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4個關鍵詞,讓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的物品

2020-09-03 每日新閱讀


你是否觀察過,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下能夠培養出來一個會整理愛整潔的孩子?

如果父母是愛整理的人,那麼孩子潛移默化地會受到影響,但是也有很多時候,父母越勤快,孩子反而越懶。

所以,整理並不是天生的,相對於天賦以及父母的耳濡目染的影響,人生來的惰性和對環境舒適度的不同需求等等原因,讓父母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會整理。

以防止出現下面的場景:

脫下來的襪子亂扔,所有顏色的襪子都只剩下一隻,無法配對成雙。

回家隨手扔下自己的書包,書包裡的課本文具亂七八糟,老師讓籤字帶回去的通知,找不到。

玩具擺滿整個房間, 每天都要收拾很多遍,保持家裡乾淨整潔就是真的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相信每一位媽媽還會有更多想要補充的,所有有這樣煩惱的媽媽,都是又勤勞又辛苦每天一肚子氣的人。

今天,我們就跟著下面這本書,去看看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小孩教得又愛乾淨又會收拾。這本書的名字叫《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其實是一套叢書,共計三冊,還有兩本是《正確的金錢觀》《合理安排時間》其他兩本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介紹。今天,我們著重介紹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關於整理,我們現在取經最多的是日本的家庭主婦,所有市面上最暢銷的整理收納書也是日本人寫的,在知乎上搜索如何利用家居空間,回帖和內容高贊的也是日本人如何利用每一個角落,能夠看出來,為了讓狹窄的空間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日本人真是用盡了心思。我們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位日本人,作者高取志津香聯合JAM網(Japanese&American Mothers)和NPO法人一起編著了這套書。經驗是依託美國的教材,結合了日本的實際情況幫助家長讓孩子養成收納整理的習慣。所以這本書是實踐出的真知,是大家的經驗之談。

我們下面從幾個關鍵詞來說說本書告訴我們的經驗方法:

首先,是規則。

規則是大家約定俗稱的必須遵守的條款,比如說,對於整理,有一條規則就是:東西用完了要放回原位。

每次放學回來,我都要檢查兒子的書包。剛開始上一年級,書包裡面的書,本子,水杯,衣服,都統統團在一起,鼓鼓囊囊放在書包裡。

於是,我就告訴孩子,水杯要放在側面的網狀兜子裡,書放在書包的夾層裡,衣服疊整齊放課本的前面。

其實,這些之前都是我替兒子完成的,但是當他把沒有擰緊的水杯放在書包裡溼透書本的時候,我就知道,孩子沒有在意這個規矩。

所以,第一步,就是給孩子立規矩,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必須記住,自己多練習幾次,也就不會忘記了。

當我們和媽媽們交流,發現大多數孩子都丟三落四,丟橡皮,丟衣服的比比皆是。對於幼兒園或者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這個規則難嗎?有時候確實挺難的。孩子還很難養成收拾的習慣,我們雖然要給孩子立規矩,但是也要留退路:他們收拾不了這件事很正常,慢慢來。

立規矩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讓孩子認識到自立是成長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有義務收拾好身邊的事物。

其次是,分類。

整理的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分類——將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現在垃圾分類已經走進了大街小巷,通過垃圾分類,我們知道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屬於幹垃圾,哪些垃圾對環境有汙染。但是,就像我們剛開始也搞不懂廚餘垃圾應該屬於什麼垃圾一樣,孩子在剛開始學習分類的時候,也不太會按照我們想像的那樣,將東西分門別類地找出來。這怎麼辦呢?

下面的訓練方法可以幫到你:

超市的宣傳單,拿回家之後,你可以將上面的東西都剪下來,然後問問孩子這些都是什麼東西,都應該屬於哪一類商品。

在菜市場買回來蔬菜和水果之後,讓孩子區分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

打開你的抽屜,讓孩子把裡面的筆、本子、相冊等等進行分類,看看哪些能夠放在一起,為什麼?

在教會孩子分類之後,就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既能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整理,幫助大人分擔家務,更能夠鍛鍊孩子的大腦,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


第三是幫助和參與。

這個幫助,是指父母能夠為孩子創造一個便於整理的環境。

就像書中說的「在整理前,如果能做好相應的準備,整理的時候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說日本人會在玄關處做一個臺階,這樣,直接在下面換鞋,家裡的地板就不容易被踩髒,而且換鞋的時候也能直接坐在這個臺階上。雖然這個方法對於我們的居住環境來說不太現實。但是這也給我們提示,一個便於打理的環境能夠讓整理更輕鬆。比如給孩子安排一個專門的放書的書架,放在他能夠夠得到的地方,那麼學校發的資料就不必放得到處都是,要翻找半天才能找到。

參與指的是,在收拾整理的過程中,要跟孩子溝通,問問孩子的意見。

一年級的兒子對我說:「媽媽,把我的奧特曼人偶放在門口的玄關鞋架頂上吧,這樣我每天上學放學就都能多看他們一眼了。」

所以,從那以後,他的人偶就再也沒有在沙發上,書桌上出現。可見,尊重孩子的意見,能夠讓整理更見成效。

收拾整理的過程中,孩子對於整潔有了初步的概念,還有一點小小的意外收穫就是,他們會對空間大小有了判斷。

有的孩子不知道煮雞蛋要放多少水。有時候要放半鍋水,我們都知道,水面沒過雞蛋就足以讓雞蛋煮熟了。這對於學習整理的孩子是一個考驗,多做幾次,他們就能有空間大小的概念了。


東西太多的時候,貼標籤是個不錯的辦法。就拿我們工作來說,隨著工作內容的增加,把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一個文件夾裡,必然會查找困難,但是如果準備一個文件夾,並且在文件夾外標註各個項目的名稱,那就能分分鐘搞定。

這種貼標籤的方法也適合小年齡的孩子,如果他還不認識字,你就可以用畫圖的形式標明每個柜子裡放的都是什麼東西。

在整理過程中,那些難以割捨的東西,就好好地收藏起來,那些確實用不上的東西,或者捐贈,或者賣到跳蚤市場。但是在扔東西之前,一定要和它們好好地告別,感謝它們之前的幫助和支持。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不亂扔東西的習慣,養成感恩的習慣。也能夠讓孩子在下次買東西的時候好好想一想到底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需要的。

書中給出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方法,爸爸媽媽可以買來學習一下,這裡要提示的幾點:

1. 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很有可能還會倒退,但是父母一定不能放棄,當我們替孩子做家務,整理東西的時候,是在剝奪了他們鍛鍊大腦,實現獨立的機會。所以,一定要忍住!別插手!

2.

3. 孩子在獨立完成前,父母要在一邊照看。並不是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天生就會整理了,就像那個笑話說的,早知道吃第四個餅就飽了,就不吃前三個了。其實,孩子的基礎是在一天天的勞動中打造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旁邊觀看。

JAM 網站上介紹了「成為整理小達人的作戰『三步曲』」:

基礎階段(1-3天)由父母來做,讓孩子在旁邊學習整理方法。

進階階段(1周)父母一邊示範,一邊教孩子整理方法。孩子在學習的同時嘗試自己做。

飛躍階段(2周)由孩子自己整理,父母在旁邊看著孩子整理。

其中的內容包括:整理學校發的資料,吃完東西後收拾,日常生活中整理時需要準備的東西。

這個訓練至少要持續三周。這個過程中,倒退是很有可能出現的,如果倒退,就返回上一步再做一遍。

但是,做這一切的還有一個前提是:家長能夠清晰地傳達需要孩子做的事情。比如,你想要讓孩子幫忙做一件事,要告訴孩子:

把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按照什麼順序——為什麼要這麼做。

舉個例子:

「衣服洗好了,雙手端好盆子,放在晾衣架的旁邊,注意不要摔了」


「然後,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打開,晾在衣架的杆上。」


「晾好以後,把空盆子再送回到洗手間來。」


這樣孩子就能知道做事的順序,就不會收到指令不知所措了。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確保孩子明白了你的話,你可以讓孩子重複一下剛才的指令。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任務,你也要不吝嗇鼓勵和讚揚,給他一個小紅花或者一些獎勵吧,家務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到這裡,我們就大體了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很多教育孩子整理的方法。人們都說,這裡房間等於整理自己的思維,畢竟房間亂的人,腦子也不會太清楚。其實整潔的環境給人的,不僅僅是舒心的感覺,更是一種認真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所以,我們對於培養孩子付出的這些努力,一定是值得的。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我們一切在閱讀中學習新的知識。

相關焦點

  • 讀懂這4個關鍵詞,讓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物品
    所以,整理並不是天生的,相對於天賦以及父母的耳濡目染的影響,人生來的惰性和對環境舒適度的不同需求等等原因,讓父母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會整理。以防止出現下面的場景:脫下來的襪子亂扔,所有顏色的襪子都只剩下一隻,無法配對成雙。
  • 孩子的獨立,從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開始
    走進孩子的房間,書桌上的橡皮、鉛筆和書本隨意散放,甚至還有吃剩的零食在角落瑟瑟發抖。地上到處是毛絨玩具,往前走一步,還踩到一塊積木上差點摔跤。媽媽的眉頭緊皺,孩子什麼時候能好好收拾自己的東西,為什麼總是屢教不改?《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是《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系列叢書的第二本,拿到系列叢書共三本後,我迫不及待從這本書開始看。
  • 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引言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問題困擾我們,不是大問題但卻常常縈繞在我們身邊,影響我們的生活,整理物品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常常羨慕別人家乾淨整潔,而自己家哪怕一時心熱去整理了,卻很難保持。很多成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當然也會存在。
  • 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父母不可忽略的小事
    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家長和孩子如何從整理身邊事物做起。這是一本讓孩子三歲開始就學習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由家長示範給孩子,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讓家長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日本NPO法人JAM網。
  • 孩子總是找不到東西,怎麼辦?學會這4招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
    儘管平時有不斷引導和督促孩子收拾自己的物品,可惜收效甚微。每次都是以我一邊數落孩子,一邊幫著他一起整理而收場。面對孩子不愛整理的陋習,讓我跟在後面收拾個沒完,想改變現狀可又計無所出。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系列叢書中《整理好身邊的物品》一書,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讓我受益頗多,原來整理好身邊的物品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簡單。 要想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這需要父母注意、思考的問題有很多。在平時教導孩子學會自覺整理物品的過程中,父母常會犯以下這些錯誤,而這些錯誤我幾乎全中。
  • 4個步驟,讓孩子從「邋遢大魔王」變身「整理小達人」
    時間過得真快,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已經一歲多了,家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孩子特別享受被他的各種玩具包圍著的感覺,常玩的玩具必須觸手可及,火車軌道永遠都要攤開放著,喜歡的玩具,必須一眼就能看到。眼看著孩子也要把家裡的平面都擺滿東西了,我決定未雨綢繆,自己先學習一下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的物品,將來教給他自己整理去!《忍住!別插手!
  • 閱途方法丨孩子讀懂英文書了嗎?5個方法幫孩子學會深入閱讀!
    為什麼有些孩子平時讀英文很流利,到了考試時成績卻不理想?當孩子流利地讀完一段文本後,他們真的讀懂了嗎?流利閱讀並不意味著孩子真正理解了讀到的內容,對於這種閱讀流利度和閱讀理解能力不匹配的情況,L醬整理了一些國外教師和家長常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學會更深入地閱讀。
  • 《一口氣讀懂經濟學:經濟學的100個關鍵詞》
    《一口氣讀懂經濟學:經濟學的100個關鍵詞》內容簡介: 經濟學知識的大眾化普及是值得期待的。本書以通俗易懂為宗旨,選取100個關鍵詞,分別從經濟學的不同側面講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學概念。這100個關鍵詞涵蓋了經濟學的方方面面,如消費、金融、宏觀經濟、經濟指標、經濟現象等。可以說,了解了這100個關鍵詞,差不多就了解了生活中的經濟學。以複雜的圖表及公式闡釋經濟學不為本書所推崇,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通俗風趣的語言講述枯燥的經濟學。
  • 4個整理物品的方法,讓生活更加舒適
    因為這部劇關於上面提到的問題,都作出了回答,只需要根據4個方法去整理物品,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寬敞舒適的生活空間。1.什麼都很喜歡不知道該扔什麼家裡總是很多物品,扔掉又捨不得,不扔又很佔據空間,該怎麼辦呢。劇中提到具體的問題是,想減少餐具,但很多都喜歡,不知道該扔掉哪個而猶豫不決。解決這個問題,推進式代替法就很有用了。
  • 讓孩子學會整理收納的五步法,父母值得學習
    整理與收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能力,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整理與收納,今天整理了五條建議,做個簡單的分享:1. 把要整理的東西列一張清單去超市買東西時,會寫購物清單,把雜七雜八的東西寫在一張紙上,想要買的東西就清楚了。那麼在整理東西之前也建議整理一份清單,根據清單來整理。
  • 廣東高考作文題:選擇關鍵詞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昨日,備受關注的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出爐,廣東高考採用的全國I卷作文題目為新材料作文,考生需選擇關鍵詞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作文材料共提供「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共享單車等12個來華留學生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請考生從中選擇兩三個,呈現自己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其中,要求考生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 選好角度,明確問題,自擬標題; 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少於800字。  「這些詞彙都是當下比較熱門的,不難寫。」
  • 這位特級教師給出4條忠告6個關鍵詞!丨...
    特級教師武鳳霞給出的4條忠告6個關鍵詞幫助你快速提高成長,乾貨滿滿,值得反覆細讀。01.要帶著理想和情懷走進自己的職業深深的教育情懷,是每一個教師從普通到優秀的首要因素。所以,一個年輕教師,如果想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喜歡的人,成為孩子生命成長中的貴人,成為學校教師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就必須有清晰的教育追求和情懷。02.在審視與自省中確定發展方向一個青年教師在最初成長的幾年裡,學會審視和自省對於站穩講臺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你身處哪裡,首先要懂得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
  • 孩子的書桌總是亂糟糟的,如何培養孩子有條理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這麼一番折騰後,半個小時就過去了。最後她因為拖延了完成作業的時間,心愛的動畫片也沒有看成。素素因為沒有有條理地擺放學習物品,導致自己用橡皮的時候找不到了,而為了找橡皮,又拖延了學習的時間,最後沒有看成動畫片。其實,像素素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因為書桌很亂,要用某件用品時找不到,不用的時候卻出現了。結果他們不得不中斷學習,先去找東西,而這個過程就分散了他們學習的注意力。
  • 孩子不愛整理自己的物品?爸爸媽媽可以從這幾點教起
    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生下來所有的技能都是從零開始,他們最早接觸的人是父母,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學會的,所以家長想要孩子學會一件事情,那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跟著父母做。有很多家長表示有疑問,自己的東西都收拾得挺好的啊!
  • 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一、固定孩子放物品的位置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地方,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柜子,擺放孩子的書本和玩具,要求孩子把課本、練習本、玩具分類擺放,家長還要協助孩子掛置一些布娃娃、張貼一些兒童畫,把這片小天地營造成一個少年兒童小世界的氛圍,吸引孩子去喜愛和珍惜自己的這一片『小天地』。
  • 如何讓孩子學會整理房間?以下三點父母值得學習
    父母是否有類似這樣的經歷,覺得孩子有很多事要做,怕他顧不過來,收拾房間,收拾書桌之類的事,乾脆由父母幫他做了。其實父母這樣的行為,剝奪了孩子鍛鍊大腦的機會。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鍛鍊。在分類和整理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和動手能力。
  • 十個關鍵詞讀懂「習大大」的教育觀(圖)
    記者根據公開報導梳理,概括十個關鍵詞,幫你一起讀懂「習大大」的教育觀。  【關鍵詞一:目標——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 十個關鍵詞讀懂「習大大」的教育觀
    記者根據公開報導梳理,概括十個關鍵詞,幫你一起讀懂「習大大」的教育觀。【關鍵詞一:目標——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 武鳳霞給出4條忠告6個關鍵詞
    所以,一個年輕教師,如果想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喜歡的人,成為孩子生命成長中的貴人,成為學校教師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就必須有清晰的教育追求和情懷。所以,這一個個積累起來的「量」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帶著你完成質的變化,蛻變也就以毫無預約的形式完成了。
  • 讀懂「頂層設計」的三個關鍵詞
    原標題:讀懂「頂層設計」的三個關鍵詞   一個朋友的感受是,近兩年多來,中國的各種「頂層設計」密集出爐。他用了「應接不暇」一詞。這些頂層設計,類別不少,有的叫「決定」,有的則叫「方案」、「意見」、「辦法」、「規定」、「條例」、「綱要」等等,可統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