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陶校長創辦的《語文報》,無數學子因之終身受益,其在中學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陶校長也是我在上海師範大學求學時期認識的第一位老師——是的,我在上師大認識的第一位老師,竟然是校長!
2002年8月中旬,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時期。那年是最後一次7月高考(今年因疫情高考才推遲至7月),大學招生實行先填報志願,後進行考試。我那年高考總體發揮還算正常,但因為一本第一志願是華東師大對外漢語專業,考分高得出奇,又沒有填服從專業調劑,就落入「補填志願」行列。我那年「補填志願」中的學校均為外地高校,父母不支持我去,但如果不去填報,我將直接落入二本的上師大。那幾天我糾結得要命,甚至想過復讀,內心的痛苦無以言表。父母建議先去上師大校園看看,然後再做決定,同時還可以去附近的桂林公園和康健公園走走,散散心。
我是因為「補填志願」,才來到上師大,心情可想而知。媽媽回憶起她第一次來上師大時的情景,當時學校停課,高考取消,但外公相信高考總有一天會恢復,就帶著她逐一走訪滬上的大學,以激發她繼續學習的動力,其中就有上師大。我們在丹桂園餐廳吃了午飯,看到校內暑期都是施工場地,碎石黃沙堆得一塌糊塗,便準備離開。正要走出校門時,我突然想到,來都來了,為什麼不去看看上師大的教室,於是就向路旁的一棟教學樓走去。
那棟樓就是第六教學樓,是當時上師大徐匯校區最新建造的一棟教學樓,整潔乾淨的室內裝飾,讓我為之一振。我們先在一樓的前樓快步走了一圈,看到有幾位學生在教室裡看書,又到六教的後樓,看到外國留學生在小教室學習,教師辦公室則都緊閉著。然後我們向上走,在走近四樓中間一間辦公室時,聽到有人講話,辦公室門半開著,一位頭髮略帶花白、相貌堂堂、氣度非凡的長者,戴著銀邊眼鏡,穿著整潔的襯衫,非常斯文地坐在沙發上,與對面凳子上的中年人交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敲了敲門。那位長者轉過頭,慈祥地對我們說:「請進,有什麼事?」我向他說明來意,他站起來,示意我們進入辦公室,然後他有條不紊地講了一些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話:「上師大的老師教書育人認真負責,上師大圖書館的藏書量全上海排名第三,上師大校園環境很好,是全市有名的花園學校,在上師大學習與在復旦交大同樣能成材。」他的這番話如深深地打動了我。接著他又對我說:「進入大學之後,要更加自立,更多事情要獨立完成,不需要父母老是陪著。以後遇到什麼事情還可以來找我。」爾後我才知道這位可親的長者就是陶校長,當時已經退休了。
走出六教之後,我們改變直接回家的打算,穿過桂林路,去了學校東部。可能是陶校長的一席話,再加上東部校園原本就比西部美麗,跨過橋,進入東部後,我仿佛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大草坪,小橋流水,亭臺樓闕,林間石凳,應有盡有。由於交談時,陶校長只說姓陶,並沒有介紹自己,在逛東部校園時,我們不斷猜測他的身份。爸爸認為從他的談吐氣質看,一定出過國留過學,從他行為舉止和神態推測,他應該是學校領導。我和媽媽也是有類似感覺,媽媽還補充了一句:「他演大學校長,不用化妝。」
時間飛逝,這一幕已經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我也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再回首當年,對陶校長那短短幾句話裡展現出的一位教育家的責任心、使命感以及教育理念更有體會,套用現在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全方位育人」。
除了2002年進校時,他給我很關鍵的指點外,在我人生中另外幾次重要的轉折點,他也給我非常重要的指引。2008年讀碩士時去韓國學術交流,就是被他鼓勵之後才下的決心。在選擇博士專業時,他幫我分析利弊,最後建議我報考本校歷史系的博士,還幫助我修改簡歷,很仔細地建議我把表格改為橫線。2012年,我博士畢業那年,他已身體不佳,住進華東醫院,我去看望過他,見他精神大不如前,已顯老態,幽默地稱自己「糟老頭」,但他依舊十分關心我的近況。
從本科到博士,我在上師大讀了整整十年。在我的印象中,陶校長總是每天上午9點左右,穿得整整齊齊,來到學校,沿著六教大樓前的木板道走進大樓,順著西側的樓梯走到四樓中間的那間辦公室;中午在離六教最近的外賓樓用餐;下午4點左右離開。只要他在辦公室,都會留出一條門縫,每次經過,都能見到他正襟危坐,看書或者寫東西。我在上師大的十年裡,總是喜愛在陶校長隔壁的一間教室自習,一方面是因為從四樓窗戶向外看風景宜人,更重要的是有一種踏實感和奮進心,一想到隔壁的陶校長不顧年邁,依舊學習鑽研,一股無形的動力油然而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師對學生的教誨,往往身教重於言教,只要想著他,念著他,就會產生奮發向前的力量。
陶校長,第一次遇到你時,你對我說「在上師大學習同樣能成材」,我一直牢記在心,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在上師大的十年是努力奮發的十年,沒有辜負你的厚望。從事教學工作八年以來,我一直以你為榜樣,將教書育人視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和職責,盡己所能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貢獻,沒有讓你失望!
從兩年前出版的紀念文集《師長·社長·校長——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我了解了更多關於陶校長的事情,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變得更加高大。現在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遇到問題時,再到六教四樓的那間辦公室聆聽教誨,但是,藉助你之前的親切指教,我相信一定能找到我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