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伊朗在伊拉克的代理人是誰?|地球知識局

2020-12-15 地球知識局

1月3日,在發動空襲「處決」伊朗三號人物蘇萊曼尼之後,美國並未收手,全然不顧伊朗聲稱的嚴厲報復以及國際社會的勸阻與擔憂,再次精準清除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目標:

當地時間1月4日凌晨1點12分,得到川普命令的美國軍方使用同樣手法,空襲了在巴格達北部塔季地區執行任務的伊拉克「人民動員部隊」的車隊,當場造成6人死亡,三人重傷,其中一人很可能是該組織分支阿里旅的領導人扎伊迪(Shibl al-Zaydi)。

扎伊迪(Shibl al-Zaydi)(左一)

(截圖來自:twitter@Imam of Peace)▼

昨天是發生在巴格達國際機場

今天是發生在巴格達北部塔季

這首都地區真是險象環生

(圖像來自:google map)▼

顯然,不到兩日的兩次空襲中,美國的「狩獵行動」都有一個共同目標——人民動員部隊。

這是什麼組織呢?為什麼招致美國如此忌恨?

危難之際誕生的民兵武裝

伊拉克人民動員部隊,英文全稱為Popular Mobilation Force(簡稱PMF),是2014年才建立起來的什葉派民兵武裝,但發展極為迅速,時至今日已擁有14萬名成員,是伊拉克國內令正規安全部隊都懼怕的準軍事力量。

伊拉克人民動員部隊(PMF)標誌

(圖片來自:wikipedia@PMF.)▼

2014年6月,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建立前後在伊拉克瘋狂攻城略地,清除被定為「叛教者」的什葉派和其他信仰民眾,這使伊拉克高達2000萬的什葉派群體感受到了生命威脅。

ISIS可以在伊拉克迅速擴張

和伊拉克國內什葉派遜尼派的矛盾大有關係

ISIS一旦超出遜尼派佔多數的區域,擴張就困難很多▼

在中央政府接連作戰失利、無力保護民眾之時,什葉派民眾自發組織起相互獨立的武裝團體進行抵抗,但組織分散、力量弱小,起不到實質性作用。

伊朗什葉派尚且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可以自保

其他人數較少的群體如雅茲迪人、亞述人等

只能靠援助以及等待..

(難民營中的雅茲迪婦女)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quetions123)▼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具有非凡影響力的大阿亞圖拉西斯塔尼發布法特瓦(教法意見),號召人們組成統一的抵抗力量來進行「生存自救」。於是,名義上統一了什葉派所有民兵的總機構——人民動員部隊就建立起來了。

什葉派的幾位領袖:

哈梅內伊(伊朗)、納斯魯拉(黎巴嫩)

西斯塔尼(伊拉克)、霍梅尼(伊朗)

在從教不從國的地方,他們的影響力更強

他們也可以同時動員起來自多國的什葉派力量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Leif Stenberg)▼

在這個大的組織中,90%都是伊拉克什葉派,其他包括少量遜尼派民眾和庫德人。其內部結構和意識形態十分複雜,主要由三種力量構成:

一是效忠西斯塔尼的民兵武裝,他們多聚集在納傑夫、卡爾巴拉等西斯塔尼擁有很大影響力的地方,保衛著這些什葉派聖城的安全;

這些聖城及與之相伴的神學院系統

在什葉派中有巨大的權威性

西斯塔尼本人就長期是納傑夫神學院的院長

(圖片來自:wikipedia)▼

二是人數最多、力量最強、範圍最廣的親伊朗民兵,包括卡塔伊布真主黨、伊拉克真主黨精英運動、阿巴斯、巴德爾力量、阿里旅等幾十個民兵武裝,接受伊朗聖城旅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資金援助、武器支持和戰略指導,並在當前成為伊朗對伊拉克滲透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抓手;

卡塔伊布真主黨(真主黨旅)旗幟

主要的支持者是伊朗

(圖片來自:wikipedia@Kata'ib Hezbollah)▼

三是追隨伊拉克什葉派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的武裝力量,主體是邁赫迪軍和隨後發展而來的眾多民族主義武裝,他們反對伊朗和美國對伊拉克事務的幹涉,具有十分廣泛的社會基礎。

所以,人民動員部隊的性質是國家準安全部隊,但因伊朗對該組織的強力滲透,當前已成為完全親伊朗標籤的代理部隊,美國多次打擊的,正是其中的親伊朗派。

人民動員部隊的迫擊炮小隊

(圖片來自:wikipedia@Dlshad Anwar (VOA))▼

近年來對美國威脅日益增大

自2017年年末「伊斯蘭國」在伊拉克覆滅之後,人民動員部隊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爭奪國家權力和勢力範圍上。

親伊朗的巴德爾力量率先出手,升級為巴德爾組織,開始參與議會選舉;其他武裝力量也在伊朗支持下不斷經營地盤,並向社會民眾提供基本服務,完全乾著真主黨在黎巴嫩的工作。

巴德爾組織算是人民動員部隊系統裡政治參與度較高的

事實上是複製真主黨在黎巴嫩的模式

(巴格達議會選舉)

(圖片來自:wikipedia@Hossein Mersadi)▼

於是,很多什葉派聚集區儼然成為伊拉克政府權威無法到達的「國中之國」,而且這些聚集區也成為組織程度更高的什葉派政黨票源,孱弱的伊拉克中央政府自身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聽命於伊朗或美國,根本無力重建國家權威。

如果走民主選舉程序

但大家都選自己那一派

什葉派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而親伊朗民兵力量的壯大意味著美國影響力在伊拉克的削弱,近年來美國又在持續抽身敘利亞事務,不斷擴大伊拉克的美國軍事基地和駐紮人員數量。所以可想而知,不打擊和削弱這些伊朗代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就難以維持。

美軍在伊拉克主要分布在首都周邊(深灰色)

這一代可以說是風暴的中心▼

近一個月以來,人民動員部隊的民兵活動頻繁,美國駐基爾庫克的軍事基地就遭到伊拉克真主黨旅的襲擊,一名美國軍火採購商當場死亡。而最近發生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被圍事件,直接彰顯出親伊朗民兵的威力。

遭到衝擊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i@Stff Sgt. Desmond Cassell)▼

隨著伊拉克民眾民族主義意識的不斷高漲,他們對外國公開的武裝幹涉的不滿愈發強烈。

所以當12月29日美國軍方未經伊拉克政府的授權,出動多架戰機對親伊朗民兵狂轟濫炸,造成20多人死亡時,憤怒的伊拉克人再也坐不住了。

12月29日美軍打擊卡塔伊布真主黨的視頻截圖

(圖片來自:wikipediai)▼

在伊朗的暗中支持下,眾多什葉派民兵武裝行動起來,通過多年構築的勢力範圍大網,組織起上萬群眾衝擊美軍目標。12月31日,眾多民眾包圍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焚燒美國國旗並高喊反美口號,差點釀成伊拉克的「德黑蘭人質危機」。

伊朗人新年第一天送上的禮物也是非常不給面子

美國人不報復倒是比較奇怪了

(在巴格達監控抗議活動的美軍)

(圖片來自:wikipediai@Maj. Charlie Dietz)▼

這使美國認識到,再不出重拳打擊人民動員部隊,美國總統大選和中東利益將受到很大影響。於是,美國指責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是幕後黑手,在國內強化伊朗威脅論並繼續營造民意氛圍,並於昨日精準出擊幹掉蘇萊曼尼。

以前斬首還要特種部隊,現在無人機就行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i)▼

可以說,美國繼續在伊拉克清除伊朗力量的決心和行動不會減弱,除非伊朗拋棄理性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美國今日便宣布華盛頓進入戒備狀態,各城市也加強了警戒,並向中東增兵千人,就是為防止伊朗大規模報復。

訪問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的「空軍一號 」

(圖片來自:wikipediai@Cherie A. Thurlby for DoD)▼

代理人武裝近期將活動頻繁

雖然美國的軍事行動已經觸碰到了伊朗的底線,但從昨日伊朗的表現和其所處的環境來看,他們進行大規模報復的可能性不太大,利用代理人進行報復會成為最好的選擇。

一方面,以人民動員組織為代表的伊朗代理人武裝力量,必然會對美國的目標進行報復。

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目標眾多,而這些代理人十分熟悉當地形勢,採取報復的手段和方式十分隱蔽、快捷和多樣。而接連遭受多次美國襲擊的民兵組織,背後不僅有伊朗等什葉派力量的支持,還有廣大的民意基礎,不報復會對其存在合法性造成極大削弱。

美軍有厲害的無人機搞斬首行動

但要解決四面八方的遊擊隊就很難了

(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

(圖片來自:wikipediai@United States Air Force)▼

而在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宣稱「誓言要為蘇萊曼尼復仇」。該組織擁有十萬枚飛彈和先進的無人機,以色列立即進行全國戒備。而代理人屬於非國家行為體,有較大的行動自由,顧慮也較少。因此,這些武裝進行小規模報復是必然的。

納斯魯拉是伊朗的好朋友,也是蘇萊曼尼的老朋友

也是黎巴嫩什葉派和真主黨的領袖

算是伊朗最重要的國外盟友之一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i@Ali Khamenei)▼

另一方面,伊朗不太可能採取國家層面的大規模報復。

蘇萊曼尼被炸死後,伊朗立即任命了新指揮官卡阿尼準將,而人民動員部隊也在伊朗的支持下任命了新領導,表明伊朗方面還在忍耐,畢竟受到美國的極限施壓,國內的民生問題又如此嚴重,騷亂和示威遊行在一年內不斷上演。伊朗很可能採取像去年支持胡塞武裝襲擊沙特油田這樣的方式,對美國方面造成重大打擊。

葉門交戰各方或許又能等到一批新的軍援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kramalrasny)▼

總體來看,伊朗當前缺乏立即報復美國的時機和外部環境,但什葉派的歷史悲情和波斯人反對強權的民族性格又使伊朗人處於兩難的境地。

目前,伊朗決策層正在緊急商討解決方案,結果很有可能會是繼續號召伊拉克親伊朗力量進行反美行動,先將美國軍隊從伊拉克逼走,然後鼓動黎巴嫩真主黨威脅以色列,授意胡塞武裝隨機打擊沙特,將中東地區局部完全攪亂;再從中尋找機會,同時保持理智不進行過激行為,苦撐待變。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中東局勢將更加複雜和微妙,而美國此舉也確實達到了目的,不僅武器訂單會大漲,與以色列沙特關係會更密切,川普的2020年大選也「增加了一分底氣」,而受難的永遠是底層的穆斯林民眾……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Leif Stenberg

END

相關焦點

  • 石油土豪伊朗竟無油可用?|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251980年,隨著兩伊戰爭的爆發,伊朗的石油設施遭到伊拉克軍隊的狂轟濫炸,產油量因此進一步衰減。
  • 伊朗,搶救第一大湖|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59-搶救第一大湖作者:程式設計師小兔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上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在眾多河流上遊修建大壩和水庫攔截河水,一系列水利工程長期減少了烏魯米耶湖的淡水注入量,雖然農業和城市用水有了相對穩定的保障,但犧牲的顯然是當地這座母親湖。
  • 俄羅斯,暗中出手了|地球知識局
    這裡的紛爭已持續多年,並此起彼伏其牽涉範圍也甚廣,遍布代理人戰爭現在就連遙遠的俄羅斯也要來插一腳了▼6月中旬,聯合國發出的一則消息讓利比亞再次陷入國際輿論旋渦:聯合國僱傭兵使用問題工作組號召,利比亞衝突的當事方和支持它們的國家應立即停止招募、
  • 兩伊戰爭中,科威特支持伊拉克還是伊朗?
    兩伊戰爭的主戰場,以及伊拉克戰爭的主戰場,就在科威特家門口。而海灣戰爭的起因就是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有人說烏克蘭的悲劇在於「離上帝太遠,離俄羅斯太近」。科威特何嘗不是如此,距離伊拉克、伊朗實在是太近了。而科威特的南部鄰國,則是同樣會折騰的沙特。
  • 非美國也非伊朗 伊拉克新總理首次出訪選擇沙特卻未能成行的背後故事
    1月3日,美國無人機在巴格達國際機場的高速路上打死了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領導人穆漢迪斯,而後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多次向伊拉克境內的美軍基地發動飛彈襲擊作為報復,一時間海灣上空戰雲密布,曠日持久的口水戰延續至今。伊拉克政府自始至終並未直接參與到上述任何一起事件中,卻每一次都成為了無辜被批評甚至打擊的對象。
  • 最該從伊拉克滾回家的,不是伊朗人而是美國人
    2014年,成千上萬的伊拉克人在伊斯蘭國佔領了該國三分之一的領土後,聽從召喚,從德黑蘭獲得資金和訓練,組成了「人民動員力量」(PMF)部隊,並已被宣布為伊拉克安全機構的一部分。「人民動員」組織在伊拉克境內飽受遜尼派的敵意。
  • 川普為伊朗劃出「紅線」,伊拉克卻成為第一個遭殃的
    儘管不都是美國人動的手,但伊朗人可謂是群情激憤,成群結隊走上街頭,要求對美以實施報復,而伊朗一些軍政大佬也紛紛表示必定會採取報復行為,所以目前的美伊關係,甚至整個中東局勢都頗為緊張。在這種局面之下,伊拉克就成為最「擔驚受怕」的那個國家了,為什麼這麼說?
  • 問答 |西亞波斯灣地區的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什葉派國家誰的實力更強?
    什葉派在伊斯蘭教中佔少數地位,其中伊朗和伊拉克是兩個最重要的什葉派國家。那麼,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哪個國家的實力更強一些呢?目前從現狀來看,伊朗的實力明顯強於經過美國多次打擊的伊拉克。伊拉克巴格達我們來看看兩國的基本地理情況,伊拉克位于波斯灣的北部,西亞的中心位置,古代兩河流域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歷史也十分悠久。
  • 美軍海外基地遭遇襲擊,幕後黑手真是伊朗?伊拉克:我招誰惹誰了
    美國在襲擊事件發生後,公開指責伊朗是這幾起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並向外界公布了一些照片與視頻作為佐證。這一指責得到了美國盟友的公開擁護,但是伊朗明確表態這幾起襲擊事件與其無關,並宣稱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是美國,目的是攪亂全球能源市場,使中東能源在全球市場中份額縮減。
  • ...目的是影響伊朗輿論。早前,阿拉比亞電視臺援引伊拉克消息人士...
    文 / 冷靜2020-12-01 19:03:07來源:FX168 【伊朗媒體否認高級指揮官遇襲身亡】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稱,知情人士否認了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在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遇襲身亡的報導,並指出在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後散播此類報導,目的是影響伊朗輿論。
  • 到底是誰幹的?親伊朗武裝指揮官被暗殺,幕後黑手或許是這三方
    中東局勢歷來複雜多變,最近一段時間內更是極度緊張,美伊之間的軍事對抗在美軍暗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之後上升到一個新高度,伊朗全國民眾的反美情緒全部被美軍這一舉動引爆,伊朗甚至不再通過代理人進行對抗,親自發射數十枚飛彈襲擊伊拉克境內的兩處軍事基地,同美軍進行正面對抗。
  • 美國掃平伊拉克,為何不敢入侵伊朗,看地形圖一目了然
    2003年,一小瓶「洗衣粉」就要了伊拉克的「命」。美國大舉出兵,輕鬆打掉中東小強薩達姆。但是,面對中東另一個「伊字輩」的國家,美國對伊朗是各種敲打,各種明暗招數都使遍了,就是沒有全面動手。伊拉克東北部與伊朗接壤處,有海拔3607米的哈吉易卜拉欣山,為兩伊界山。伊拉克與伊朗的邊界,基本就是以山區為界。但不幸的是,伊朗佔據了山區的絕大部分,而伊拉克只佔據山腳下的平原。
  • 空襲伊拉克敘利亞什葉派武裝目標 美國劍指伊朗
    美國國防部12月29日說,美軍當天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境內一個什葉派武裝目標實施精準打擊,以報復該武裝襲擊伊拉克軍事基地、致死美方人員。這支什葉派武裝據信受到伊朗支持。美國官員警告,美方可能採取「額外行動」震懾伊朗及其幫手。
  • 伊拉克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會見伊朗總統
    伊拉克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西斯塔尼13日在伊拉克什葉派聖城納傑夫會見到訪的伊朗總統魯哈尼,雙方就兩國關係和地區局勢進行了討論。 據納傑夫省一位消息人士告訴新華社記者,雙方當天在西斯塔尼的住所舉行了約一小時的會談。
  • 美國與伊朗的下一步
    攝影/本刊記者 劉關關美伊的下一步文/仇廣宇隨著2020年開年美軍「定點清除」伊朗將軍蘇萊曼尼,美伊兩國關係迅速惡化,近期的一連串事件說明,雙方可能還是要在言不由衷的互相喊話和小規模的衝突中,度過開年的頭兩個月。
  • 美國敢打伊拉克,為啥不敢打伊朗?
    但是世界似乎是沒有永久的和平的,即使現在各個地區都處在一個大的和平的環境之中,但是局部的戰爭一直是不斷的,而這些局部的戰亂中一直都離不開美國這個國家,都能夠在其中看到他的身影,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是同樣與美國劍拔弩張的伊朗美國卻一直沒有對其發動戰爭,這是什麼原因呢?
  • 伊拉克總統被批懦夫:對美國「唯命是從」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美媒稱,伊朗支持的伊拉克組織12月27日猛烈抨擊伊拉克總統沒有任命他們青睞的總理人選,稱他的決定是聽命於美國,並且警告他不要任命任何可能成為「美國代理人」的人選。
  • 美媒得意洋洋地說,殺死伊朗將軍的意義「再怎麼強調也不過分」
    作者:王德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稱,周四美國對索萊馬尼的打擊意義,再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因為他負責伊朗在中東的軍事行動。文章稱,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星期四報導說,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索萊馬尼在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被火箭擊中。
  • 伊朗飛彈襲擊美軍駐伊拉克基地 行動代號「烈士蘇萊曼尼」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據伊朗媒體報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已向駐有美軍的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射了「數十枚飛彈」。阿薩德空軍基地位於伊拉克西部的安巴爾省,是美軍與ISIS作戰的主要基地之一。襲擊發生後,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說,美方已經獲知關於美軍在伊拉克基地被襲的報導,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爾利已經抵達白宮。
  • 美國連伊拉克都敢打,為何卻遲遲沒有動手打伊朗?它在害怕什麼?
    我們都知道,曾經伊拉克被譽為「第三大軍事強國」擁有非常強悍的實力,在薩達姆進攻科威特之後,美國靠著這個藉口,直接對伊拉克出手並取得了勝利,對此可以說中東地區的國家,基本沒有一個是美國的對手,同樣的如今的伊朗也是如此,美國完全有能力打下伊朗1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然而為何遲遲都沒有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