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三刀
這一屆操盤,有些低調,一直沒有太多的動作,大家在保持關注姿勢的同時,又略感焦慮。
但低調不代表沉默,在經濟變動之下,西安緊抓經濟發展是當務之急,對此,這一場會議十分關鍵,名為「十項重點工作專題會議」,同時要求重點工作就要重點突破,必須走在前列,要抓緊制定方案、儘快開展工作。
那究竟是哪「十項重點工作」?這些工作是否又切中城市核心?
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三中心」建設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加強文化建設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等十個方面工作.....
面對經濟增速、固定投資、招商引資、進出口貿易、零售消費、城市排名熱度等數據全面下滑,西安略顯焦慮,終於在一番躊躇之後,繼續謀定大西安發展。
那這一場低調又重要的「十項重點工作」專題會議,是否與人們關注的一致?究竟能否快速激活西安的發展勢頭?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新聞發布會,一點「文字誤會」,便引來西安各路媒體爭相報導,引起轟動。
這種「文字誤會」的背後,其實反映了人們對於西安未來發展的捉摸不定!西安位於中國大地原點所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2小時可覆蓋全國70%的領土,2018年旅客吞吐量4460萬全國排名第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新聞發布會,民航總局領導發言,推進西安戰略規劃的編制。
自從2017年9月,陝西省領導首次提出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理念開始,至2018年4月,陝西省委印發《省委常委會2018年工作要點》,將大力發展「三個經濟」作為省委強力推進的23項重點任務之一。
西安市印發《西安市關於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實施意見》:
到2020年,樞紐、門戶、流動經濟總產值佔全市GDP的20%以上,物流業增加值達到 1000億元以上,快遞業務量達到5億件,進出口總值不低於500億美元,年接待中外遊客數量不低於2億人次;國際通航國家達到40個,囯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囯際通航點達到100個,國際聯運線路數量超過10條,「長安號」年開行班列超過2000列以上,鐵路貨櫃吞吐運量達33萬標箱;境內外囯際合作園區不少於20個,年舉辦國際會議會展次數超過100次,博物館數量超140個。
「三個經濟」開始作為陝西搶抓「一帶一路」的機遇,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三個經濟」之下,省市兩級開發熱點將集中於,圍繞著主要的交流貿易樞紐展開,依次為:西安臨空產業-空港新城、西安港口貿易-國際港務區、西安高鐵新城-西安北客站。這三個板塊,將會成為西安對外商貿的交通樞紐!
高速交通包括三大類,航空、高鐵、高速公路。三者互相競爭,又互相彌補,一般來說,高速公路優勢在200公裡以內,高鐵優勢在1000公裡以內,航空運輸在1000公裡以上。
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位列「中國八大航空樞紐」,西安-高鐵北站位列「西安米字形路網」第二+亞洲最大高鐵站,西安-國際港務區創立了「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內陸港模式。
「三個經濟」啟動,有一點十分明顯,西安將不再拘泥於關中城市群內部挖礦,在航空、高鐵、陸港三個支點之下,西安物流經濟將走的更遠!
在這一次「十項重點工作」之中,西安主官專門提到了「三中心」,何為「三中心」?絲路國際會展中心、絲路國際會議中心、西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備註:絲路國際會展中心全景效果圖
>備註:絲路國際會議中心規劃效果圖
>備註:西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規劃效果圖
為什麼「三中心」被排在全市發展的第三位?沿著一條灞河之水,從北至南,構成大西安「東軸線」,也就是上一任主官主持劃定的「大西安國際文化交流軸線」,這三大中心依次排開。
按照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布榜單,西安一直是國際會議排行榜前十,甚至於一度力壓深圳、武漢、廈門、杭州,成為熱門之選!
可以說,「三中心」彌補了大西安三項不足之處,其一,絲路國際會展中心誕生,彌補了西安沒有20萬方展館的不足,直接打破西部最大;其二,絲路國際會議中心,彌補了西安缺乏國際峰會中心體量專業場館;其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彌補了西安缺乏國際大賽全新場館的空白。
「三中心」的價值遠超官方注釋,更超越網絡散片解讀,是大西安提振經濟的關鍵一筆,也是大西安打造水岸經濟,實現會展、會議、文體大手筆規劃的重要一舉!
「三中心」落地,將煥新西安城市空間發展,撐起西安東部經濟一極,其中,最為受益者便是滻灞、港務區,在「三中心」落地同時,這兩個開發區將迎來大規模基建推動!
2019年上半年西安經濟數據下滑,網絡上觀點褒貶不一,有人甚至認為西安應該保持古香古色,為什麼一定要「網紅城市」?
其實,過去的西安一直都是古香古色,只差一抹胞漿,但老氣橫秋並沒有給西安帶來絲毫收益,反而與杭州、重慶、成都、鄭州、合肥等劃清發展路徑,因為「唐都之爭」與洛陽爭辯不休便是一例,事實證明,「老氣橫秋」從來不構成競爭力,反而降低競爭格局。
如果在流量時代,都沒有紅起來,捂著就能火嗎?西安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過去GDP底數是六千億級,現在GDP底數是八千億級,分母變大,發展難度一年超過一年,減速是必然結果。就算西安是「一帶一路」核心區,政策紅利也不會無限制、無休止的大水漫灌!
可以說,從2017-2019年以來,在政策、人口、資本、信息等核心要素,全部衝擊到了三十年來最高峰值。但正是因為階段觸頂,邊際效應會減退,簡單來說,原有的發展模式、速度、噱頭,已經不能滿足西安當前城市發展,西安需要解決一些短板、缺點,撐起經濟增長。
試問一下,現在還有誰認為,西安主城區只蜷縮在二環以內?還有誰認為西安只能成為西部末流?在大格局大思維衝刷之下,西安人看待城市發展,已經從一個跳出「城牆思維」,進入「三個經濟」。
這一次官方強調「十項重點工作專題會議」,就是要梳理出城市短板和發展優勢,緊抓西安在「一帶一路」上的高增長板塊,精準指導,過去的不撒手,現在的抓起來。
陝西省緊抓「三大經濟」,推進建設「綠色西安」,還有「三大中心」,這是排在「十項重點工作」的前三項,經濟發展關鍵,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