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人生幸福的,從來不是文化多少、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以及清規戒律,而是自己的見識與心量(認識自己)。人生就像懸崖邊上的路,戒律就是欄杆,有欄杆人生就安全。
01
印度加爾各答兒童之家牆上貼有特蕾莎修女寫的「人生戒律」。這些戒律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被不同的人用來激勵自己和身邊的人,被人們廣為傳誦。她這樣寫道:
1.你如果行善事,人們會說你必定是出於自私的隱蔽動機。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2.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人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3.你如果成功,得到的會是假朋友和真敵人。不管怎樣,還是要成功。
4.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
5.你坦誠待人卻得到了傷害。不管怎樣,還是要坦誠待人。
6.心胸最博大最寬容的人,可能會被心胸狹窄的人擊倒。不管怎樣,還是要志存高遠。
7.人們的確需要幫助,但當你真的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攻擊你。不管怎樣,還是要幫助他人。
8.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樣,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
9.你可能軟弱、可能絕望,可能覺得一切都徒勞、虛空。不管怎樣,還是要相信上帝掌管明天。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不被理解確實是常事。但人生茫茫路,許多東西你必須堅持。如愛,你不能因為自己的感情遭受過他人的傷害,就不再願意付出;如責任,不能因為你的辛勞、你的付出不被理解,得不到回報,就放棄應有的責任。
學會堅持,堅持善行,你的人生才可能有光澤、有韌勁、有分量!
02
宋朝的高僧佛果禪師,在擔任舒州太平寺主持時,他的師父五祖法演給了他四個戒律:
一、勢不可使盡——勢若用盡,禍一定來。
二、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分必斷。
三、規矩不可行盡——若將規矩行盡,會予人麻煩。
四、好話不可說盡——好話若說盡,則流於平淡。
03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如果順利,就欣賞它們,因為它們是不會永存的。如果不順利,請別擔心,它們也是不會永存的。令人深思的阿路南.塞第瓦拉的人生的戒律,讓我們耳目一新:
汽車的擋風玻璃是如此之大,而後視鏡則是如此之小,這是因為過去沒有未來那麼重要。要向前看,不斷地前進。
友誼就像是一本書——幾秒鐘就可以把它燒掉,但卻要很多年才能寫出來。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如果順利,就欣賞它們,因為它們是不會永存的。如果不順利,請別擔心,它們也是不會永存的。
老朋友是金子。新朋友是鑽石。如果得到了一顆鑽石,千萬不要忘記金子,因為要擁有一顆鑽石,總是需要金子做基礎。
通常,在我們失去希望並認為這就是終點的時候,上帝總是在上面微笑地說:「請放鬆,親愛的,這只是一個拐彎,不是終點!」
當上帝解決了你的問題時,你對他的能力就有信心,而當上帝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時,那就是他對你的能力有信心。
一位盲人問斯瓦米·維韋卡南達:「還有什麼比失去視力更加可怕的嗎?」他回答說:「是的,那就是失去視野!」
擔憂並不會帶走明天的麻煩,但卻會帶走今天的寧靜。
04
我們看看南懷瑾先生解讀:人生天地之間,有兩條大戒律!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孔子說我告訴你,天地間有兩條大戒律,不管你出家在家,都要遵守。「
其一命也;其一義也。」第一條大戒,認命了,知道天命。這個「命」解釋就很麻煩,不是算八字那個命,也包括算八字那個命。這個天命,也包括人生的價值。
第二條戒是義,所謂義所當為,包括兩個義:一是合於真理的,哪怕這個頭掉下來,都不回頭看一眼的,只要合理的就要去做。所以文天祥啊!嶽飛啊!頭該掉的時候就掉,毫不猶豫。
第二個義,就是我們朋友之間的道義,人與人之間的義。中國這個義字怎麼寫法呢?大家注意!上面是個「羊」字,下面是個「我」字,這個「義」是代表吉祥,大吉利,所以義就代表我的吉祥。仁義的「仁」字,是人旁邊一個二,二人之間謂之仁。推己及人,想到我的吉祥,也想到你的吉祥,我需要什麼,你也需要什麼,這就是仁義。
「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孔子說你要知道做人的道理,做兒女的要愛父母,愛父母就是孝。你說要做孝子,孝子幹什麼?就是愛父母。愛的解釋很簡單,我們生下來,媽媽爸爸怎麼樣把我們連屎帶尿拉把大的。
像我是最愛乾淨的人,當抱著孩子,跟孩子玩的時候,把孩子一舉,大便連尿一聲譁譁譁拉下來了。家裡人都笑,看你怎麼愛乾淨!也不講究了,也不罵了;個人經驗如此,大家經驗也如此,這就是父母愛兒女之心。反過來,父母年紀老了,兒女也迴轉來愛父母,這就是孝。孝這個字是名詞,孝的內涵就是愛。很多同學說孝不起來,換句話,你也愛不起來,這就是愛的哲學。
所以國人說,「求忠臣於孝子之門」,這就是中國文化!凡是大忠臣,必然是大孝子。換句話說,忠是什麼呢?就是擴充了愛父母的心,而愛國家,愛天下,愛別人。
05
中國歷來有崇德尚賢的傳統,對於一些優秀的文化名人總是躬身學習之,畢生以其為榜樣。
這樣的榜樣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古代有孔子、孟子、莊子、老子等等大家,近代有王陽明,曾國藩這些可為人垂範的人物。
歷來被稱作聖人的只有孔夫子與王陽明,其中的半個是曾國藩。
許多人不了解曾國藩,認為他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殊不知曾國藩的一生,足以為後人的榜樣,無論是做人、為官,還是圓滑處世,他始終憑著儒學和心學的理念,他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人生原則,從來是堅定不移的。
這是這些堅守使得曾國藩在人生路上,步步為營,甚至於左右逢源,沒有對頭,也幾乎沒有仇人,這些優點是當代人很值得學習的品格!
曾國藩有一條做事的信條,他正是堅守這個信條,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相信: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這句話看似簡單,確實顛覆不破的至理名言!任何人只要秉持這個信念,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曾國藩一生功業無數,門生故吏也是遍布天下,他一生對自己要求甚嚴,甚至於苛刻,死磕自己,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曾國藩一生的為人處世,他自己總結成了六戒,這六個戒條也成了後世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這六戒分別是:
一戒為: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做事不能圖一勞永逸,人生不可向權力和利益的爭鬥處靠攏)
二戒為: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滴水之恩不能忘,要懂得感恩,施恩與人不可放在心上,這是福報的根本)
三戒為: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正所謂,人前莫誇自己,人後莫論人非)
四戒為: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有利益的時候切不可獨吞,甚為領導應該有獨斷之能不能聽信讒言)
五戒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歷來的庸常之人多是懶惰的,一般有才學的人都比較傲慢,所以做人應該戒驕戒躁,謙虛謹慎)
六戒為: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想辦大事必須要有高明的見識,每見識再有才學,也不能成就大業,這些做到了,剩下的就要靠天意了)
知道這六條戒律後,我們要牢記於心,尤其是第五句,將勤奮與謙虛化作自身的品質,方能成為那萬中之一,如此一來,我們哪怕成不了曾國藩一般的曠世之才,但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想必不難。
06
德克薩斯大學物理系的著名物理學家Steven Weinberg在Nature (2003, 426:389)上有一篇文章,名為「Four Golden Lessons」,是科學家對初涉科研生涯的學子們的一些忠告。以下為編譯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迪。
1.邊幹邊學,不要彷徨。
當你開始接受一個新課題或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時,往往會感到迷茫。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我現在對這個領域的研究進展一無所知,或者如果我不詳細了解已經開展的各種研究,我怎麼去開展一個工作?實際上不必太彷徨,需要牢記的經驗是:你必須立即開始你的研究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掌握你需要的知識。記住: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所有的事情,你也不需要!
2.勇於創新,敢於挑戰。
當你在科學的海洋中遨遊時,一定要敢於到險灘、未知的地方去闖闖。在選題時要去選擇那些最有挑戰性、爭論最多、研究最少、還沒有統一結論的課題,這些問題或領域往往是最有作為的,最容易有突破,最容易出成果。
3.忍受寂寞,注重過程。
你要學會寬恕自己適當的「浪費」時間。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想知道我選擇的科學問題是否是很重要的或者是最重要的。但是要知道哪個問題是最重要的往往是很困難的,你也永遠都不會知道在歷史上的哪個時刻某一個科學問題將會被攻克。由於你不能肯定哪個科學問題是正確的,那麼你在實驗室或辦公室中忙忙碌碌所花費的絕大多數時間有可能是白白「浪費」了的。但是,在科研生涯中,如果你想創新,那麼你就必須習慣你所「浪費」的大多數時間不是在創新,而是很平靜地在科學知識的海洋中漂流著。這個過程是你必須經歷的過程。
4.掌握歷史,樹立信心。
你要學習有關科學史方面的知識,至少要知道你所從事的學科領域的發展歷史。科學史對你的科研工作是很有幫助的,也可以使你感受到你工作的價值,還會增加自豪感。如果你在某個領域或某個科學問題上真的做出了成績,在科學發展史上添了一筆,為人類做出了貢獻,你怎麼會有理由不自豪呢?
參考文獻:南懷瑾,《莊子諵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