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海口市鳳翔學校舉行開學典禮暨揭牌儀式,這是海口市第一所由國有民辦轉為國有公辦性質的九年制學校。
海口市鳳翔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97年的海南振發學校。去年10月,為了緩解府城地區學位緊張的壓力,經海口市人民政府同意,由瓊山區人民政府提前收回海南振發學校。
今年1月,受瓊山區政府委託,瓊山區教科局與海南振發集團公司籤訂協議,將海南振發學校全部移交給政府。
據介紹,振發學校由國有民辦轉為國有公立學校後,更名為海口市鳳翔學校。海口市鳳翔學校是瓊山區唯一一所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的公辦學校,佔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可為府城地區提供3600個學位,緩解該地區學位緊張狀況。
由於是春季招生,海口市鳳翔學校生源未滿,目前擁有學生近900人,教職工72人。除了原海南振發學校的師生外,新學校大部分的師生從府城中學、瓊山僑中、瓊山一小、瓊山二小、瓊山五小等學位緊張的學校分流過來。
瓊山區副區長吳其軍表示,為了緩解府城地區學位嚴重緊缺問題,海口市提前收回海南振發學校,將其由民辦學校轉為公辦九年制學校,新增學位3600個。同時,擴建瓊山三小、瓊山四小、瓊山五小,今年完成後將新增學位2000個。另外,無償劃撥10畝地,今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新建瓊山一小分校,計劃新增學位1500個。(記者 徐珊珊 通訊員 龍泉 特約記者 鄧玉娟)
從國有民辦到國有公辦
海口市鳳翔學校更名的背後
在一陣響亮的鞭炮聲中,海口市鳳翔學校今天正式舉行揭牌開學儀式。告別12年民辦生涯,這所海口市第一所由民辦轉為公辦的學校,承載著海口市政府緩解府城地區學位緊張、提升片區教育品質的厚望。
3000萬元提前收回振發學校
經省教育廳批准,海南振發集團和原瓊山市教育局1997年聯合創辦海南振發學校,合作期限為25年,屬國有民辦寄宿制學校。
根據辦學協議,學校辦學資金和21畝土地由振發集團提供,50畝土地由原瓊山市政府提供。學校設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及高中,實行董事長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近年來,隨著公辦學校學位的迅速增加、「兩免一補」政策的全面實施、政府不斷加大對公辦學校的投入,民辦中小學校的生源日趨減少,民辦學校招生競爭越來越激烈。昔日招生不愁的海南振發學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去年,由於海南振發學校經營困窘,加上府城地區中小學學位緊缺,經海口市人民政府授權,海南振發集團公司和瓊山區共同協商後決定,海南振發學校由瓊山區政府接管,由國有民辦學校轉為國有公立學校,更名為海口市鳳翔學校。
去年,《海南振發學校債權債務清算公告》在海南日報刊發。債權債務清算後,海南振發學校今年正式告別了12年的民辦生涯。瓊山區政府向海南振發集團支付3000萬元作為提前解除合作辦學關係的補償。
緩解地區學位緊張
據介紹,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府城地區人口從1998年的10.28萬人增至目前的25萬人。10年間,雖然政府新建了瓊山二中和瓊山五小,府城城區學校建設依然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目前,府城地區擁有區屬中學3所,小學8所,府城轄區生源僅佔學校生源的一半。府城區屬學校不僅承擔著府城地區的義務教育,還要接收府城周邊農村地區和毗鄰市縣部分學生和農民工子女入學。
記者在府城地區學校採訪時了解到,由於學位不足,許多學校都面臨著班額過大的問題。在海口市瓊山區第一小學五(6)班,記者看到,70餘平方米的教室裡坐滿了81名學生。班級課桌分成5組,每組2個學生,課桌之間的空間十分狹小。由於教室擁擠,第一排學生的座椅就擺在老師講臺下,最後一排學生座位緊貼著牆壁。
瓊山一小教師吳向榮告訴記者,教室狹小、班額過大不可避免地給教學帶來了很多麻煩。課程改革要求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但是教室空間太小,學生又多,許多活動根本無法正常開展。
海口市瓊山區副區長吳其軍表示,海口市鳳翔學校開學運行後,可為府城地區新增3600個學位,緩解該地區學位緊張狀況。
計劃陸續收回國有民辦學校
近年來,由於海口市政府不斷加大對公辦學校的扶持力度,海口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許多民辦學校生源不斷流入公辦學校。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到去年,海口市民辦中小學從103所減少到72所,相當於1年消失10所,民辦學校學位佔公辦學校學位的比例也從原來的30%降低到19%。
海口市一家民校校長坦言,現在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上學,學生花費比過去少了很多,很多人都希望到公辦學校去。民辦學校面臨著師資流動和招生不足兩大困難,日子越來越難熬。
海口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海口市鳳翔學校是海口市第一所由國有民辦轉為國有公辦的學校。隨著海口教育的不斷發展,海口市將不斷加大義務教育的基礎投入,計劃將一些國有民辦學校陸續收回轉為國有公辦,以滿足海口市民當前不斷增長的學位需求,提升海口教育水平。(記者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