦慮」現狀的科幻微電影,在沙龍活動現場的討論也熱鬧非凡。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把44歲以下的人都劃入了青年範疇。中國共青團對青年人的定義則是14——28歲,這麼算的話,「後青年」大致可以指代70,80後了。微電影《平行線》將鏡頭對準了「後青年」這個群體,用科幻片的新穎題材,對他們面臨的焦慮進行了關照。
在現場問答環節,圍繞著「影片題材」、「後青年時代焦慮」、「完美人生」三個層面,嘉賓們在現場展開了熱烈討論。影評人嚴蓬更多地立足於專業角度,他認為科幻電影特別適合反應現實,它是對時代的恐懼的一種更為直觀的反映,同時他也講述了《平行線》在創意、特效方面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導演姚鉑則指出,微電影的故事是立足於我國社會現狀的,現在社會中瀰漫著一股「普遍焦慮」。上學的小朋友們為了考試,剛畢業的年輕人著急工作、房子、愛情,再成長點的「後青年」們遇到事業、家庭瓶頸期,沒有哪一代人是容易的,後青年時代的焦慮更像是提前的中年危機。
編劇張川則表示,正如《平行線》本身,是將目光鎖定在了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後青年」身上,因為相比網絡新生代,「後青年」群體通常是習慣沉默的。他們無聲地背負著生活各方面的焦慮,卻找不到一個出口,這點很值得關注。最後,張川給所有的後青年們送上了一句人生建議,很多的不知所措和迷茫向你襲來的時候,我們應該走好選擇的每一條路,做到無愧於心就好。
微電影《平行線》映射了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實際現狀。張陸飾演的男主人公,為了追求完美的人生,一次次的倒車回到可以改變命運的加油站,與妻子、合伙人、工作機會重新相遇,但最終發現,並沒有所謂的完美人生。
「後青年」正如出品人王志平所說,「向上的,陽光的,積極的,這才是我們追求完美的人生,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明天會更好「。不止「後青年」們,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明白,解決焦慮的唯一手段,就是直面它,與它握手言和。
編輯: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