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並稱為歐洲三大民族集團,今天歐洲西部的大多數國家基本上都是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建立的,而歐洲中部和東部的大多數國家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
按照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記載,斯拉夫人起源于波蘭的維斯瓦河,從公元1世紀開始斯拉夫人開始四處遷徙。
其中一部斯拉夫人向東遷移,進入東歐大平原,這一支子被稱之為「東斯拉夫人」,後來演變為: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國家。
而另一部斯拉夫人則頂住了日耳曼人的東擴,留在了中歐地區,這一支子被稱之為「西斯拉夫人」,後來演變為: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三個國家。
此外,還有一部分斯拉夫人進入巴爾幹半島,並同化了當地的原住民,這一支子被稱之為「南斯拉夫人」,後來演變為:塞爾維亞、黑山人、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波士尼亞人、保加利亞七個國家。
到中世紀之後,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大分支基本形成。
(斯拉夫人分家路線)
在斯拉夫人的三大分支中,西斯拉夫人與西歐的走得最近。
在宗教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三個國家都信奉天主教,與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在宗教上保持一致。
而在文化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三國受日耳曼人影響巨大。
不過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三個國家並不是很團結,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一戰後曾經聯合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雖然兩國在冷戰後重新各自獨立,但關係還算可以。
然而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的關係就不咋滴,在近代歷史上多有齟齬,當年納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波蘭還趁火打劫過。
其實不只是西斯拉夫,東斯拉夫國家也不團結。
在斯拉夫人的三大分支中,東斯拉夫由於距離歐洲中心較遠,開化時間最晚,一直到公元六七世紀時(中國唐朝),東斯拉夫人仍舊處於部落時代。
後來來自北歐的維京人(屬於日耳曼人)徵服了東斯拉夫,建立了基輔羅斯(「羅斯人」是東斯拉夫人對維京人的稱呼),東斯拉夫人這才開始走向文明。
但就在此時,蒙古人入侵基輔羅斯,中斷了當地的繁榮,東斯拉夫人被蒙古人奴役兩百多年,與西歐的聯繫也被切斷了,直到莫斯科大公國崛起後擊敗了蒙古人,建立了俄羅斯帝國,逐漸控制了整個東歐。
(俄羅斯的正確翻譯是「羅斯」,「俄」是蒙古人翻譯時加上的,俄羅斯人的國號居然是來自於日耳曼人)
到19世紀末,俄羅斯帝國完全徵服了東歐,東斯拉夫人全部都成為俄羅斯帝國的臣民。
但由於之前蒙古人的統治造成了東斯拉夫分隔,使得東斯拉夫人分為了俄羅斯族、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三個民族。
至蘇聯建立後,本著民族自決的原則,這三個民族分別成立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國家。
至於這三個國家關係如何,不用多說,烏克蘭和俄羅斯簡直就是死敵。
(東斯拉夫三國)
相比於西斯拉夫和東斯拉夫,南斯拉夫的情況更加複雜。
南斯拉夫人在遷移到巴爾幹半島後不久,羅馬帝國就發生了分裂,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巴爾幹半島隨之一分為二,半島大部分地區歸東羅馬帝國,半島西部小部分歸西羅馬帝國,南斯拉夫人也因此次分屬於東西兩個羅馬。
處於西羅馬統治的南斯拉夫人信奉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形成了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
而處於東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南斯拉夫人則信奉東正教,使用西裡爾字母,形成了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
到了14世紀,隨著土耳其人的擴張,巴爾幹半島被奧斯曼帝國政府,在土耳其人的統治下,部分南斯拉夫人改信伊斯蘭教,這批人演變為波士尼亞人。
至此,南斯拉夫人分裂成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三大教派,雖然在語言和血統上非常接近,但卻相互排斥和仇恨。
(今天的南斯拉夫範圍)
至於為啥沒有北斯拉夫人?
因為往北走是北歐,太冷了,腦子正常的斯拉夫人都不願意去北歐生活,而腦子不正常的斯拉夫人過去都被凍死了,或者是被北歐的維京人給當獵物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