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國有民辦」學校轉制邁出實質性一步。今天,筆者從杭州市上城區初中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勇進中學確定轉為公辦學校,明年校址搬遷將停止招生,2011年起重新招生。這也是日前杭州市決定調整「國有民辦」辦學體制以來,第一所明確轉制方向的學校。
根據規劃,明年起,勇進中學停止招生,校址將整體搬遷至錢江路與姚江路交叉口的錢江新城D-08地塊,2011年起重新招生。新校由上城區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佔地90畝,是全國第一所專門為數位化教學設計建造的校園,新增校名「北師大附屬杭州中學」,建成後將成為杭州市最大的公辦初中。同時,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將在上城區設全國首個實驗區,開展一系列區域性的綜合教育研究。
作為家長最關心的學區問題,勇進中學書記劉暉軍表示,學區暫時還未劃分,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校址周邊的部分小區住宅將成為學區房;同時,目前學校86名教職人員的編制已全部凍結,不進不出;舊校址將不再作為教育用地。
據了解,勇進中學於2002年與杭四中分離,改制為「國有民辦」,目前有1100名在校生。今年,勇進中學招生電腦派位的錄取比例為1∶1.7。此外,同屬上城區「國有民辦」辦學體制的初中——建蘭中學目前尚無轉制消息。
「勇進中學轉為公辦,將更好地帶動全區初中教育水平整體提高。」上城區教育局副局長項海剛說,目前全區有7所公辦初中,缺乏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學校,勇進中學的轉制恰似為公辦初中注入一劑「強心針」。而來自勇進中學的轉制調研表明,絕大多數教職工贊成轉為公辦學校。
「轉制以公辦為主,民辦學校數量將嚴格控制規模。」杭州市教育局初教處處長蔣鋒說,轉為民辦學校涉及到誰來接盤、資產核定、教師身份等問題,「當然最好是大的國有企業、團體、公司來接盤,這樣對學校未來的發展也有幫助。」同時,他表示,本月底所有「國有民辦」學校的轉制方案都將確定。明年9月,所有學校將按照新的辦學體制正常運轉。
10月底,杭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按照公辦、民辦並舉,以轉為公辦學校為主的基本思路,對現有的「國有民辦」學校實施體制調整,2010年秋季開學後按照調整後的新體制運行。11月底前完成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目前,僅杭州六城區涉及改制的國有民辦學校就有20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