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0日消息(記者王啟慧)記者從教育部獲悉,今日(10日)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課程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會議,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11.8億人次。
各類在線教學資源迅猛增長,教育部組織37家在線課程平臺和技術平臺率先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在線課程,帶動了110餘家社會和高校平臺主動參與。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在線課程平臺上線慕課新增了5000門,其他在線課程增加了1.8萬門。
本次在線教學實踐不僅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探索,也是全球範圍內的重要實驗。「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教育」優勢凸顯,現代信息技術全面進入教與學過程,改變了教師的「教」,改變了學生的「學」,改變了學校的「管」,改變了教育的「形態」。
記者了解到,教育部將啟動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建設項目,有關高校將組織推薦並建設一批優質英文課程上線,提供給世界各國大學生進行在線學習,並提供儘可能的指導、幫助和學習服務。同時,將成立平臺和課程建設委員會和專家顧問組,通過制訂平臺建設運行規劃,組織平臺建設工作,審定課程標準和技術規範,開展諮詢服務等方式指導平臺的運行管理工作。
此次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為世界高等教育在線教育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技術,同時分享了中國經驗。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發布了遠程教學解決方案,推薦了世界範圍內可免費獲取的27個學習應用程式和平臺,愛課程網、阿里釘釘、藍墨雲班課入選。3月17日,全球移動通信協會將「中國慕課大會5G+超遠程虛擬仿真實驗」列入5G行業應用案例。疫情期間,我國積極與國外政府、平臺、高校開展在線教學交流合作,已有數十門課程加入edX、Cousera、FUN等平臺應對疫情的遠程教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