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訓練三個原則

2020-09-23 聲華之家潛能發展中心

自閉症是一個社交溝通障礙性疾病,那麼,在我看來,其實我的觀點也跟很多國際上的一些其他的學者的觀點是類似的,那麼它既然是一個社交溝通障礙性疾病,那麼對於這種疾病的幹預呢,我就在不同的場合提出有三個方面要去強調!



第一個:要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訓練

不要讓孩子有太多的時間處在自己一個人的獨自狀態之中,要讓孩子總是處在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之中;

這些活動跟正常的孩子的活動沒有什麼區別,畫畫、講故事、滑滑梯、蕩鞦韆,玩積木、玩拼圖以及跟媽媽上街去買菜,然後呢,我們一起做遊戲,媽媽給你講故事,等一會兒跟著爸爸去外面幹些什麼,等等......這些活動。

你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我們並不認為一個兩三歲孩子要上課,它就是要玩兒,跟一個正常孩子是一樣的,但是呢,這些活動呢,我們希望它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啊,必須是有人跟他一起玩的,不是讓他一個人獨自玩耍,這是我們講的第一條,那麼具體怎麼組織怎麼計劃呢?是有專門的研究,有專門的課程來教你怎麼做的啊,這是第一條。

第二個:一定要跟孩子有互動關係

我們講的第二條是什麼呢?就是說,在這樣的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當中,我們會希望我們的家長牢記:自閉症是社交溝通障礙,你一定要不斷的跟他發生互動關係;

比如說我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玩積木,按照我們的計劃,八點半是玩積木的時間,然後你把積木往這裡一放,然後呢,小孩在這裡玩,你就在旁邊做家務。然後他玩了半個小時結束,這是有計劃呀,但是呢,我們認為這是不對的,那麼你必須坐在她對面跟他一起玩。然後呢,跟他說:

「哎,寶寶,把那個正方形給我」;

「嗯,我這個三角形要不要?」;

「哎,紅色哪去啦?」;

要跟他發生互動,這種互動呢,是眼神的互動、身體動作的互動、語言的互動、情感的互動;積木搭好了:

「哇,好棒啊」;

「拍拍手」;

然後拍手~耶,那麼這個孩子呢,在玩這個積木的過程中是一個認知,是一個智慧的提升,他接觸了這個積木,他知道形狀,知道大小,知道顏色,知道遠近;但是呢,因為孩子做的過程中,媽媽要幫忙,

「媽媽給我」,然後呢,

「我要這個,媽媽,你拿那個」,

那麼這就是互動,互動完了以後呢,做成功了有一種喜悅,這種喜悅也是社交溝通;

或者說媽媽在旁邊,他做完了:

「媽媽,你看它」,

顯示你看我做的好漂亮,對不對?炫耀。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對自閉症的孩子呢,一定要跟他發生互動關係。

早上一起床

「寶貝,兩件衣服,你要穿哪一件?」

他指了一件,但是媽媽給孩子另一件,因為這件衣服他平時不喜歡的,媽媽拿出來,就為了讓孩子指一指;然後媽媽說

「穿這件好不好」,

「嗯(癟嘴),不好」,

這個說不好也是個溝通過程,然後呢,要刷牙了,我們知道他喜歡這個牙膏的味道,不喜歡另一個牙膏的味道,

「來,給你這個(指不喜歡的那個)」,

「我要那個(孩子喜歡的那個)」,

這就是社交,所以呢,我們就可以在給孩子做訓練的時候,除了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互動,媽媽帶著孩子去超市買菜,其實媽媽不要去趕時間,你帶著孩子,然後你走到一個地方,你問孩子,哪有蘋果啊?其實你知道蘋果在哪裡,孩子很喜歡蘋果,他會試著說,「蘋果蘋果」,甚至還會指著蘋果攤的位置。

第三個:善用行為獎勵輔助和對不良行為的溫和處罰,不許打罵

在這第三條,家長一定要懂得怎麼樣的鼓勵他,怎麼樣的輔助他,當他發生問題行為、暴躁行為、破壞性行為的時候,不許打罵他,要懂得怎麼樣去溫和地處罰他;那麼這個呢,就是我們說的,全世界機構都在應用得非常好的ABA(ABA應用行為分析)的手段,比如說平時,爸爸媽媽買糖、買餅乾回來,就是無條件的給孩子吃,就覺得:他是我的孩子,現在又生了病,看著好可憐吶,我要多給你點東西吃;

我覺得這樣不行,這個好吃的東西要買回來;但是呢,什麼時候給,家長就一定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孩子出現一個良好行為的時候,才給孩子。

我們現在開始往這裡桌面旁邊一坐,現在媽媽跟孩子可以開始玩拼圖;孩子坐下來了,他就坐在對面,他眼睛不看人,我們說,「寶貝啊」,他沒有看我,孩子並沒有看我,這是一個不足啊,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從口袋裡面掏出一個小餅乾,然後拿出來,拿出來以後呢,這孩子就看了,這個時候呢,我們是不給孩子吃的,自己吃,吃完了;而孩子呢可能是嗷嗷叫了,他也不看你,然後我們等一會兒,五秒鐘過去;我們再叫「寶貝」,然後他就認為可能會有東西,就看過來了:

「對了,來,給你吃」

然後開始玩積木了,玩拼圖了,那麼我們每天都這樣做,這個孩子就慢慢的,就會產生一種感覺:「當媽媽叫我一聲的時候呢,我最好還是抬抬頭啊,看看有什麼好事情發生,沒有好事情發生,我可以不理你,但是有好事情發生我就不會漏掉」;

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一種習慣,會自然地看人,但是這樣的行為在一個正常兒童的幾乎是不需要訓練,是本能性的行為,是我們人類可以生存的一種本能;但是呢,自閉症的孩子呢,你如果不做刻意訓練這個東西呢,就出不來,所以這就叫做ABA的手段。那麼我們很要摒棄過去的那種行為主義,就是那種極端行為主義的ABA。比如說,孩子來,坐下來,現在開始看眼睛的訓練,看媽媽一下,吃個餅乾,看媽媽一下,再吃個餅乾,要看媽媽哦!

如果這樣訓練的話,就變得很機械,我們剛才講的這種很自然,寶貝啊,來,給你吃個餅乾啊,那麼他就看了,他不看他不吃,她不看我自己,我拿出來在他面前晃一下自己吃了,你千萬不要想著,哎呀,我怎麼跟孩子爭餅乾吃呢?這不是爭餅乾吃,你是在訓練、在幹預他,對於一個兩歲三歲的孩子呢,就要這麼功利性的,慢慢再去培養出情感性的互動;

那麼我們在自閉症的訓練中,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呢,就是堅持這三條,

第一個要有組織有計劃的訓練,

第二條以社交為中心的訓練,

第三條善用行為獎勵輔助和對不良行為的溫和處罰,不許打罵。

那麼家長要把這三條原則做好,然後呢,埋頭苦幹。

文章編輯自鄒小兵教授視頻講述《自閉症訓練的三個原則》。聲華之家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自閉症整合幹預室的建設原則
    其建設規劃定位於「幹預訓練」,而非「常規教學」,從自閉症室的定位和服務對象需求出發,綜合分析自閉症室的運作機制和功能,將自閉症室的定位具體落實到資源教室的設計思想、建設規劃和管理運作等每一個環節,打造專業的支持性室。
  • 自閉症兒童的言語障礙與訓練方法
    學校現有自閉症學生有30名,男生人數較多。其中只有10名左右學生,由於家長早期的訓練與輔導,能進行書寫與計算。其餘的自閉症學生根本不願意與外界溝通,說什麼都沒有反應,甚至連生活自理都有問題。常常自言自語,鸚鵡學舌,重複別人的話。為此,學校較早就開展了個別化訓練課程,用以訓練自閉症兒童個方面的能力。
  • 自閉症怎麼治療?家庭幹預從6個方面決定自閉症兒童能否訓練成功
    根據國內一項調查顯示,自閉症兒童就診最小的是6個月,2-3歲孩子居多,佔70%左右。儘管目前自閉症有沒有有效治療的方案和藥物,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早期診斷、早期幹預訓練確實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孩子的潛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
  • 自閉症教育方法分享:認知教育三原則
    認知訓練是自閉症和發育遲緩教育裡重要的一環,所有的教育都應圍繞「學以致用」原則進行,也就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生活中的應用。為此必須做好以下三個原則。這時候就需要分解任務,降低難度,一個難任務分解為十個容易實現的任務,相應得到十次強化和鼓勵,他的信心和主動性才能形成。
  • 自閉症康復訓練方法
    自閉症康復訓練的治療原則應該使個體化、結構化和系統化,堅持以非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同時,要注意兒童的身體健康,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康復訓練主要康復訓練方式分為三大類:音樂訓練、引導式訓練、言語語言訓練。自閉症康復訓練方法:1藝術康復訓練方法:藝術康復訓練方法是所謂的繪畫療法。
  • 自閉症訓練切記這50個「社交元素」!
    但目前,很多自閉症訓練強調系統性訓練,尤其是注重語言、認知、運動、生活自理等訓練,儘管也說要注重社交溝通訓練,但實際上社會交往幹預還是未被特別強調,很多家長和一些機構或許還沒有掌握社交溝通訓練的具體手段。 比如,我們有時候會用行為分解訓練(DDT)和其他ABA的方法。
  • 自閉症兒童家庭訓練:堅持、專業、協同
    4、專業人才與訓練機構的缺乏,自閉症兒童康復面臨不確定性 堅持以家長為主,專業人員指導為輔的教育訓練,是幫助自閉症兒童走向康復的有效途徑。但目前我國自閉症康復訓練機構大部分為民辦機構,服務水準參差不齊,有資質的專業人才極度匱乏。
  • 4個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訓練妙招
    自閉症兒童的目光游離不定,看人好似透明玻璃,面前有你無你似無存,注意力不集中讓人好是頭疼。自閉症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也會因他們不喜歡訓練員所給予的刺激或訓練員的引導方式不能滿足讓他們來注意的欲望,在這裡有幾點關於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訓練小技巧分享如下:
  • 自閉症孩子抗拒訓練怎麼辦?
    自閉症孩子在訓練時經常發脾氣?自閉症孩子抗拒訓練?相信廣大自閉症患兒家長們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發脾氣抗拒訓練呢?是無奈妥協,還是選擇無視?每個孩子都喜歡自由,喜歡玩,自閉症孩子也不例外。但自閉症孩子卻很少有自由的機會,他們時刻需要進行一些不喜歡的所謂「訓練」,時間久了他們會發脾氣,會想各種方法抗拒訓練。
  • 如何利用感統訓練克服自閉症兒童的膽小心理
    不要忽略自閉症兒童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經驗看似簡單的事,在幼小心靈中「非同小可」,您應該耐心講解。或許自閉症兒童不一定聽得懂你講的知識,但是講解本身會讓他感覺危險的程度在減弱,起碼在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當自閉症兒童真的處於恐懼中時,他需要你實際的支持和陪伴,不僅限於口頭安慰,最好在行動上讓自閉症兒童感到你理解他。對於年幼自閉症兒童來說,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絕對安全的。他人的照顧、容易受到挫折、會做噩夢等,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 自閉症康復訓練,究竟該聽誰的好?
    文/片 本報記者 陳之煥自閉娃欲做康復訓練,但去了四家康復機構,得到三種不同的康復訓練建議,有的機構建議側重語言訓練,有的機構建議側重行為訓練。因為評估標準不同,評估結果也差別很大,令患兒家長無所適從。事件 四家康復機構,評估出三種結果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4歲的兒子鬧鬧常常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不願與人交流,且經常大喊大叫。
  • 自閉症兒童發音訓練的4個小技巧
    語音是有聲語言的基礎,要想使孩子學會說話必須要進行發音訓練。發音訓練,能幫助孩子體會發音要領,掌握髮音技巧,培養正確的語音習慣,為他清楚、流利地說出每一個字打下堅實的基礎。發音訓練包括以下四個部分:呼吸方法訓練、口舌操訓練、拼音訓練、四聲訓練。
  • 改變自閉症家庭幹預現狀,2020國際自閉症康復實操訓練營圓滿閉幕
    12月6日晚,由中美星星橋全程籌辦的2020國際自閉症康復實操訓練營完美落下帷幕。本屆實操訓練營歷時2天,邀請了3位北美資深自閉症領域實操專家,代表著國際自閉症康復領域理論與實操高度的最前沿水平。3大目標、8場實操演示,改變家長實操困境對於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來說,居家幹預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 自閉症康復訓練要學會靈活處理行為問題
    行為問題是嚴重影響自閉症兒童生活及社交的問題, 因此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矯治在自閉症康復訓練中佔很重要的位置.由於自閉症孩子的行為問題可能隨時隨地的發生所以對於自閉症孩子行為問題的矯正要靈活的處理. 康復訓練中存在問題 1.
  • 感統訓練真的能治癒自閉症?
    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訓練 所以一些家長誤以為治療就是感統訓練,甚至認為感統訓練就是治癒自閉症的良方。 雖然各國情況有差異,感統和治療的內容屬於互有交叉,但治療的範圍不僅限於感覺方面。 鞦韆、滑板,各種眼花繚亂的立體設備,算是感統活動的標配。
  • 治療自閉症,父母訓練才是最靠譜的方法
    但是很遺憾,目前,自閉症的治療仍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藥,也沒有什麼神奇療法可以讓他們一夜間成為正常的孩子,教育訓練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自閉症訓練,沒有捷徑,只有艱苦卓絕的努力。」鄒小兵強調。的確,自閉症的訓練就像遊戲裡的衝關,每一關都需要長期的付出,而每突破一關,孩子的能力就上了一個臺階。第一關:起點。
  • 自閉症感統訓練,自閉症兒童的視覺辨別能力和理解能力訓練方法
    自閉症兒童的視覺能力訓練主要包括:注意力、視覺跟蹤、辨別、記憶及再現等方面技能訓練。這些訓練是其他所有訓練的基礎保證,如果兒童無法識別眼鏡看到的東西,無法進行視覺追蹤、理解和記憶等,其他所有訓練均無法實現。
  • 自閉症兒童進行粗大訓練的必要性
    為什麼自閉症康復訓練需要粗大運動訓練?有一些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在自閉症孩子開始接受大運動訓練時表現出懷疑的態度。強調自閉症幼兒的運動能力已發展的比較好,自閉症康復訓練內容都會了,或是說都已經訓練過了,再訓練就應加強語言、認知方面的內容。
  • 音樂聯合感統對自閉症兒童語言康復的訓練方法
    自閉症是發生於兒童時期嚴重神經精神發育障礙的常見亞型,社會交互功能缺陷、言語與交流障礙以及重複性活動是自閉症診斷的3個基本標準,本文針對言語障礙進行闡述。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自閉症兒童,且常規康復效果有限,所以往往融合治療,音樂治療聯合感覺統合訓練為近年提出的自閉症兒童治療新方法。主要源於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效果日益凸顯,且音樂結合感統能夠營造輕鬆、愉悅的氛圍。首先音樂治療可以參考如下,一、每次上課前,由老師通過演唱《你好歌》與患兒進行相互問候。
  • 判斷寶寶患自閉症的6個表現
    自閉症多發於兒童中,自閉症的出現會影響到寶寶的一生,相信沒有父母朋友們希望自己的寶寶出現這樣的問題,不過,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家長們也一定要讓自己多多了解一些關於自閉症的小常識。 (6)3-4個月的時候就不容易笑或對外界逗引沒有笑的反應,不認識父母。6-7個月時,對玩具不感興趣。舉高時身體僵硬或鬆弛無力,不喜歡將頭依偎在成人身上。10-12個月時,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行為刻板。拿著玩具不會玩,只是重複某一固定動作。與母親缺乏目光對視。對聲音刺激缺乏反應,不模仿動作,語言發育遲緩。21-24個月時,睡覺不穩,有時甚至通宵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