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觀《三國演義》,總體感覺是衝鋒陷陣的武將平均身高,基本上都在文人謀士之上。一流的武將,身高大多數是在九尺及開外,比如關羽、華雄、王雙、魏延、鄂煥、郝昭等猛將。其中,兀突骨,烏戈國國主,身長丈二;如此高的深度,讓今人都驚嘆不已。
一流的文人,身高一般都在八尺及開外,比如諸葛亮等人;其中,程昱,乃曹魏陣營中,非常著名的謀士,在《三國志》中唯一有身高記載的人,此人「身高八尺三寸」。
一流的主公,身高大多數在七尺開外,比如劉備、曹操、袁術等人,驗證了當下濃縮的都是精華的定律。
如果按當下1米等於3尺,1丈等於10尺,那麼毫無疑問,《三國演義》中的兀突骨,是書中最高的武將,「身長丈二」,1丈2尺,約相當於4米,肯定是不太現實的,4米身高的人,真的是超出了我等讀者的想像力。
因此,有人指出漢代的一尺,按已有古籍記載,包括出土的官方器物實物來測算,約相當於當下的0.231米,也即漢尺約相當今尺七八寸,是個概數。
倘若按1尺等於0.231米計算的話,那麼擁有丈二身材的兀突骨身高2.85米,關羽的身高2.03米,魏延1.98米,諸葛亮身高1.84米,劉備1.73米。
其中,曹操身高1.62米(考古測定為1.55米),在漢代時,這個身高算是比較矮了,符合史書上對於曹操「形容短小」的描寫;據此判斷,漢時人的身高,應該與當下的人相差無幾。
《三國演義》中,著名將領中,也有個子非常矮的,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也。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揣測身高大約1.55米。
樂進,當曹操在陳留招兵,開始創業的時候,就追隨曹操了;此後,一直南徵北戰,建功立業無數,成了曹魏陣營中非常有名的「五子良將」。
文人中,張松,字子喬,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向劉備獻了進川的地圖;此人身高不滿五尺,應該不滿當下的1.4米,確實是謀士中最矮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