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林盡染的錦屏縣圭葉村
中國園林網11月15日消息:11月2日,記者來到被譽為「杉木之鄉」的錦屏縣採訪,在平略鎮岑梧村遇到了正在林中巡山的義務護林員吳美藩。
年近80歲的吳美藩,已默默守護萬畝林地50年,被村民稱為「守山虎」。他曾任岑梧村村支部委員、村文書20餘年。林業由集體統籌經營管理時,作為村幹的吳美藩積極組織群眾上山造林,組織制定村規民約,將造林護林寫入村規民約。聯產承包到戶後,他除種好責任田外,幾乎都在山上造林和撫育山林,還義務承擔了全村巡山護林的任務。
每天巡山一次,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年紀大了,但我總可以幫村裡看看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子孫後代。」吳美藩把義務巡山當作每天必做的事。
在「守山虎」的帶動下,岑梧村人人愛林如子。如今,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每天巡山10多公裡的楊秀桃
從錦屏縣城往西北方向繼續出發,公路兩邊綠樹成蔭,杉木片片。在彥洞鄉救民村黃秋坡林場,記者見到了楊秀桃。
「16年前,我放棄打工掙錢的機會,不顧家人的反對,借錢、帶被窩,到黃秋坡植樹造林。當時,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山。」楊秀桃說。
寒冬酷暑,春去秋來。楊秀桃常年吃住在山上,整土、打穴、植苗、育林、管護,飽經勞累,從不停歇。
為了讓林場能長久堅持辦下去,楊秀桃還創造出「以短養長」的造林之道。他在林場駐地房子四周,留足300多畝熟土,按時令進行種植和養殖。一年下來,林場種植和養殖收入達10多萬元。儘管如此,楊秀桃沒有把錢存進銀行,除去正常的開支外,他把餘下的錢又全部投入到林場的造林育林上。截至目前,楊秀桃共在黃秋坡林場造林6000多畝,林場產值超過千萬元。
站在林場高處,放眼望去,處處杉松,正在成林。每天,楊秀桃都要繞著6000多畝林場看護一圈,加上鄉政府交給他管護的3000畝林區,楊秀桃每天巡山所走的路程就達10多公裡。
據了解,錦屏縣共有2000多農戶放棄外出務工的機會,收起斧頭,拿起鋤頭,謀劃著如何盤活自家的「綠色銀行」。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02年的58.1%提高到2011年的72.01%,年均增長達1.75%。
記者手記
在錦屏採訪期間,被錦屏縣的「綠意」深深地感動。這些綠,不僅是大自然中的綠色,更是群眾心目中樹立起的「綠色」。錦屏縣群眾在發展中自覺,在自覺中保護,生態保護意識在這個小縣城裡是那樣的春意盎然,讓人肅然起敬。如今,錦屏縣正著力解決「變青山為銀山」的發展瓶頸,讓林區群眾富起來。
「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當記者離開錦屏縣時,一路上只見處處青山似錦,綠色發展讓這個林業大縣煥發出勃勃生機。
推薦閱讀:
陝西藍田白皮松 農戶的「綠色銀行」
廣西百色右江區全力打造富民強區「綠色銀行」
激活綠色銀行 雲南富源縣填補林權抵押貸款空白
廣東韶關:竹海成翁源新江太平村農民的「綠色銀行」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