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發學校更名鳳翔學校 從國有民辦到國有公辦

2020-12-13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11日上午,海口市鳳翔學校舉行開學典禮暨揭牌儀式,這是海口市第一所由國有民辦轉為國有公辦性質的九年制學校。

  海口市鳳翔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97年的海南振發學校。去年10月,為了緩解府城地區學位緊張的壓力,經海口市人民政府同意,由瓊山區人民政府提前收回海南振發學校。

  今年1月,受瓊山區政府委託,瓊山區教科局與海南振發集團公司籤訂協議,將海南振發學校全部移交給政府。

  據介紹,振發學校由國有民辦轉為國有公立學校後,更名為海口市鳳翔學校。海口市鳳翔學校是瓊山區唯一一所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的公辦學校,佔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可為府城地區提供3600個學位,緩解該地區學位緊張狀況。

  由於是春季招生,海口市鳳翔學校生源未滿,目前擁有學生近900人,教職工72人。除了原海南振發學校的師生外,新學校大部分的師生從府城中學、瓊山僑中、瓊山一小、瓊山二小、瓊山五小等學位緊張的學校分流過來。

  瓊山區副區長吳其軍表示,為了緩解府城地區學位嚴重緊缺問題,海口市提前收回海南振發學校,將其由民辦學校轉為公辦九年制學校,新增學位3600個。同時,擴建瓊山三小、瓊山四小、瓊山五小,今年完成後將新增學位2000個。另外,無償劃撥10畝地,今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新建瓊山一小分校,計劃新增學位1500個。(記者 徐珊珊 通訊員 龍泉 特約記者 鄧玉娟)

從國有民辦到國有公辦

海口市鳳翔學校更名的背後


  在一陣響亮的鞭炮聲中,海口市鳳翔學校今天正式舉行揭牌開學儀式。告別12年民辦生涯,這所海口市第一所由民辦轉為公辦的學校,承載著海口市政府緩解府城地區學位緊張、提升片區教育品質的厚望。

  3000萬元提前收回振發學校

  經省教育廳批准,海南振發集團和原瓊山市教育局1997年聯合創辦海南振發學校,合作期限為25年,屬國有民辦寄宿制學校。

  根據辦學協議,學校辦學資金和21畝土地由振發集團提供,50畝土地由原瓊山市政府提供。學校設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及高中,實行董事長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近年來,隨著公辦學校學位的迅速增加、「兩免一補」政策的全面實施、政府不斷加大對公辦學校的投入,民辦中小學校的生源日趨減少,民辦學校招生競爭越來越激烈。昔日招生不愁的海南振發學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去年,由於海南振發學校經營困窘,加上府城地區中小學學位緊缺,經海口市人民政府授權,海南振發集團公司和瓊山區共同協商後決定,海南振發學校由瓊山區政府接管,由國有民辦學校轉為國有公立學校,更名為海口市鳳翔學校。

  去年,《海南振發學校債權債務清算公告》在海南日報刊發。債權債務清算後,海南振發學校今年正式告別了12年的民辦生涯。瓊山區政府向海南振發集團支付3000萬元作為提前解除合作辦學關係的補償。

  緩解地區學位緊張

  據介紹,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府城地區人口從1998年的10.28萬人增至目前的25萬人。10年間,雖然政府新建了瓊山二中和瓊山五小,府城城區學校建設依然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目前,府城地區擁有區屬中學3所,小學8所,府城轄區生源僅佔學校生源的一半。府城區屬學校不僅承擔著府城地區的義務教育,還要接收府城周邊農村地區和毗鄰市縣部分學生和農民工子女入學。

  記者在府城地區學校採訪時了解到,由於學位不足,許多學校都面臨著班額過大的問題。在海口市瓊山區第一小學五(6)班,記者看到,70餘平方米的教室裡坐滿了81名學生。班級課桌分成5組,每組2個學生,課桌之間的空間十分狹小。由於教室擁擠,第一排學生的座椅就擺在老師講臺下,最後一排學生座位緊貼著牆壁。

  瓊山一小教師吳向榮告訴記者,教室狹小、班額過大不可避免地給教學帶來了很多麻煩。課程改革要求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但是教室空間太小,學生又多,許多活動根本無法正常開展。

  海口市瓊山區副區長吳其軍表示,海口市鳳翔學校開學運行後,可為府城地區新增3600個學位,緩解該地區學位緊張狀況。

  計劃陸續收回國有民辦學校

  近年來,由於海口市政府不斷加大對公辦學校的扶持力度,海口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許多民辦學校生源不斷流入公辦學校。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到去年,海口市民辦中小學從103所減少到72所,相當於1年消失10所,民辦學校學位佔公辦學校學位的比例也從原來的30%降低到19%。

  海口市一家民校校長坦言,現在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上學,學生花費比過去少了很多,很多人都希望到公辦學校去。民辦學校面臨著師資流動和招生不足兩大困難,日子越來越難熬。

  海口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海口市鳳翔學校是海口市第一所由國有民辦轉為國有公辦的學校。隨著海口教育的不斷發展,海口市將不斷加大義務教育的基礎投入,計劃將一些國有民辦學校陸續收回轉為國有公辦,以滿足海口市民當前不斷增長的學位需求,提升海口教育水平。(記者 徐珊珊)


責任編輯:徐惠丹

相關焦點

  • 國有民辦學校「轉公」為什麼 這麼難
    這些學校的共同點是資源都是國有的且都是實施義務教育的。衍說,如果國有民辦之風盛行,將很難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純民辦教育中。社會資金將瞄準如何爭奪已經完成硬體建設的國有民辦學校,這對整個教育的發展很不利。國有民辦學校在經營中,承辦者為了追求利潤,對於硬體的投入也存在不足。2010年8月19日,中海怡翠學校從此變為公辦學校的身份。
  • 杭州國有民辦學校開始轉制
    杭州「國有民辦」學校轉制邁出實質性一步。今天,筆者從杭州市上城區初中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勇進中學確定轉為公辦學校,明年校址搬遷將停止招生,2011年起重新招生。這也是日前杭州市決定調整「國有民辦」辦學體制以來,第一所明確轉制方向的學校。
  • 杭州中小學體制調整 明年起「國有民辦」學校轉公辦
    中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記者張國亮)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3時50分報導,杭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出臺意見,提出對現有的國有民辦學校實施體制調整,推進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明年秋季起,「國有民辦」這一特殊的辦學體制明年起將退出杭州。
  • 明年起"國有民辦"學校轉公辦 杭州中小學體制調整
    「國有民辦」這一特殊的辦學體制明年起將退出杭州。昨天,杭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按照公辦、民辦並舉,以轉為公辦學校為主的基本思路,對現有的國有民辦學校實施體制調整,2010年秋季開學後按照調整後的新體制運行。
  • 浙江省將逐步取消「國有民辦」學校
    從浙江省教育廳了解到,該省已有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停止了收費招生。浙江省將逐步取消「國有民辦」學校。目前,省教育廳正在研究具體措施,適當時候將出臺相關文件。    國有民辦學校廣受質疑    國有民辦學校一直廣受質疑。
  • 杭州國有民辦學校18所轉公辦11所轉民辦(詳表)
    浙江在線·教育頻道12月29日訊(記者 王琴)今天下午,記者從杭州市中小學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城區29所「國有民辦」中小學體制調整方向確定,其中18所學校轉為公辦,11所學校轉為民辦。所有學校將於2010年秋季開學後按調整後新體制運行。
  • 浙江:將逐步取消「國有民辦」學校
    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27日電(記者謝雲挺)記者從浙江省政協獲悉,針對政協委員建議浙江省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的提案,最近,浙江省教育廳回復表示,浙江省已有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停止了收費招生。省教育廳還將積極建議各級政府逐步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     國有民辦學校一直廣受質疑。
  • 浙江將逐步取消「國有民辦」學校
    新華網杭州11月27日電(記者謝雲挺)記者從浙江省政協獲悉,針對政協委員建議浙江省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的提案,最近,浙江省教育廳回復表示,浙江省已有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停止了收費招生。省教育廳還將積極建議各級政府逐步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國有民辦」學校。
  • 國有民辦學校體制調整方案出臺 18所學校轉公辦
    除了初中和小學有3所高中也轉為公辦  在此次公布的大名單中,29所國有民辦學校中有18所轉為公辦,佔調整學校的一大半。而除了一直以來被家長關注的國有民辦小學和初中外,還有3所高中也同樣轉為公辦,它們是:源清中學、杭二中分校和杭四中分校。
  • 杭州國有民辦學校體制調整 18所轉公辦11所轉民辦
    杭州國有民辦中小學體制調整昨天公布結果:全市29所國有民辦中小學轉為公辦學校的18所,轉為民辦學校的11所,這些學校在明年秋季開學後按照新體制運行。轉制後的學區劃分和招生辦法,明年春季招生前公布。  西湖區教育局: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第一實驗學校  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  轉公還是轉民  29所學校「一校一方案」  杭州市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昨天召開情況介紹會,各城區經過認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按照公辦、民辦並舉,轉公為主的思路,提出了所屬「國有民辦
  • 臨海:「國有民辦」學校體制調整引熱議
    浙江在線04月25日訊近日,臨海論壇一熱帖,拋出了「國有民辦」學校是否應該參與體制調整、教師隊伍如何保持穩定等問題,在網民中發起投票。帖子發出後,引來一片熱議。  截至4月24日下午,已有440人參與投票。其中,61%的網友認為臨海「國有民辦」學校不存在改不改制的問題,現已按照民辦性質運行。
  • "國有民辦"學校憑什麼收取上萬元擇校費
    第二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然而,記者調查證實,南通的義務教育現實與該法規明顯相悖。  崇海中學即是在新《義務教育法》實施前不久,由原公辦學校南通中學(下稱通中)和南通市一中(下稱一中)兩校初中部合併而成的「民辦中學」。兩校初中部一直被當地人公認為全市最好的公辦初中。
  • 「國有民辦」學校憑什麼收取上萬元擇校費
    第二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然而,記者調查證實,南通的義務教育現實與該法規明顯相悖。  崇海中學即是在新《義務教育法》實施前不久,由原公辦學校南通中學(下稱通中)和南通市一中(下稱一中)兩校初中部合併而成的「民辦中學」。兩校初中部一直被當地人公認為全市最好的公辦初中。
  • 浙江國有民辦「第一中學」將逐步回歸公辦
    新華網浙江頻道6月17日電(記者 餘靖靜)浙江省教育廳16日宣布,建校45年的杭州外國語學校在改為"國有民辦"體制8年後,將逐步恢復其公辦身份。  "杭州外國語學校是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學校,調整其辦學體制旨在為規範全省基礎教育辦學秩序、營造學校之間公平競爭環境奠定一個基礎。"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緒培說。
  • 國有民辦改制上城區邁出第一步 勇進中學改為公辦
    近年來開元中學、清河中學遷建,杭六中、建蘭中學等學校改擴建、重建,無論在資金上、還是在課堂教學的研究上,上城區對初中教育的重視一直處於前列。昨天,上城區初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在各大城區仍在探討國有民辦學校改制方案的時候,上城又邁出第一步:將勇進中學改為公辦。
  •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怎能「國有民辦」!
    重點學校收費為何這麼高?  2000年,海南中學根據「國有民辦,整體承辦」的辦學方式,成立了海南實驗中學,實行自主招生、收費上學;2003年,海南華僑中學經海口市政府同意,利用學校的學農基地和學校的品牌,向銀行貸款9000萬元創辦了初中部。
  • 澧縣教育局關於對租用國有(集體)資產舉辦的民辦幼兒園改辦為公辦...
    澧教通〔2020〕36號縣直各中學,各鎮(街)學校、局直各學校、各民辦學校(幼兒園):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發〔2018〕39號)、省教育廳《關於統籌推進學前教育四項重點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0〕85號)、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明確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中公辦幼兒園和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兩項考評指標的通知》(湘教通〔2019〕329號)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事業單位設立登記辦法
  • 正澤學校校長李烈:國有民辦機制踐行基礎教育改革
    新華網深圳4月11日電(記者孫飛、趙瑞希)基礎教育的供給結構發生變化、國有民辦學校機制創新正不斷探索、大灣區基礎教育差異化需求空間廣泛……日前,正澤學校校長李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市民對教育均衡的需求日漸強烈,而基礎教育改革的「鯰魚效應」也正不斷出現。
  • 「國有民辦」校是非驢非馬的「怪胎」
    「國有民辦」,對許多人來說都不陌生,這種真國有、假民辦的「國有民辦」,不僅導致了優質公共教育資源的流失和分配不公,還將本應由公眾共享的公共優質教育資源異化成了誰出得起錢誰擁有、誰出錢多誰享受的高價教育。  實際上,學校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這種「國有民辦」的做法一直為社會所關注,也為各界所詬病。
  • 杭州民辦學校有編制老師要回公辦?教育局權威解答
    加強公辦學校在編教師到民辦中小學校任職任教管理。但現在一些民辦學校,公辦在編教師卻佔了不小比例,這也違背了《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精神。」該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從2012年開始,事業編制也在逐漸收緊。隨著人口增加、教育資源擴張,民辦學校佔用一定數量的公辦編制,而作為教育發展主體的公辦學校卻變得編制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公辦學校正常辦學。這也是國家規範民辦學校辦學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