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報告:只有「中國製造」失敗,才能讓「德國製造」受益

2020-12-25 海峽快訊

近幾年來,由於美國等國家所採取的行動,導致相當一部分西方國家在對華態度上都變得有些極端,而這樣的情況對於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以及合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卻傳來了一項重要消息,中國和歐盟方面的中歐投資協議在談判過程中出現了重大突破,雙方或許此後能夠正式達成共識。

德國報告表示:「中國製造」失敗才能讓德國受益

但隨之而來的,德國在談判過程中也試圖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選擇向中國進一步施壓。要知道,德國一直以來在機械產業方面的水平都是相當出眾的,而中國這樣的大國對於德國來講,更是一片十分重要的市場。

德國此前的一份報告更是強調,對於德國的機械工程行業而言,中國是美國之外最為重要的一片市場,目前其產量的11%都輸送往中國。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境內現在活躍著850家來自德國的機械工程公司,而大量的德國企業也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同樣的,在這份報告中德國方面表示,針對目前的情況,只有「中國製造」面臨失敗,才能夠讓「德國製造」收穫最大的利益,因為現在對於德國的機械工程產業來講,中國不僅是最大的市場,中國的企業同樣是最為強大的競爭對手。此前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的一份報告,更是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了預測以及判斷。

針對未來的情況進行了預測

在這份報告中表示,倘若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製造」能夠取得全方位的突破和成功,那麼這樣的情況也會讓中國對於海外技術的依賴性大幅度下降,對於德國的機械製造業來講,中國市場份額的減少,將會導致其市場出現十分明顯的下滑,其年出口量甚至下降到130億歐元,要注意的是,德國在2019年的出口額為180億歐元。除此之外,隨著中國在這一行業的不斷發展,不僅會導致德國在中國市場不斷萎縮,甚至需要面臨來自中國對手的強力競爭。

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如今德國為了面對這樣可能出現的情況,已經開始尋找其他能夠替代中國的市場,而且為了保證德國在機械製造業佔據的市場份額,在針對中歐投資協議進行談判的過程中,試圖向中國施加壓力,進而給自己爭取更為自由的市場準入條件。

相關焦點

  •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到底哪個更勝一籌?
    單純從製造業規模來看,中國的工業產值和製造業增加值明顯要比德國高出很多,比如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要比德國多出3200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中國製造業增加值是德國的5倍左右。由此可見,如果從規模製造上來看,中國比德國強得太多。不過,如果從其他幾個緯度來拿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相比較,中國製造又比德國製造落後很多。
  • 三問「德國製造」
    「德國製造」還能信嗎?德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曝出醜聞,讓「德國製造」蒙羞,同時也為當地製造業敲響了警鐘。大眾公司的失信行為不僅招來廣泛譴責和質疑,也正將「德國製造」拉入全球性的信任危機。德國質量協會執行董事赫伯特·施瑙貝爾說,德國製造業的基礎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它們才是支撐「德國製造」這一品牌的關鍵力量,少數大型企業並不能完全代表「德國製造」,大眾也只是大型企業中的個例,「絕大多數德國製造企業是『乾淨的』,在國際交往中是可靠的」。德國質量協會地區業務負責人佐默霍夫指出,德國目前仍有許多傳統的小型家族企業。
  • 德國想拋棄「中國製造」,而企業家則表示中國製造太好完全離不開
    中新社·華輿訊 據德國生活報報導 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國際貿易受到激烈震蕩,對於依賴中國生產的歐洲和美國,影響尤為明顯。德國《世界報》在今天的頭條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製造」在德國價值幾何》的文章,希望為擺脫「中國製造」尋找一條出路。文章寫道:「幾十年來,德國在進口商品方面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崛起。
  • 中國製造+德國品質:投資德國正當時?
    ——在歐洲大陸,德國無疑是歐盟區經濟的領跑者。近年來,中國企業併購德國「隱形冠軍」們漸成趨勢。「向世界出發·2013企業國際化新挑戰」第六站,筆者來到了德國考察採訪。  一個技術精湛,一個市場廣闊,互補的中德企業合作漸入佳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合反應?併購德國企業有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
  • 「德國製造」曾經是價廉質劣的代名詞,為何如今成為世界的標杆?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曾經一度被嘲諷山寨、劣質,但是現在Made in China享譽世界。到了19世紀70年代,德國才搭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班車,開始勞動密集型的外向經濟,也就是利用國內廉價的勞動力,生產產品出口國外。但是剛開始德國工業羸弱,製造的產品怎樣才能佔有市場?德國人的答案是:山寨。
  • 從KNIPEX工具看德國製造
    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都有著對德國製造的品質崇拜。德國品牌的BBA汽車在中國熱銷、德國機械在中國有良好口碑,對德國品質的崇拜甚至製造出青島德國下水道的油紙包神話。當然,神話是假的,但是德國製造品質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於德國製造,北京作家薩蘇說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 油布包裡的德國製造
    於是,1871 年,德國正式廢除了行會學徒制度,開始利用貿易保護政策,全力扶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外向型經濟。 就像一個世紀後的中國製造,德國產品很快就臭名遠揚。 短短幾年後,「德國製造」就在 1876 年的美國費城世博會上遭遇了第一次慘敗。
  • 德國製造的發展經驗及啟示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張航燕、江飛濤  1980年以來,德國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佔有率總體呈現出波動中走低的趨勢,但整體國際競爭力小幅提升。諸如此類的小企業在德國至少有1200家,並且這些小企業不但技術精良,而且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較強,因而長期在細分市場保持全球領導的地位。細分行業的工藝和技術非常複雜。拿縫製設備行業來說,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只能製造出4000轉至多4500轉水平的設備;只有德國的高檔機才能達到5000轉的水平。雖然只有500轉的差距,但整個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的孩子,從小就拉開距離
    社會競爭越來越大的當下,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讓孩子輾轉於各個補習班、興趣班 。但是沒有「起跑線」概念的德國家長,卻輕輕鬆鬆就讓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領跑」,中國孩子差在哪兒?「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深入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孩子從一生下來就被迫跟人作比較。
  • (你好德國)說起「中國製造」,德國人最怕什麼?
    (原標題:(你好德國)說起「中國製造」,德國人最怕什麼?)in China」(中國製造)的含義差不多也經歷了這個反轉過程
  • 德國留學 機械製造專業介紹
    從原始的蒸汽機和手工作坊裡的金屬加工到今天的自動化、數控,機械製造業已經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大學、研究機構不斷推動了機械製造的發展。德國各個工業大學的機械製造專業無疑又是其中的翹楚。
  • 德國製造背後的工業體系介紹
    圖1:德國質量基礎設施要素   質量基礎設施也是德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去壁壘和摩擦中爭取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只有通過國際認可的產品要求和合格評定程序,才能為跨境銷售產品並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兼容性。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估和仿真模型研究、行業產品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估理論及實踐研究、企業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技術與效能評估研究、效能與市場監管問題研究都是中國急需且必須做好的事情。與國際標準機構、認證機構、計量機構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和標準和諧,也將為中國製造在未來變成如德國製造一樣的金字招牌鋪平道路。
  • 德國製造的側面,技術工人的薪水
    髒累的工作環境、狹窄的交際面、勉強溫飽的工資,都讓年輕人逃離工廠,逃離中國製造。一個成熟的技術工人需要十年的培養,沒有成熟的技術工人,很難有出色的中國製造。現狀是,中國製造的成熟技工缺口越來越大,這一行正在慢慢失血。作為製造業強國,德國的技術工人待遇怎麼樣,德國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是怎樣的,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
  • 分享會 | 匠心精神與德國製造
    分享會 | 匠心精神與德國製造在國際上,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很快會聯想到「德國製造」。德國人的嚴謹性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著實令人敬佩,德國製造的自動化、標準化和流程化水平之高令人讚嘆。去年,管理諮詢公司Globeone對中國消費者進行的「德國品牌形象」調查顯示,來自中國的受訪者對德國品牌有著非常正面的評價,87%的消費者都表示「非常喜歡」或「喜歡」德國品牌。那麼德國品牌的強大生命力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孕育出來的?為何德國產品可以成為質量與信譽的代名詞?
  • 少兒英語培訓,德國製造!
    都說什麼東西打上德國製造的標籤,產品的品質就有了保障,這次我們引進了德國製造的少兒英語培訓品牌。很多人會問,作為英語為非母語的國家,能教好英語嗎?這個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只有非母語國家才更了解學好英語的難點以及如果正常有效地學好英語。
  • 德國製造唯獨缺少電視:原因讓人崩潰
    說到「稱霸製造業」,不得不提到兩個國家,中國首當其衝,堪稱製造業大國,世界工廠。然而談到製造業強國,德國毫無疑問舉世無雙,以品質聞名天下,當之無愧處在製造業食物鏈的最頂端。德國製造在汽車、醫療、工業領域的造詣無需多言,在家電產品當中也有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美諾、利勃海爾、博世、西門子等等。
  • 環球時報:從「油紙包零件」謠言看「德國製造」神話
    有調查稱,全球8成消費者認為,「德國製造」是高質量、信得過的產品。但其實,「德國製造」並非一開始就代表質量上乘,而是通過實施強調質量和「量身定做」的戰略崛起的。現如今,雖然「德國製造」仍享譽世界,但在一些德國媒體看來,「中國製造」正在質量競賽中大步追趕。而且,在全球消費者更注重價格的時代,「德國製造」還面臨著「高價危機」。
  • 「Made in china」德國走紅記:長虹電源如何打造中國製造「黃金...
    一說起「Made in Germany」,也就是「德國製造」,一般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豎起大拇指,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似乎一提起德國製造,就代表著國貨難以企及的高度與品質。但就在近期,一則德國當地媒體刊出的新聞引發中國網友的圍觀,在「Made in Germany」的「故鄉」,「Made in china」引發了一波熱議與讚譽的高潮。眾所周知,雖然身為傳統工業發達國家,但德國的自身能源儲備較為匱乏,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進口達90%以上。也正是有鑑於此,為加速實現能源轉型,德國一直是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
  • SevenMaxX淺談德國製造的理念與經驗
    SevenMaxX賽文麥柯斯作為德國知名營養補劑與保健產品品牌,不僅僅為廣大運動和健身愛好者提供源於德國本土的優質運動補劑產品,同時針對普通人群例如老年人、兒童、男性及女性消費者提供針對性營養補劑產品,致力於提升廣大消費者營養與健康水平,不僅是為運動員及健身愛好者同時也為廣大具有營養補品需求的人們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
  • 德國製造為什麼這麼強?
    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大學畢業生白領的平均年薪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則是35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遠高於普通公務員,甚至高過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