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夕文化之鄉」溫州洞頭七夕民俗風情節開幕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溫州8月26日消息(謝夢潔 魏煒 通訊員邵康妍王從華莊海文金向春)8月25日,「民間民俗·多彩浙江」2020中國·洞頭第十三屆七夕民俗風情節在溫州洞頭舉行。這次活動以「祈福 感恩 快樂成長」為主題,設置成人禮儀式、民俗風情晚會、感恩福宴、七夕狂歡節等活動項目,將傳統民間民俗與海島夜遊體驗相結合,進一步凸顯「中國七夕文化之鄉」內涵,展現洞頭七夕特色,傳承保護優秀民俗文化。

據介紹,洞頭七夕民俗活動起源自閩南地區的七夕節「作十六」成人禮,是海島民眾在農曆七月初七,設置七星亭祭拜七星夫人為孩子祈福,並舉行成人儀式的傳統節慶活動,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09年洞頭七夕活動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2014年洞頭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七夕文化之鄉」。

當天舉行的七夕成人禮大型祈福儀式,是此次活動的重頭戲。儀式以七夕謠開場,舉行誦祝文、少兒集體祈福、成人宣誓、焚七星亭等祈福環節。16歲少年成人集體宣誓並向父母深鞠一躬,感恩父母養育之情。青少年許妮可開心的說:「跨過了狀元橋,就覺得儀式感很重。今後人生路上,會因為這次儀式,讓自己更成長一步,會對自己更加負責,更嚴格的監督自己。」

整場成人禮充滿儀式感,各個環節承載著家長對孩子們滿滿的愛與祝福,還有感恩教育等內容,鼓勵孩子們做一個知禮、感恩、明責、篤志的人。家長龔仁光告訴記者:「我覺得這個活動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大人來說,給孩子非常好的一種文化禮儀的教育薰陶,對孩子來說,也是在人生的重要節點和起點,對未來和傳統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工作,對祖國的擔當方面,都能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裡面。」

伴著煙花和音樂,2020中國·洞頭第13屆七夕民俗風情節正式啟動。隨著「感恩福宴」鑼敲響,一道道極具漁家特色的菜餚讓1000多名遊客品嘗地道的海島風味。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 洞頭第12屆七夕民俗風情節本周三上演
    8月5日下午,「2019中國·洞頭第12屆七夕民俗風情節」新聞發布會在東屏街道東港社區召開。記者了解到,本屆七夕民俗風情節將於8月7日—8日舉行,將為市民帶去一場獨具海島民間文化特色的七夕民俗盛宴。洞頭七夕民俗活動源自閩南地區的七夕節「作十六」成人禮,是海島民眾於農曆七月初七設置七星亭、祭拜七星夫人為孩子祈福和舉行成人儀式的傳統節慶活動。不同於全國其他區域的七夕節以「愛情」為主題,洞頭的七夕歷來以「成人節」為特色。
  • 這裡的七夕不一樣 洞頭七夕節綜述
    現轄5街道1鎮1鄉(包括靈崑街道),103個村居(社區)(其中行政村93個、社區7個、居民區3個),戶籍人口15.31萬(4.98萬戶)。洞頭居民多為閩浙沿海地區移民後裔,方言以閩南話和溫州話為主。洞頭大約在7000年前的一次海侵始與大陸分離,形成現在的洞頭列島。洞頭縣屬海島丘陵地形。最高點海拔391.80米,山脈大體為東西走向。島岸多天然港灣和灘涂,各島之間有不少宜於通航的水道。
  • 韓國EBS聚焦洞頭民俗文化
    韓國EBS聚焦洞頭民俗文化2013年08月07日 15:07:54來源:核心提示:霓嶼灘涂泥艋、東岙七夕成人禮、東沙媽祖盛典……8月1日上午,來自韓國EBS電視臺的《世界文化紀行》欄目組工作人員,遠赴我縣開展為期四天的旅遊專題片拍攝,為該欄目的《浙江民俗》四集紀錄片的第一集
  • 各地開展「七夕」主題活動 精彩民俗傳承節日文化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馬上就要到了,為了慶祝牛郎織女相會日,各地相繼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精彩活動,除了帶讀者感受平凡夫妻、老兵等的愛情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舉辦各類民俗文化活動,讓大家身臨其境,就像穿越到古代一樣,體味了一把七夕節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
  • 溫州這個村上榜這份「美麗名單」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60個,其中,溫州洞頭區東岙村成功上榜!取海洋沙灘休閒產業之「動」,融合古漁村民俗文化傳承之「靜」,東岙村開發了海釣、沙灘騎行、沙灘音樂節、海上快艇、美食、民宿、酒吧、文創體驗等10餘種旅遊產品,洞頭10餘條旅遊路線經由東岙村。目前全村共發展民宿72家,漁家樂餐飲13家,漁家商店28家。
  • 關於七夕節的七個民俗活動,你知道幾個?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等等。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這個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小時候我們就不知聽過多少遍了。傳說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和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共結百年之後的時候,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活動,你知道幾個呢?一,乞巧活動。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 七夕節是什麼節?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七夕名稱有哪些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為什麼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七夕名稱有哪些  七夕是我國的情人節,那麼大家知道七夕是幾月幾日嗎?相信大家都知道七夕是在什麼時候吧,那麼什麼是七夕節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
  • 從乞巧節到中國情人節,淺談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七夕節的文化重構
    導語:一年一度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節馬上就要來臨了,情侶們忙著給對方準備節日禮物,商家則忙著借節日之機大搞促銷優惠活動。有時候突然就有了這樣的疑惑:七夕節起源於何時?是慶祝什麼的節日?為什麼現在好多人又叫七夕節為「中國情人節」或者「七夕情人節呢?」帶著這些疑問,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七夕——這個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的起源和歷史演變吧。
  •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我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更勝於今天。
  • 七夕節的傳統民俗知多少?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
  • 七夕2019年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具體時間七夕的起源簡介
    2019年七夕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七夕禮物了,但是也有些人不知道七夕的具體時間,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七夕是哪天?七夕具體時間  七夕的來源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2019年七夕是幾月幾日_七夕節具體時間_七夕的起源簡介
    2019年七夕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七夕禮物了,但是也有些人不知道七夕的具體時間,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七夕是哪天?七夕具體時間   七夕的來源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七夕乞巧節·石家莊民風民俗
    #城市集結令#七夕乞巧節·石家莊民風民俗七夕乞巧節在石家莊地區並不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之所以向大家介紹,是筆者本人特別看重這一傳統節日。作為一名女孩,在懵懂懷春之時,就嚮往著那些美好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之一,從小就聽著這個故事長大。
  • 北京民俗博物館七夕節投針乞巧憶傳統
    昨天,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系列文化活動,通過線上直播與線下觀眾體驗傳統民俗場景復原、乞巧遊藝會、詩情七夕等,讓人們沉浸在這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裡,品味精巧別致的傳統節俗。七夕當天,關閉多時的月老殿重新開放。但見「來廟前獨一無二,進殿後無獨有偶」楹聯懸於殿前,豔麗的紅線置於案上。一些期盼兒女能有幸福姻緣的老人紛紛前來求取紅線,圖個好彩頭。七夕夜拜織女場景也現場復原。只見牛郎織女掛像前的香案上,擺放著茶酒、瓜果、鮮花、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供品,呈現出舊時過七夕的場景。
  • 同心小鎮打破「鎮」域概念 洞頭全域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敲定
    近年來,洞頭區充分發揮與臺灣地緣相近、語言相同、人文相親的優勢,藉助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重點平臺優勢,全方位開展文化、旅遊、經貿、基層、青年交流活動,高規格承辦首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連續九年舉辦媽祖平安節,連續十年舉辦七夕民俗風情節。2018年接待臺灣各界代表超3000人次,媽祖文化節交流活動成為我省最具影響力的民間信俗文化活動之一。
  • 青島市北區延安路街道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民俗文化活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5日訊 為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七夕節」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青島市北區延安路街道在「七夕節」來臨之際,舉辦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與轄區居民們過一個有意義的「七夕節」。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 評論:「七夕節」爭議的文化焦慮
    然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祁慶富指出:「最早的七夕節是兒童節,它可以變,但是你說它變成女人節、姑娘節也可以,現在倒好,變成情人節,這個東西就有點亂套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表示,「七夕不是情人節,是真正的女兒節。」  「七夕節」雖然是我國地地道道的傳統節日,但似乎越來越缺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味道,越來越像西方舶來的「情人節」,商業味也越來越濃鬱。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延續「七夕節」背後的文化內涵
    今天,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節。時至今日,在很多人眼裡,七夕節還被僅僅視為「中國情人節」,「七夕文化」被「愛情經濟」所裹挾,七夕節的「時代魅力」無法完美彰顯,其文化內涵的發掘、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民俗傳承情意濃,傳統文化煥新彩。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