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信號別忽視!最年輕的患者才26歲,腦卒中不再是「老年病」

2020-10-30 揚眼

腦卒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腦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腦梗死),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經濟負擔的「五高」特點。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當天上午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舉辦義診,向公眾科普腦卒中的相關知識。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徐運主任團隊向社會大眾發出呼籲:「抗擊腦卒中,要從現在做起,從『早』做起!」

最年輕的卒中患者才26歲

近年來,腦卒中已成為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 2018》中指出,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

有些人誤以為,腦卒中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其實並不然。徐運主任介紹:「隨著高血壓發病年齡向下走,年輕人、中年人患腦卒中的病例也逐漸增多;特別是工作高強度、高壓力的人群。」在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今年接診的病人中,最年輕的患者才26歲。

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我國10%到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歲之前就發病了。有先天性顱內血管畸形、血液系統疾病、房顫等心臟疾病的年輕人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如果不注意早期診治,腦卒中發生的機率會大大增加。李敬偉主任指出:「除重視先兆症狀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效控壓、降糖、調脂和戒菸等,才能有效遠離腦卒中風險。」

突然性的症狀是危險信號

腦卒中兇險,但也並非「卒不及防」,腦卒中可防可治!高危人群對腦卒中不了解、不重視、不幹預,甚至突然發病也無法正確識別,才是導致腦卒中發病後無法得到及時救治的根本原因。

以急性腦梗死為例,它是指腦血供突然中斷後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當突發急性腦梗死時,神經元將會以每分鐘190萬個的速度死亡,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嚴重時可致殘或致死。當急性腦梗死不幸降臨時,對患者而言,每分每秒都異常寶貴,快速識別症狀時中風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贏得搶救時間的關鍵。

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偏身無力、言語不清、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應高度懷疑腦卒中,並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送至附近有腦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而不是留在家裡自行觀察,更不能反覆找親朋好友協商,貽誤最佳的救治時機。

徐運主任強調:「抗擊腦卒中不只是專業醫護人員的事,而是一項需要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長期項目——只有不斷提高大眾識病意識,聯手相關機構縮短送醫救治時間,並且通過專業培訓持續普及先進的腦卒中救治手段,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改善更多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

救治腦卒中越早越好

腦卒中的救治是一場和死神的賽跑,高效診療尤其重要。鼓樓醫院作為江蘇省唯一的腦血管病診療中心,神經內科作為江蘇「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推廣應用了國際新的救治理念、優化卒中綠色通道的建設和卒中救治流程,已經逐步形成了兩小時救治圈。在鼓樓醫院,腦卒中疑似患者一旦接診,在30分鐘內就能確診並獲得相應的救治。2020年截止目前,該院已成功挽救近300位腦卒中患者的生命。

與此同時,2015年以來鼓樓醫院與30家基層醫療單位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區域協同的醫療合作模式。醫院藉助集團平臺、對口支援平臺、南京市暨鼓樓醫院遠程醫學會診中心、南京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平臺等,幫助受援醫院全面提升綜合水平,使得南京周邊超過千萬的蘇皖居民能夠就近就醫,為當地腦卒中患者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治療時間。

鼓樓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李敬偉介紹,救治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關鍵在於儘早開通閉塞血管、恢復血流以挽救殘存的腦組織。除基礎的藥物溶栓,機械取栓是目前最先進的療法之一,在開通的成功率、精準性,治療時間窗方面優勢顯著,為這類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指南將支架取栓作為最高級別推薦,成為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主流。機械取栓療法的一項重要技術——SWIM技術,就是以支架取栓為基石,聯合導管近距離接觸抽吸, 從而實現「支架抓取」和「導管抽吸」的雙重機制的綜合治療技術,具有高效、安全及快速的特點,極大提高了機械取栓的效率。

通訊員 柳輝豔 徐高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蘇雲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老年病找上年輕人 心臟小孔沒有閉合引發腦卒中
    心臟小孔沒有閉合居然引發腦卒中!吳先生今年25歲了,從事行政工作。前幾天他正在上班,突然感到左側手腳麻木無力,立即被送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就診,經過CT排除腦出血,初步診斷腦梗塞。吳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年紀輕輕,怎麼會突然就得了這樣的病?經過排查,常見病因一一排除,那麼為何會發病呢?
  • 冬季腦卒中高發,如何遠離它?泰州市人醫專家支招
    腦卒中不再是一種老年病,《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9》顯示,40歲以下的居民卒中綜合標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推算這些居民卒中現患病人數1318萬,每年190餘萬人因卒中死亡。前不久,市人醫神經外科丁鴨鎖博士就接診了一名35歲的男性患者,送至醫院時身體一側已偏癱,情況緊急。
  • 「120」法自測腦卒中 小心不被當回事的禁區誘發悲劇
    原標題:老年病心梗為何纏上年輕人新年伊始,一則令人惋惜的消息傳來。《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現年25歲的孫僑潞意外死於心肌梗死。消息一出,大家在震驚之餘,也把焦點再次聚集在這些越來越年輕化的心腦血管疾病上。
  • 記住「FAST」口訣 判斷預警腦卒中
    對於腦梗死患者來說,溶栓和介入取栓都有時間限制,只有在剛發病的幾個小時內進行才有效,如果時間耽誤過長,患者腦細胞就會壞死,再行治療很難有好的效果。   臨床上,突發腦卒中的黃金搶救時間是發病後的3小時內進行溶栓治療,如果超過3個小時以上,患者就可能出現相應面癱、失語、肢體偏癱等症狀。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發病後3小時內被送到醫院。
  • 一半患者30-40歲……熬夜、劇烈運動都是誘因→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高血壓對於腦血管來講,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潛在危險因素,它所造成的主要是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之前有哪些先兆症狀?高血壓患者在發生腦卒中之前都有哪些先兆症狀呢?
  • 小卒中隱藏大麻煩 哈市二院專家:警惕大腦發出的「危險信號」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李盼 桑雨薇)日常生活中,短暫的上下肢麻木無力、視力減退、視物不清或視物重影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由於這些症狀很快消失,看似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其實,這些被我們忽視的症狀,很可能是由於小卒中引起的。
  • 讓腦卒中患者「動」起來——新疆第五人民醫院開展關愛腦卒中患者...
    讓腦卒中患者「走」起來「動」起來——新疆第五人民醫院開展關愛腦卒中患者活動  中新網新疆新聞5月12日電(劉倩)「低頭,仰頭,重複15到20次,每天重複兩到三遍……」5月10日上午12時許,在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自治區第二濟困醫院)住院樓六樓的康復理療中心大廳,69歲的郭桂馨阿姨在認真學習,該醫院神經內科的護士們為腦卒中
  • 28歲小夥腦出血險過「鬼門關」,醫生:這病已經開始追著年輕人到處跑
    實際上,腦出血發病前,身體會出現變化,等於腦血管在告訴你:求關注,別忽視!腦血管崩潰前,發出的5個信號嚴重且持續發展的頭痛不同於普通頭痛,腦出血患者的頭痛是間歇性出現的,並且會逐漸發展成持續性的劇烈頭痛。
  • 絕大多數「腦卒中」患者缺乏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腦卒中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運動缺乏、吸菸、肥胖等,控制好危險因素後,絕大部分的腦卒中,是極有可能避免的。  李天曉說,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已經證明,「醫療」與「體育」結合,更可有效預防腦卒中。  「缺乏鍛鍊是城市人的『通病』,特別是中年人,而這卻給健康埋下了隱患。」李天曉說,從臨床來看,絕大多數腦卒中患者缺乏運動。
  • 猝死從來不「嫌」你年輕!不要忽視這5個信號
    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發出的5個信號!12月4日,一名27歲小夥在公司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19日,上海某科技公司一名47歲員工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猝死的新聞屢見報端。首先讓我們看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猝死的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其中,貌似健康者才是猝死的主力軍,出乎意料和發生在短時間內是猝死的鮮明特徵。
  • 最年輕患者只有21歲
    每13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近日,66歲的黃老伯就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早晨,他和兒子散完步剛回到家中,老人家就胸口又悶又痛,並出現氣促、嘔吐,不能動彈。 黃先生看情況不對,立馬打電話給妻子,所幸妻子是醫生,在電話裡就懷疑是心梗,立馬撥通了120,在10分鐘內送到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確診「急性心肌梗死」。
  • 我國中風平均發病年齡66歲,最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和吸菸
    報告顯示,我國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已高達1300萬人。卒中,即「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顯示:2018年,中國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卒中死亡率呈現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農村居民的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顯著高於城市居民。
  • 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約九成腦卒中可防可控!
    90%的腦卒中歸於10種原因,高血壓最危險 腦卒中是引起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對於中低收入人群來說,腦卒中的兩種形式包括由於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約佔總人數的
  • 寒冬季節預防腦梗 更需要關注頸動脈|頸動脈|腦梗塞|腦卒中|糖尿病...
    頸動脈狹窄診治指南【2017版】指出,2015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腦卒中是目前我國城鄉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構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成為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農村腦卒中的死亡率為150.17/10萬人,城市卒中的死亡率為125.56/10萬人。腦卒中患者當中缺血性卒中約佔80%左右,其中約25%~30%的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有著密切的關係。
  • 心臟的小孔沒有閉合也能引發腦卒中
    北京時間記者武月華報導)吳先生今年25歲了,從事行政工作。前幾天他正在上班,突然感到左側手腳麻木無力,立即被送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就診,經過CT排除腦出血,初步診斷腦梗塞。吳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年紀輕輕,怎麼會突然就得了這樣的病?
  • 什麼是腦卒中?突發腦卒中怎麼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卒中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45歲以下的青年人發病率在逐漸上升。我國卒中現狀——每年新發病例250萬, 每12秒鐘就有1位卒中新發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年死於卒中150萬,2/3留下殘疾。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用於腦卒中的直接費用每年約200億元,個人、家庭、社會的負擔巨大。
  • 腦電相關監測指標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後評估中的研究進展
    現就腦電相關監測指標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後評估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1.EEG腦電活動主要來自突觸後電位,EEG是用腦電圖儀放大電極片記錄的腦細胞間相互傳播、節律性的自發電信號。通常情況下,腦組織在完全缺血數分鐘後即發生梗死,梗死區腦組織發生壞死,生物電活動減弱甚至消失,而梗死周邊功能受損的神經元產生各種異常放電。
  • 世界預防中風日丨中風不只是老年病,反覆頭暈可能是前兆
    資料圖片中風,是腦卒中的俗稱,包括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腦實質出血、腦室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具有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復發率高的特點。有數據顯示,中國人的中風風險位居全球第一。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北京中關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爽介紹,很多人將中風視作洪水猛獸,除死亡率較高外,被搶救回來的患者可能出現偏癱、神智障礙、吞咽障礙、語言障礙等一系列後遺症,「人們普遍將中風視作老年病,其實不然,35歲以下人群出現中風情況者已佔中風患者總數的9.77%。」
  • 腦卒中非死即殘,把握這4個預警信號,關鍵時刻能救命
    1.腦卒中的症狀 劇烈頭痛,比以前發生的要更嚴重 感覺身體一側肢體無力 出現行走、說話或理解困難 單眼或雙眼視力喪失 這些症狀都是腦卒中的預警信號,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 燙傷4歲孩子嫌犯被捕!千萬別漏掉孩子發出的危險信號!
    上學幾個月了,才剛剛有了午睡的習慣,前提還必須是七點之前起床。「媽媽,咱今天別上學了吧!」這是兒子起床之後的第一句話。已經三天了,兒子有些厭學的小情緒,他知道哭鬧應該沒有用,所以有點小心翼翼的祈求我。(因為剛入園的時候很激烈的哭過反抗過,我們還是把他送進去了,而且當時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哭沒有用,必須得上學,現在真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