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國火車站最大的空間,都是用來候車的,而日本的車站沒有候車室,空間全部是通道和商業區。東京車站和京都車站既是一個交通中心,又是一個商業中心, 無論你是搭乘新幹線還是輕軌地鐵,都像坐公交車一樣隨到隨坐。
不是高峰期,人們在地鐵中酣睡,這個樣子是不是很休閒?
日本地鐵有很多設置非常人性:地鐵有一至兩節車廂有殘疾人乘座的位置,車廂外標有輪椅的標誌。
因為列車與站臺之間有一個空隙,為了防止輪椅上車不便,每個站臺都配有一塊專用的墊板,讓輪椅能夠安全地進入車廂內。
平時,各車廂內都會有專為孕婦兒童或殘障人士乘坐的專用座椅。乘客們也會自覺遵守,即使在尖峰時段,車廂裡沒有特殊人士,專用座椅也會一直空著。
地鐵車廂內有三個不同高度的拉手,這是為了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的。
每一節地鐵車廂都會安裝車廂門,以防發生火災吋煙霧蔓延到其它車廂。
車廂外有「弱冷房車」的字樣,說明這節車廂的溫度比其它車廂溫度高。這是為那些害怕車廂內空調太冷的人準備的。
在日本旅遊,不用天天帶著水杯,所有公共場合都有直飲水,地鐵中也是這樣。
任何一個轉彎口都安裝有鏡子,避免了轉彎盲區不必要的的碰撞傷害。
地鐵內有個叫精算機的東西,可以看出你的地鐵票上還有多少錢?可以算出你換乘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從東京前往京都的嵐山,想在京都把行李寄存一下。跑了很遠,找不到像我們中國的行李寄存處。在地鐵的便當店裡,我用翻譯機問詢店員,店員用手勢表示:向前走,再下去。
沒等我們反應過來,他出了櫃檯,向前一路小跑。我們馬上明白了,他要帶路。坐電梯到下一層看到了一排儲物櫃,沒等我們道謝,他就消失在人群中了。
這些儲物櫃大小行李都可以裝進去,就連最大的32寸行李箱都有它的位置。所有的銀行卡和地鐵卡都可以結算,真是太方便了。
日本新幹線車廂的整潔度世界第一。車廂可以做到一塵不染,首先歸功於清掃員。像東日本鐵道公司旗下的一個清掃公司,有900名員工,每天要完成150趟到東京車站的列車清掃工作,既使在這樣繁忙的情況下,清掃員依舊在列車到達三分鐘之前列隊在站臺上向下車的乘客鞠躬,高聲喊著:「您辛苦了!」然後用五分鐘的時間打掃完15節車廂。
日本新幹線的舒適度,還體現在車廂內的內裝飾。新幹線的燈光、座椅和地毯的顏色等,都是由燈光設計師、色彩設計師研究共同打造的,體現了高級感、寧靜感和舒適感。
新幹線列車一般有15節車廂組成,大部分新幹線列車都有商務座和綠色座(一等座)。商務座的內飾是用日本最貴重的檜木作裝飾材料,座椅的面料是做和服的高級面料「西陣織」,牆體上貼著金澤出產的金箔,營造出一個寬敞豪華的空間。
車體也根據不同的路線設計處出不同的線條和顏色。
讓你感覺到舒適的還有列車服務員的笑容。無論列車長查票或者服務員推著小車,都是面帶笑容,說話輕聲細語。離開這節車廂時,他們必須轉過身來,向這節車廂的乘客鞠躬致謝。哪怕只有一名乘客,也必須這麼做。
半個世紀以來,日本新幹線創造了兩大奇蹟 : 一是沒有因為列車自身的原因死過一個人,二是準點率以秒來計算。東海道新幹線全年晚點時間在8秒以內。
日本新幹線以安全為第一考量,第二是經濟利益的平衡,第三才是速度。在中國還沒有引進高鐵的1997年,日本新幹線就已經跑出了443公裡的速度。但為什麼日本始終把速度控制在300公裡左右呢?
原來,日本是島國,大部分地區在丘陵地帶,許多新幹線鐵路需要不斷地穿越隧道,當列車高速穿越隧道時,車頭會產生壓縮波,車尾會產生膨脹波。乘客會有一種壓迫感, 這會影響坐車的舒適度。
其次,日本經常發生地震,如果列車速度過快,在地震波到來之前,不能有效實施減速停駛,很有可能列車會飛出車軌,釀出重大災難。
第三,日本鐵路公司經過測算,新幹線時速如果控制在300公裡以下,其軌道的磨損率處於最經濟最合理的區域。如果超出300公裡,磨損度會大大增加,成本也會大大增加。
所以,日本新幹線不在速度上下功夫,而在安全性能、減少噪音、提升穩定度和坐車的舒適度上下功夫。
日本新幹線有幾項特殊的技術值得我們關注 : 首先是遭遇地震時的瞬間緊急停車系統。日本新幹線大部分在靠近太平洋一側的沿海地區,這一地區是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疊區,地震十分頻繁。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九級大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區。地震發生時,在災區奔跑的新幹線就有20多組,最終只有一組新幹線出軌,沒有發生顛覆,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為什麼日本新幹線在如此巨大地震來襲時,能夠安然無恙?這是因為地震緊急剎車系統發揮了很大作用。地震發生的瞬間,鐵路公司就能在地震波尚未到達鐵路線的十幾秒鐘內實施緊急減速。當地震波來臨時,新幹線已經處於減速運行的狀態,最大限度地的避免出軌的危險。
日本新幹線鐵路公司設置了一個中央控制系統,可以對每一條新幹線進行監視和遠距離控制。每條線路上都安裝了一個叫「ATC」的列車速度自動調控系統,它可以自動調整列車行駛速度或者停駛,不需要駕駛人員操作。如果前方和後方列車接觸的距離出現1500米的時候,雙方列車就會自動剎車,避免撞車事故發生。
由此可見,日本新幹線早已可以無人駕駛。
中國是在2004年引進日本的新幹線。
當時引進的日本新幹線是奔馳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名叫「疾風號」的新幹線,最高時速為每小時380公裡,實際運行時速為275公裡。
現在我們國家的和諧號和復興號都是在日本「疾風號」的技術基礎上提升發展起來的。
目前,日本已經開工修建新一代的高鐵,就是中央磁懸浮高速列車,它實驗的時速已經創下世界上最快的603公裡的記錄。而它的磁懸浮新幹線試驗線已經試驗了18年。
日本這個國家一直在默默地往前走,它每一步的前行都有獨自的創新,這是這個國家的實力所在。
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作為讀者的你和作為體驗者的我會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不知道你在精緻日本生活的血管——軌道交通中悟出了怎樣的高鐵人生?
目前,中國高鐵裡程已經超過兩萬公裡,大大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高鐵第一大國。但是如何做到最高品質的安全與精細化管理,如何把高鐵的服務做到極致,日本在這方面比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做得精緻, 毋庸諱言 ,我們應該學習!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