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編者按:說到靜言思的桌遊,大家都不陌生。《敦煌》《平遙》《徽州》等,這些充滿濃鬱中國文史背景的遊戲頗受好評,眾籌成績也都不錯。正在摩點上眾籌的《泰山》是靜言思的又一力作,眾籌當日即成功,目前兩岸總額更是超過24w的好成績。
《泰山》的規則教學詳解,點擊觀看~
《泰山》是臺灣原創設計師獨孤威與大陸原創設計師無雙共同合作的大型德策桌遊,其初版樣品誕生於2015年8月,期間經歷過6個大版本更動,直至2018年5月才為現今版本。三年磨一劍!《泰山》為什麼要造三年?我們來看看設計師獨孤威這三年的心路歷程吧。
作者/《泰山》設計師獨孤威
大多數人設計遊戲的最初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自己做款喜歡的遊戲。其實我也不例外,也曾閃過這樣的念頭,多年前的 2 PLUS 測試會我參與過,TBD的創立之初也有想過要不要加入,但即便如此卻還是一直缺乏動機而沒有去執行。
三年多前,我剛搬來臺中半年,因為重新拓展桌遊朋友,而認識了臺灣設計師 Bono Light。除了玩過他出版的遊戲,測試許多prototype外,也知道更多關於國產桌遊的世界。其實不知道他是客套還是認真,聽過我閃過的念頭後,一直很鼓勵我去嘗試設計桌遊。於是2015年8月,我就做了《泰山》第一個prototype。當然,Bono Light是首測的測試員之一,而在嘖嘖集資影片中的烏嘎嘎桌遊店長小路,也同是當時的測試員。
第一款設計就決定挑戰德策,無非是因為我就是最愛德策的桌遊玩家,再則是我想創作出我心中優秀的國產德策。在此理念下雖然在設計上卡了點關,但還是把自己所有喜愛且想運用的元素放進了《泰山》ver1.0中。首次測試時還算順利,Bono Light當下也給予高度讚賞,固然遊戲平衡還有細節需要調整,但認為一個從未設計過桌遊的人,居然在大型遊戲的第一次試作上,規則就相當完整且沒有bug,玩家可以順利地試跑完一局,並已經稱得上一款遊戲。
但是,真正的困難其實這時才出現:我覺得遊戲並不好玩,我自己都不會想玩第二次啊!這也就罷了,最令人感到挫敗的是——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修改它!
遊戲中滿滿都是我喜愛的元素與特性,規則上也沒有什麼問題呀!不過自己內心清楚,就算是平衡與細部調整後,我還是不認為這會是一款好玩的遊戲。
這次的衝擊加上設計時的創造力匱乏,讓我發現設計遊戲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我必須要進入「設計師的思維」,於是《泰山》ver1.0我就再也沒有拿出來第二次測試,接下來只專心學各種遊戲,開始增加見識與收集資訊,試著了解「設計師的思維」。(在這之前我甚至不太會主動去玩小型遊戲,而至此後我學了至少大小600款遊戲)
隔年8月,我才再次嘗試並修改出《泰山》ver2.0,縱使機制更穩定內容更多元,但相同的問題又來了,仍然不是款好遊戲,我設計的實力還是遠遠不夠(ver2.0中央的泰山是圓的呢)。同年底,得知栢龍出版社要舉辦一個桌遊設計比賽,於是我在2017年1月設計出《泰山》ver3.0,但在兩次測試後再度被我淘汰,傳說中一年一度的獨孤威測試會又結束了。
《泰山》ver2.0 的泰山一隅
但2個月後趕在投稿前,我立即大幅修改而設計出《泰山》ver4.0,而這個版本也是我第一次拿掉我原本堅持的卡牌驅動與手牌管理,轉而變成各式的套裝動作選擇。《泰山》ver4.0很幸運在第一次的投稿參賽中就進入決選,直到2017年9月底冠軍出爐才確定落選。
《泰山》ver4.0 prototype樣貌
隨後2018年1月我再次把機制全部重製為新式工人擺放,設計出了《泰山》ver5.0,而投稿依舊失利,我收集了許多資深玩家的回饋:樂趣度已有水準,但比起我另一款德策《太極》的精鍊度還差了一截。於是在2018年4月,我終於找到了最適合《泰山》的呈現方式——獨創的山型板塊驅動,並且在2018年5月設計成型,還一併處理了精鍊度與節奏的問題。
而眼下你所看到的《泰山》,就是這三年曆經無數次起落與重製,一點一滴經過設計師和許多測試者考驗的。可以在一次的試玩下直接打動「桌遊菜鳥」和「靜言思」不是偶然,受到各方「桌遊部落客」與「資深玩家」的認同絕非僥倖,因為獨孤威和《泰山》確確實實地經歷了千錘百鍊。
這個笨蛋設計師真的很堅持他的遊戲品質。
設計之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都是在不斷磨鍊,不斷思考,不斷精進,才有可能打磨出受大家認可的桌遊。朋友們要是有興趣的話,就打開摩點,支持一下吧!
P.S. 眾籌連結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互動話題
談談你對《泰山》的了解及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