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娃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想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培養的更優秀。有些媽媽輕輕鬆鬆就養出了出類拔萃的孩子,而又有些媽媽累死累活也養不出好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要想孩子更優秀,一定要「忍住」4件事。
第一件事:忍住妥協。
在商場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哭鬧著想要某一樣玩具,有些家長堅持著不買,把孩子抱走了。而有些家長因為纏不住孩子的哭,也許是因為溺愛,也許是愛於面子,最終妥協,使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哭鬧、耍賴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對付家長的「絕招」,溺愛孩子的家長就不用說了,就連有些堅持原則的父母有時也會耐不住孩子的哭鬧耍賴,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忍住妥協,因為大人的讓步往往會讓孩子成功「要挾」父母,從小都管不住孩子,孩子能夠自然成長變得優秀?當然不可能,孩子只會越大越管不了。
所以,只要是家長認為對的事情,正確的選擇,那請一定要堅持原則,忍住妥協。
第二件事:忍住催促。
我們都能感受到,不停地催促使人心煩意亂,家長的催促更讓孩子變成了一種依賴。當我們一遍遍喊著孩子「該起床了」「要遲到了」「該吃飯了」......表面上看是為了孩子,其實無形間卻是在剝奪了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利。
孩子不想起床,那好,不需要一遍一遍的催促,任由孩子慢騰騰的起床,孩子遲到了,挨批評了,第二天自然會早起。到了吃飯時間,如果孩子不願意吃飯,那好,我們吃完飯收拾好了就沒有你的飯了,孩子只能餓著肚子等到下一頓,不信你們試試,下次孩子絕對按時吃飯。
因為平時家長的越界,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而家長不妨退一步,忍住催促,讓孩子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適當提醒孩子,引導他們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第三件事:忍住插手。
孩子外出和同齡孩子一起玩,可以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而此時,父母時刻保護在孩子身邊,別人剛想要拿你家孩子的玩具,你直接出面拒絕了;別人還沒碰你家孩子一下你直接和人家長吵起來了,孩子習慣了父母的保護,將來面對問題便會變得束手無策。
孩子在一起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請儘量引不要插手,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方說,別人拿了你家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孩子如果向你求助,那麼你首先要問孩子,「你想讓別人玩你的玩具嗎」?並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分享,那你自己去找那個小朋友,告訴他,這個玩具是我的,我正在玩。」如果孩子不敢,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對孩子進行引導,切不可直接幫助孩子搶奪玩具。家長插手孩子的事情往往是最不利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妨忍住插手,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第四件事:忍住幫忙。
我家裡最常見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把東西灑了一地,我總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弄乾淨,孩子就會屁顛屁顛地跑去拿拖把,或者抽一大把紙在那裡擦。這時,爺爺奶奶不樂意了:「你看這個媽媽懶的,就不能起來拖一下。」說完,爺爺奶奶便會去幫助打掃了。
其實,真的不是我懶,孩子自己弄灑的,而且她可以自己弄乾淨,為什麼非要去幫忙呢?從孩子把東西灑在地上的那一刻,她要先動腦筋,去思考解決辦法,然後再去清理,這個過程正是鍛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弄灑的,自己就要負責,自己清理。我相信,如果把一個事事都由父母代勞的孩子和我家孩子放在一起,同樣是將東西灑到地上,而另一個孩子只會束手無策的站在那裡等待父母的幫忙。
很多時候父母不放手,孩子又如何成長呢?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會忍住幫忙,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父母不能永遠的陪在孩子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長,教會孩子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學會適當的放手,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會更加優秀。
我是【陳美媽談育兒】,關注我,每天持續更新育兒「乾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