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作家,「暗黑美學大師」澀澤龍彥的代表作之一;
打開這本書,就像進入了一家神奇的植物博物館,是進入充滿魅力又眼花繚亂的澀澤世界的絕佳入口;
從植物切入,深入到一個植物版《山海經》般的幻想世界之中;
��
這本書適合誰讀?
喜愛植物的人;
日本文學愛好者;
熱衷幻想,喜歡對著植物發呆的人;
��
我
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
日常生活裡,你有關注過植物嗎?
我們的生活,總不免要與植物打交道:節日時送伴侶的玫瑰、養在陽臺上觀賞的多肉、用來表達喜慶的花卉、馬路邊上的楊樹或梧桐……
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永遠只充當著背景與配角,以至於有時候,我們都忘記了,植物也是一種生命的存在。
甚至,它們也有自己的「王國」。
日本著名作家,「暗黑美學大師」澀澤龍彥在這本書裡,用我們常見的植物作為發散,自小見大,旁徵博引,用他豐富的知識和智慧,延引出一個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以及關於植物的幻想。
作者藉助時間上的差異,回溯眼前之物曾經的名字,以及相關的典籍、傳說;或者是以眼前之物名字曾經的指代出發,引出對更多植物乃至歷史事件的討論。
他用文字,告訴讀者,所謂有趣的靈魂,就是能在這些日常不為所察的事務中,找到真正的樂趣。
如果你從未認真觀察過植物,我推薦你用這本書,打開一個你從未正視過的新世界大門。
對《巴比倫空中花園》感興趣的「書米」
可以點下圖購買
��
��本書目錄
太古的植物
植物界的伊卡洛斯
弗洛拉幻想
厄洛斯與弗洛拉
花
植物的性
弗洛拉逍遙
(水仙 山茶 梅 堇 鬱金香 金雀花 櫻 紫丁香 鳶尾花 牡丹 朝顏 耬鬥菜 向日葵 葡萄 薔薇 時鐘草 紫陽花 百合 合歡 罌粟 紅番花 秋英 蘋果 菊 蘭)
藥草與毒草
琥珀
銀蓮花與番紅花
香料
曼陀羅草的幻想
東西庭園譚
理想的庭園
噴泉奇譚
巴比倫空中花園
從毒草園到現代化學
愛的植物學
初出一覽
��本書試讀
太古的植物
在我家的庭院中,木賊草成片地發芽,開始噌噌地往上長。還有遠離草叢的獨一枝,孢子令人意外地會飄散到很遠,就這麼晃晃悠悠地獨自生長。
它們毫不客氣地侵入草坪中,而我對於這奇妙而原始的植物不無喜愛,便任由它們這樣生長,不做修剪或割除。
看了《倭漢三才圖會》才得知木賊草屬於「溼草」這一類別,而且很久以前我就發現,庭院中手水缽下方等處都會長出木賊草,便認為這是喜歡潮溼環境的植物,然而似乎並非如此。因為就在我眼前,它們正在光照充足的草坪中勃然生長。
木賊草、杉菜、羊齒草、蘇鐵等所謂的裸子植物或隱花植物,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植物種類。要說為何如此喜愛,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是古老的植物。
那麼,我又為何會喜歡古老的植物呢?要說明清楚有些困難,終究是為了滿足我的某種地質學和考古學式浪漫主義吧。我也實在想不出別的原因了。
翻開關於地球歷史的書籍,經常會看到巨大的爬行動物在大地上遲緩移動的畫面,地面上水氣氤氳厚重,而如同幽靈般的羊齒草便茂盛繁密地生長在水邊。
實際上,羊齒草、木賊草等蕨類植物比爬行動物更古老,早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或石炭紀就已出現在地表上。也就是說,它們是地表植物的元祖。
在遠古時代繁盛一時,如今卻默默地在毫不顯眼之處生長,讓人不由覺得它們就是植物界的沒落貴族。我在前文提到的考古學式浪漫主義,便包含了這樣一種感覺。
在石炭紀,地球經歷空前發展,地表出現了蒼翠茂盛的森林。其中被認為是如今羊齒草和木賊草祖先的鱗木和蘆木,其樹幹高達三十米,莖部直徑可達兩米,這一異乎尋常的景象,即便只是在腦中構想,就足以讓人愕然。
在我家庭院中生長的這些僅僅五十釐米高、有著可愛模樣的木賊草,將它們就這樣拉伸至大約六十倍的高度,那又會是怎樣的情景?
木賊草與土筆草(問荊)的相同之處在於莖部頂端有孢子囊,孢子便是從這裡被風吹散在空中的。巨大的孢子囊被風吹過後,無數的孢子同時從三十米高的大樹頂端上落下,想必是一番壯觀景象吧。
屬於隱花植物的羊齒草和木賊草,因其普通的外觀,極少被詩歌頌詠,不過有一首是我非常喜歡的。那是法國當代詩人弗朗西斯·蓬熱的詩作:
在羊齒草茂盛而美麗的嫩芽叢影下,我是否正望向巴西的風景?
沒有支撐的主幹,沒有層疊的枝條。只有被陳年朗姆酒浸潤的地上,不斷堆積的各種葉子。
發芽期惶惶悸動的莖,如失去保護者的神奇童女。隨後,各自遮掩三分之二的天空,失去一切控制的檳榔樹那巨大的飽滿。
(阿部弘一 譯)
在考古學式的浪漫主義之外,不開花且幼嫩的蕨類植物,總給人一種純潔的印象。超現實主義詩人安德烈·布勒東則寫道:「清晨,看見女人羊齒草般的雙眸,在一個世界上開啟。」紫萁或蕨菜給人東洋的感覺,而羊齒草多少有些歐洲風、西洋樣式的感覺。
說到土筆草(問荊),情況又大為不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大概是源自土筆草頂端部分的造型。土筆草具有某種大巧若拙的俳句意境,或者說富有禪意。它不僅富有東方氣息,甚至還在人們心中留下了詼諧的印象。
在向畫家好友池田滿壽夫的夫人解釋土筆草是怎樣一種植物時,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她是美國人,從來沒見過土筆草。
即便我翻出百科辭典,或者畫畫進行說明,她依然無法明白。情急之下,我甚至給出「pencil of earth」(土地的鉛筆)或者「brush of earth」(土地的畫筆)之類的解釋,這樣一來她就更不明白了。
在我的想像中,紐約顯然沒有很多土筆草,閱讀歐洲的文學作品時,其中出現的也多是杉菜,從未見過土筆草這個詞,這大概也是因為我的閱讀量不夠大吧。
從植物學角度而言,杉菜和土筆草屬於同科植物,有著營養枝和可育枝(孢子莖)之分。除此之外,就如同日本的「土筆」一般,配上一些優雅的名稱也很好。
每年春季來臨之時我都會非常期待,因為能從自家房子後面的空地採摘很多土筆草做成下酒菜。這也是與木賊草同一科的植物,曾經是高達三十米的雄偉植物,是植物界的王者,思及此,我便會生出些許奇妙感受。
比較大小完全是相對而言的,或許在這三十億年間,木賊草完全沒有變化,其他所有的東西卻在一點點變大。這麼想也並無不可吧。
即便是在我家庭院裡的木賊草,只要湊到近處,凝心聚神地仔細觀看,也能像是通過顯微鏡觀察跳蚤的剖面一般,眼睜睜看著它神秘地不斷擴大。
而那個時刻,我仿佛變身三億年前的三葉蟲,切實地擁有了那個微小至極的存在的視野。
編輯|輕濁
原標題:《每日新書 | 這部植物版《山海經》,幫你打開一個從未注意過的新世界大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