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變優秀,父母一定要「忍住」的4件事

2020-08-27 陳美媽談育兒

在養娃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想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培養的更優秀。有些媽媽輕輕鬆鬆就養出了出類拔萃的孩子,而又有些媽媽累死累活也養不出好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要想孩子更優秀,一定要「忍住」4件事。

第一件事:忍住妥協。

在商場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哭鬧著想要某一樣玩具,有些家長堅持著不買,把孩子抱走了。而有些家長因為纏不住孩子的哭,也許是因為溺愛,也許是愛於面子,最終妥協,使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哭鬧、耍賴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對付家長的「絕招」,溺愛孩子的家長就不用說了,就連有些堅持原則的父母有時也會耐不住孩子的哭鬧耍賴,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忍住妥協,因為大人的讓步往往會讓孩子成功「要挾」父母,從小都管不住孩子,孩子能夠自然成長變得優秀?當然不可能,孩子只會越大越管不了。

所以,只要是家長認為對的事情,正確的選擇,那請一定要堅持原則,忍住妥協。

第二件事:忍住催促。

我們都能感受到,不停地催促使人心煩意亂,家長的催促更讓孩子變成了一種依賴。當我們一遍遍喊著孩子「該起床了」「要遲到了」「該吃飯了」......表面上看是為了孩子,其實無形間卻是在剝奪了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利。

孩子不想起床,那好,不需要一遍一遍的催促,任由孩子慢騰騰的起床,孩子遲到了,挨批評了,第二天自然會早起。到了吃飯時間,如果孩子不願意吃飯,那好,我們吃完飯收拾好了就沒有你的飯了,孩子只能餓著肚子等到下一頓,不信你們試試,下次孩子絕對按時吃飯。

因為平時家長的越界,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而家長不妨退一步,忍住催促,讓孩子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適當提醒孩子,引導他們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第三件事:忍住插手

孩子外出和同齡孩子一起玩,可以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而此時,父母時刻保護在孩子身邊,別人剛想要拿你家孩子的玩具,你直接出面拒絕了;別人還沒碰你家孩子一下你直接和人家長吵起來了,孩子習慣了父母的保護,將來面對問題便會變得束手無策。

孩子在一起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請儘量引不要插手,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方說,別人拿了你家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孩子如果向你求助,那麼你首先要問孩子,「你想讓別人玩你的玩具嗎」?並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分享,那你自己去找那個小朋友,告訴他,這個玩具是我的,我正在玩。」如果孩子不敢,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對孩子進行引導,切不可直接幫助孩子搶奪玩具。家長插手孩子的事情往往是最不利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妨忍住插手,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第四件事:忍住幫忙。

我家裡最常見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把東西灑了一地,我總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弄乾淨,孩子就會屁顛屁顛地跑去拿拖把,或者抽一大把紙在那裡擦。這時,爺爺奶奶不樂意了:「你看這個媽媽懶的,就不能起來拖一下。」說完,爺爺奶奶便會去幫助打掃了。


其實,真的不是我懶,孩子自己弄灑的,而且她可以自己弄乾淨,為什麼非要去幫忙呢?從孩子把東西灑在地上的那一刻,她要先動腦筋,去思考解決辦法,然後再去清理,這個過程正是鍛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弄灑的,自己就要負責,自己清理。我相信,如果把一個事事都由父母代勞的孩子和我家孩子放在一起,同樣是將東西灑到地上,而另一個孩子只會束手無策的站在那裡等待父母的幫忙。

很多時候父母不放手,孩子又如何成長呢?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會忍住幫忙,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父母不能永遠的陪在孩子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長,教會孩子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學會適當的放手,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會更加優秀。

我是【陳美媽談育兒】,關注我,每天持續更新育兒「乾貨」哦!

相關焦點

  • 忍住4件事,孩子會越來越優秀,你忍住了嗎
    養娃之路,真的是漫長而艱辛的,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期間,需要父母細心琢磨,用心對待。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把控好自己的情緒,萬不可「急」,因為事實證明,「忍」要比「爆」更重要。在這四件事上,家長越能忍,越有助於孩子的良性成長,孩子不優秀都難!
  • 想要孩子更優秀,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想要孩子更優秀,其實與父母有很大的關聯,俗話說「最好的教育是來自於父母」。如何讓孩子更加優秀?不管多忙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一、捨得陪伴 平常父母忙於工作,導致孩子內心缺少關愛,安全感不足就會用外表兇悍的方式來偽裝自己。幼年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充足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養成樂觀、溫柔等美好品格;相反,如果父母很少陪伴孩子,親子溝通少,就容易養成孩子內向、敏感或是叛逆的性格。
  • 要想孩子自律,這3件事寶媽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
    尤其下面這3件事,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不隨便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上的誤區,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照顧孩子天經地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插手代勞。,而且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喪失探索能力和自主性,想要變得自律就更難了。
  • 致家長:這4件事情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其實,想要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父母應該要學會「忍」。做父母的只要「忍」住這四件事,孩子未來將會很優秀。為了孩子好,父母要忍住不包辦,放手讓孩子獨立。
  • 孩子優秀與否,與父母教養方式掛鈎,做到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優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其實都應該要經常想一想,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沒有問題,不要總是想用控制欲把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一昧地只希望孩子成才,而忘記孩子也有權利保持自己的個性。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教會孩子哪些品質?
  • 父母越能忍住3件事,孩子會越出色,但很多人做不到
    都說,養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多的是父母一點一滴地用心雕琢。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切忌用力過猛,因為很多時候,「收」要比「放」更重要。父母越能忍住3件事,孩子會越出色,但很多人做不到!
  •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若強勢衝動,孩子就容易膽小自卑;父母若耐心寬容,孩子就會更加陽光快樂……而以下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忍住不越界,才會有界限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若是前者,我們只需糾正孩子的行為即可,要成長就會犯錯,「不聽話」才是孩子最真實的樣子。若是後者,我們就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避免因踢貓效應打破家庭和睦氛圍。忍住怒氣,情緒穩定,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學會如何控制情緒,從而提升情商。
  • 班主任提醒: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
    但是,物質上的投入,並不表示就會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相反,不注重孩子心靈世界的滋養,再多的物質付出,也是事倍功半!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教育孩子,不僅要為他打造一座塔,更要為他繪製一條河,一條通向未來的大河。而父母,就是這條河的開鑿者。
  • 未來優秀的人, 首先做到的就是自律,智慧父母要明白3件事
    只有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會越來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責任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別人身上。未來優秀的人, 首先做到的就是自律,智慧父母要明白3件事!1、忍住立即滿足孩子要求經常聽那些貌似很有經驗的專家說,不能太慣著孩子了,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只會讓他缺乏奮鬥的動力,還會讓他不懂得珍惜,長大之後意識薄弱,胸無大志
  • 想讓孩子自律,這3件事父母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孩子越優秀
    想讓孩子的未來能夠優秀,那麼父母就要學會「忍」這3件事一、忍住自己的嘴,停止嘮叨「嘮叨」是父母們的通病,並且不管是年輕的父母還是年長的父母,只要是看見孩子,就會嘮叨起來個沒完,而且父母對自己的嘮叨行為一點也不自知,完全是下意識的行為,只要看見孩子做了什麼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情,就會開始跟孩子嘮叨,雖然家長不自知,但是這樣不停的嘮叨
  • 父母能忍三件事,養出來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家長們別忽視
    但無論怎樣,父母在教育這件事上都沒有停下來,因為只有不間斷的教育,才能促使這些男孩子長大後成人。雖說現在的女孩也會有高的學歷和工作能力,但是從過往的情況來看,男孩還是避免不了要&34;。所以說趁著此刻去教育男孩,才能讓他們長大後成為那個有責任,並且願意獨自去承擔責任的孩子。培養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各種教育和方式,想要讓孩子成才變優秀,那父母必須要做到忍耐,尤其是在這三件事情上更為忍耐才行。
  • 想要孩子智商高,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件事?
    想要孩子智商情商高,在忙碌的家長在教育板塊都不允許缺席,我們必須教會三件事,擁有4顆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慢慢的長大,而忙碌的父母總是沒有時間,但不成想,孩子的教育是完全沒有辦法進行彌補的,稍微有點忽略,將會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代價來糾正。高智商的孩子擁有這4顆心,會讓他終身受益,感恩一生!!
  • 媽媽越能「忍」這4件事,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媽媽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不要用力過猛。因為「收」要比「放」更重要。要參透這個收放自如的育兒過程,成為「完美」媽媽,可能要踩很多坑,經歷很長的時間,爆發很多矛盾,其中這4件事,請你一定要忍住!
  • 若想讓孩子變「自覺」,家長要「控制」好自己,有4件事急不得
    一個家庭能否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跟父母的經濟實力、職業、人際地位沒太大關係。之所以沒上過學的父母能夠培養出高材生,全職媽媽能培養出事業有成的孩子,要歸功於他們獨到的教育方式。預想著孩子的未來:一定比帶過的學生還要優秀。畢竟「遺傳」了父母的智商,夫妻倆可以隨時給孩子學習上的幫助,楊女士的朋友也很羨慕他們的孩子,不用花錢去補課班,在家就能接受指導。
  • 這6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而以下6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才會有界限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殊不知,父母反覆高頻率的催促,只會打亂孩子自我管理的節奏,讓孩子失去掌控力,變得依賴大人。大人只要不催,他就沒有意識去做,一切行事全憑父母催促的程度,自律性完全被磨滅。不僅如此,過度催促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明知不可為偏要這麼做。
  • 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有些家長也許會覺得自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上學了,而且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那樣孩子一定能成才。
  • 心理學家:優秀孩子的養成,是因為母親把這4件事做到位了
    ,是因為母親把這4件事做到位了一級心理專家胡老師給出過建議:想要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母親在教育孩子時,要做到這4件重要的事情。一、尊重孩子,讓孩子更自信你有沒有用"為你好"作為理由,逼迫孩子做過什麼事?家長要知道,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表達,才能讓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思考,變得更加自信。母親懂得尊重孩子,詢問孩子的意見、跟孩子溝通想法,會讓孩子有一種被家長尊重的感覺。
  • 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
    不管什麼關係,什麼人,什麼事,都是有有效期的,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期,最多在孩子18歲前。所以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一,去兼職。兼職不僅能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還有語言能力外。更能讓孩子了解金錢,懂得理財,測試能力,提升自信,獨立自主,擁有最簡單的價值觀。
  • 開學第一個月,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
    要知道,一個孩子的優秀,不僅得益於老師的澆灌,更浸透著父母的汗水。開學第一個月,是為整個學期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期,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孩子想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光指望老師是不行的,光指望孩子自己更不行。家長的長期參與、指導與陪伴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越有出息
    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長大會更自律,更優秀。當父母用催促,搶了本屬於孩子自己的事,孩子就會更沒動力去做事情,如此形成習慣...「有什麼事反正有爸媽呢,爸媽比自己都積極。」那麼,面對孩子的磨蹭,父母該怎麼辦呢?秘訣只有四個字:忍住,別催。在孩子磨蹭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承擔事情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