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父母不可忽略的小事

2020-08-29 川頁書齋

冷靜地做出分析、耐心地觀察,等著他冷靜地做出分析、耐心地觀察,等著他自己去做,等待他逐漸成長。在孩子不採取行動時,去鼓勵他、督促他,讓他去整理。父母要切記,你出自好心的幫忙,未必會帶來好結果。------《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玩具是孩子每天的陪伴品,身邊圍繞著花花綠綠的各種玩具物件,許多的家長只要孩子高興,會任有孩子只玩不收拾的行為。

家長認為孩子太小,能懂得什麼,不要要求太多,長大自然就會了。

等到上學期間,尤其是中學後,被放任的孩子很少會主動整理自己的物品,屋子裡亂鬨鬨,工作了一天的家長,回到家後身心疲憊,見此情況就會和孩子大吼:「你都這麼大了,還不懂收拾,看看你的房間什麼樣子?看看你的書桌,能學習得好嗎?」

從人物、對話聯想到的是家長對孩子的從小教育問題,從整個場景看到是一個成年人的童年,孩子便是家長童年的縮影。兩者相輔相成,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

這其實是兩種狀態,一種是家長看到孩子的狀態,一種是家長自身在很小的時候也沒有養成整理好身邊的物品的習慣,而導致成現在的狀態。而這些狀態都缺乏的是一種有序的狀態。

人生是一個有序的狀態,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上,不管是原子、量子都是一種有序的狀態。

在有序的狀態下你才能在更好的狀態下去發現美好,創造美好,迎接美好。那麼,我們如何做起呢?

在《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家長和孩子如何從整理身邊事物做起。

這是一本讓孩子三歲開始就學習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由家長示範給孩子,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讓家長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日本NPO法人JAM網。

JAM是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的首字母的縮寫,是日本、美國兩地父母、孩子和教師互相交流的平臺。2002年,JAM依託美國的取材,根據日本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溝通技巧和訓練方法,社會各界引起很大反響。2003年10月,JAM轉變為培養孩子和父母、老師溝通技巧的非營利機構。以父母、子女和教育者為對象,在日本各地舉辦了多場講座和研討會。2018年出版以來,在豆瓣評分8.0。

家給人的感覺是舒服,溫馨的,下班後最嚮往的地方,而當你打開門的那一刻,滿屋好像沒有可以下腳的地方,即使躺著看著屋裡到處是一片凌亂,只能更讓你心煩意亂,因為這一切都是無序的。

所以,家長和孩子都要先學會一件事,從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開始,讓一切變得有序起來。

《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一、請家長先放手,給孩子一個自主成長的機會

讓孩子幫忙洗衣服,可能會把衣服弄得亂七八糟;幫忙洗個碗可能會把碗給摔了;讓孩子去收拾房間,可能一邊收拾一邊玩耍,如此一來,很多的父母就會忍不住說:「行了,行了,你去看電視吧,我來幹。」

有時孩子出於好奇心主動跟在父母后面做家務,被家長認為搗亂,不讓孩子插手。這些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父母反而幫了倒忙。

在孩子3歲開始就可以教授孩子一些簡單的整理,例如:睡覺前把脫下的衣服,疊好放好,早晨起來,洗漱完畢,把洗漱用具不僅要放回到原來的地方,同時還有把用具擺放整齊。

在大一點可以幫忙掃地,擦桌子,其實看似些簡單的事物,同樣需要腦力來幫忙,每天都掃地,如何把地掃的乾淨又快捷,哪裡很容易出現垃圾或者灰塵等等,這些都是養成習慣後,潛移默化地形成在自己的腦子,慢慢地變成了一種經驗一種積累。

很多家長會為孩子找藉口,尤其是已經上學的孩子,家長會說:「學校裡的課業太多等等。希望孩子在完成作業後,儘可能多些時間休息。」於是,很多的孩子被養成了學習成績很好,智商和情商並非很好的人。

當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你讓孩子去收拾,並沒達到收拾的效果,很多家長用一種冷言冷語的態度說:「你都這麼大了,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對於家長和孩子這句話其實都是內傷,家長感受到是教育的失敗,孩子感受到的是氣急敗壞。

孩子從小被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長大後會經常出現和家長說話不耐煩、脾氣暴躁、自以為是的壞毛病。這些都是缺少觀察、缺少動手能力、缺少遇事時思考和溝通的能力。

所以,家長要耐心去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收拾。

《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二、請家長儘量別插手,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

家長幫孩子做好每一件事,看似節省了孩子的很多時間,反而剝奪了孩子鍛鍊大腦的機會。

知道,為什麼飲料瓶都是圓形的,而牛奶盒都是方形的嗎?

因為牛奶需要冷藏保存,方形比圓形更節省空間。

這只是其中一點,但這一點也說明了很多家居物品為什麼是方形的原因。

這些往往都是通過長期的整理,不斷地觀察,思考後發現的事情。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可以教孩子先整理收納自己的玩具,學會在不玩的時候,把玩具放到指定的收納盒裡,當學會收納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這些玩具進行如何分類,如何整理自己的書架,收拾自己的書桌等等。

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期盼著自己只教孩子一遍,以後孩子就自學成才了,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要教好幾遍,每次都會又新的問題出現。

例如:孩子第一次只是按照家長的方式去做,也許第二次,孩子會問為什麼他的整理箱是方的?家長要耐心地解釋,最好的互動是不要馬上告訴孩子,而是反問孩子,你覺得為什麼會是方的?讓孩子先思考下,同時,增加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性。

最糟糕的情況是,很多家長回家後身心疲憊,問孩子為什麼不把玩具收好,孩子說:「我想先問您一個問題,我的整理箱為什麼是方的?」

而家長這時怒氣衝天,帶著憤怒的情緒回答:「問那麼多幹嘛?讓你收拾你就收拾,方的圓的和你有什麼關係,給你哪個你就用哪個?趕緊收拾。」

當孩子找不到收拾與整理的樂趣和意義的時候,反而讓孩子做起事來隨隨便便,漫不經心。也不能進行良性的自主學習機會。把孩子探索未知的那扇門關閉掉了。

當孩子不願去思考的時候,對於學習也會變成填鴨的方式,老師告訴我的,我記著,老師沒說的,我當然不知道了。缺少了主動思考的能力,拓展思考的能力。

前期家長要配合孩子一起整理,而不是全部包辦,讓孩子看著家長整理,以為就代表是孩子整理的,這種想法是錯的。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也是在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慢慢地獨立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家長會協助一起完成。

《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三、讓孩子學會整理,全家人攜手打造更加的舒適環境

讓孩子學會整理,提升孩子的自立能力,同時,更加激發孩子的思考力。

讓孩子學會整理,可以提升孩子的空間感,從平面事物在腦海裡切換成立體空間,給孩子更多的想像和發揮。

讓孩子學會整理,也是學會斷舍離的方式,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需要丟棄的,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哪些需要丟棄東西可不可以捐獻給一些需要的人的。

讓孩子學會整理,學會的是一種對事物的安排,對事物的設計,對事物看法的一種提升。

讓孩子學會整理,學會的是一個有序的人生、善於思考的人生、看問題可以跳脫出平面的人生。

讓孩子學會整理,學會的是一種感同身受,家長每天工作很累,回家一樣要做家務,一家人應該一起打造一個美好的環境,溫馨舒適的家。

讓孩子學會整理,打造的不只是舒適的生活空間,還有可以與自己對話的心靈空間

最終孩子學會整理是人生的一種成長,成長裡不僅擁有知識,更多的是去擁有生活中的智慧。

《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忍住!別插手!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本書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書,家長通過閱讀這本書看看原來的自己,看看現在的孩子,如何取長補短,如何創造更加美好的環境,不只是家庭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心裡環境。

學會整理,養成的整理的好習慣,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過程,堅持下來看似很簡單,卻也是很費力的事情,只要養成孩子的整理習慣,你會發現整理給孩子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改變,改變的不只是孩子,還有家長,還有整個家庭。

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讓家居變得乾淨、整潔、有秩序。在每個午後,躺在沙發上,享受著陽光的溫暖,聞著健康的陽光的味道,整個房間像一束安靜百合花,接下來的美好便與你環環相扣

人生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

人生需要一個有序的空間.......

人生需要一個向陽的空間......

人生需要整理出和自己可以對話的心靈空間……

相關焦點

  •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本書《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主要講解了整理物品的好處、父母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整理。自我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對大人都很難,想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當孩子覺得一件事情有趣時,便會樂此不疲地一直做下去,並不斷挑戰自己。本書的很多方法會讓孩子覺得有趣,也能讓孩子自發地進行下去,進而養成獨立的整理習慣。
  • 《忍住,別插手!自我管理課》:家長忍住之前,需要做什麼?
    他似乎沒有時間觀念,也不善於整理自己的物品,這個年紀他對錢也是懵懵懂懂,在他更小的時候,我們問他,錢從哪裡來,他說去銀行取。那這些全是孩子的問題嗎?最近我讀了日本高取志津香的《忍住,別插手》,這一系列的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我覺得似乎找到了答案。
  • 《忍住,別插手》:不做一百分媽媽,做六十分媽媽剛剛好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這套書正是講培養孩子的獨立管理能力。孩子覺得整理物品難,主要是因為沒有掌握整理東西的兩個關鍵點——對物品進行分類,給物品找好恰當的場地。因而,在給孩子的管理整理中,就可以拆解開分別教會孩子這兩項技能。隨時隨地可分類按照不同的邏輯,一堆物品可以有好多種分類法。父母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玩物品分類,之後再慢慢把這種分類的方法滲透到整理物品當中去。給物品分類,也是鍛鍊孩子邏輯思維的好方法。
  • 忍住!別插手!和孩子一起補上自我管理這門功課
    如果不難的話,怎麼會有這樣的書的誕生,專門要來幫忙爸爸媽媽解決這件事呢》《忍住!別插手![日] 高取志津香、日本NPO法人JAM網 編著李俊 譯冊數:3冊各冊書名:《合理安排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正確的金錢觀》
  • 忍住!別插手
    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原來,孩子做事磨嘰,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本書從什麼是時間管理,學會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學習時間管理幾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她是「語言訓練夏令營」組織者,也一直致力於兒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忍住!別插手!》這套書有三個系列,分別是,合理安排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以及正確的金錢觀。
  • 孩子拖拉、做事磨蹭,家長《忍住!別插手!》讓娃學好管理這一課
    其實也很好辦,家長只要記住五個字就好了:忍住,別插手。做好這5個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難得清靜,孩子也奇蹟般地沒那麼墨跡了。不過想要做好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家長需要從三個部分慢慢做起:一、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擁有自律的習慣。自律的人才能夠掌握好自己的時間。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忍住,別插手!
    子女教育一直是困擾家長的一個大難題,如何才能讓孩子既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又不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給予的壓力,這仿佛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孩子有相當強的獨立自主能力,能後自覺地完成學業以及各種功課,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 忍住!別插手!那些獨立,自信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做了什麼
    我們作為父母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要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培養孩子獨立,當然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很多父母不知所措:「道理都懂,知道要儘早培養孩子獨立,可是具體該怎麼做呢?」正確的引導需要好的方法,這套寫給爸爸媽媽的《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能具體給到家長實際操作方法,教會孩子獨立並不難。
  • 父母忍住焦躁的心,孩子打開獨立的閥,這樣的成長才完美
    、整理好身邊的物品和正確的金錢觀,來看看作者高取志津香是如何為父母排憂解難的。《忍住,別插手》中講到,父母常常會心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要求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適當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情況,或許就能理解孩子為什麼跟自己不在一個節奏上了。
  • 讀懂4個關鍵詞,讓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的物品
    所以,整理並不是天生的,相對於天賦以及父母的耳濡目染的影響,人生來的惰性和對環境舒適度的不同需求等等原因,讓父母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會整理。這本書的名字叫《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其實是一套叢書,共計三冊,還有兩本是《正確的金錢觀》《合理安排時間》其他兩本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介紹。今天,我們著重介紹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 讀懂這4個關鍵詞,讓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物品
    你是否觀察過,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下能夠培養出來一個會整理愛整潔的孩子?如果父母是愛整理的人,那麼孩子潛移默化地會受到影響,但是也有很多時候,父母越勤快,孩子反而越懶。這本書的名字叫《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其實是一套叢書,共計三冊,還有兩本是《正確的金錢觀》《合理安排時間》其他兩本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介紹。今天,我們著重介紹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 忍住,別插手!正確引導孩子的時間管理
    《忍住!別插手!1:合理安排時間》從培養孩子養成時間觀念開始,幫助我們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制定計劃。書中告訴我們管理好時間,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需要做的是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引導孩子。2. 列清單管理大腦周末的時候,我們會讓孩子把一天想做的事情告訴我們,我們來幫孩子列清單。孩子的清單充滿了他的奇思妙想,比如他會說今天他要吃披薩,今天要給爸爸畫一幅畫,今天要給花澆水,今天要看動畫片。不論他想起了什麼我們都會給他列到表格裡。
  • 孩子的獨立,從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開始
    《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是《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系列叢書的第二本,拿到系列叢書共三本後,我迫不及待從這本書開始看。原來整理物品的能力和孩子的獨立性有著緊密的聯繫,它需要調動孩子思考、調整、分類、歸納的能力。
  • 兒童收納整理技巧,讓你的家告別雜亂和擁擠!
    此時家長要做的,不是跟在孩子身後替他收拾,而是教會孩子,學會自己整理身邊的物品。來自日本高取志津香的《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是一本教會孩子整理身邊物品的書。它從整理好自己的玩具開始,通過教給孩子物品分類、確定物品擺放位置、處理掉不需要的東西等步驟,從而讓孩子學會如何整理身邊的所有物品。
  • 《忍住!別插手!1:合理安排時間》:時間管理技能要從娃娃抓起
    這裡我推薦一本專門針對兒童時間管理的書,《忍住!別插手!1: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是一系列,我之前也曾分享過一本《忍住!別插手!3:正確的金錢觀》,就是這個系列中的一冊。《忍住!別插手!在《忍住!別插手!1: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中,高取志津香從小孩子對時間的理解開始,剖析了小孩子為什麼對時間沒有概念,然後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小孩子有時候做事情磨磨蹭蹭不一定是故意拖延,而是他們對時間的理解和我們大人不一樣。
  • 《忍住!別插手!1:合理安排時間》書摘與思考
    最近在讀《忍住!別插手!1:合理安排時間》,本書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也是JAM網站的創始人,一直關注孩子的培養問題,致力於兒童教育工作。看到書中有感悟的地方隨手摘錄如下,與各位爸媽共勉:1.在家長的指導下,從小逐步學會自我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時間。但絕對不是在家長的軍事化管理下,命令孩子、催促孩子去做什麼。
  • 想要孩子變優秀,父母一定要「忍住」的4件事
    有些媽媽輕輕鬆鬆就養出了出類拔萃的孩子,而又有些媽媽累死累活也養不出好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要想孩子更優秀,一定要「忍住」4件事。 第一件事:忍住妥協。 在商場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哭鬧著想要某一樣玩具,有些家長堅持著不買,把孩子抱走了。
  • 簡單幾張表教會孩子時間管理、金錢管理、物品管理
    當然這種小事不能和幹涉兒子交女朋友相比,但這種密不透風,大事小事全方位,360°不留死角的管理方式絕對是令人窒息的。朱雨辰的媽媽固然屬於比較極端的例子,這種樣樣都要管的父母卻並不算少見。曾有個同事這樣吐槽他媽,小的時候喊他去寫作業,喊兩遍不見動彈一個巴掌就上來了。
  • 孩子不是做事沒耐心,也不是不認真,只是忽略了自我管理的培養
    有本書書名就提醒家長們:忍住,別插手。一.不會自我管理的孩子,也會喪失生活的主動權:獨立的孩子能夠自主支配自己的人生,而不獨立的孩子,只能被自己的人生支配。在高取志津香的《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這本書中,提及了三個層面,即時間,物品和金錢,除此之外還有情緒的自我管理,對孩子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