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寺廟裡,供奉的佛像很多,經常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我們去寺廟燒香磕頭是為了求佛菩薩保佑,把菩薩當神仙看待,那就是迷信,那就對不起佛陀的教導了。那供奉這些佛像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供奉佛像的目的,一是表示對佛菩薩的尊敬;二是提醒我們要像佛菩薩學習,看到佛像,聽到佛菩薩的名號,就想起經典,想起佛陀的教導,這是佛像的作用,這是學佛人供養佛菩薩的意義所在。
比如,我們看到阿彌陀佛的像,就想起《無量壽經》;看到觀音菩薩,就想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看到文殊菩薩,就想到《般若經》;看到地藏菩薩,就想起《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普賢菩薩,就想起《普賢行願品》,看到這些形象,就會聯想到這些經典,就會想到佛在這些經典裡的教導。
這些經典教導我們什麼呢?
阿彌陀佛就代表修行圓滿,代表西方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的佛像,就會生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信心。
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看到觀音菩薩的聖像,就要想到,我們也要向觀音菩薩學習,以大慈大悲之心對待一切眾生,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看到觀音菩薩的聖像,我們就要想到,學佛就是為了覺悟,為了開發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為了求財富。
地藏菩薩代表孝道,這是教學的基礎。世出世間一切聖賢佛菩薩的教育,都是從孝道衍生出來的。孝道就如大地的寶藏的一樣,蘊藏著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地藏菩薩的名號,就是提醒我們,要用孝親尊師的方法,把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寶藏開發出來。
普賢菩薩代表行願,要學習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要老實真幹,不能光說不練,光耍嘴皮子功夫。
還有大勢至菩薩,和文殊菩薩一樣,也是代表智慧的,但側重面有所不同。文殊菩薩的智慧有體有用,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智慧側重在作用上,有了智慧,就是有了大勢力,你再有富貴權勢,沒有智慧,也不算有大勢力。富貴權勢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有後遺症,智慧能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百利而無一害。
所以說寺廟的佛像,都是教學用的,是為眾生表法的,不是讓我們求保佑求發財的。如果把佛菩薩當神仙來拜,想和佛菩薩做交易,你讓我賺一百萬,我就給你供養五十萬,那就大錯特錯了,就成迷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