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寒地凍的吉林長春。幾十個媽媽組了個微信群,她們都有著一頭烏黑濃密的長髮。不久前她們相約一起來到理髮店,將長發剪掉,為的是給因化療失去頭髮的腫瘤患兒們製作假髮。
戳視頻↓↓↓看這群愛心媽媽的故事
一年間默默付出 發真情切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長春市牡丹街上的一家小理髮店來了二十多個等待捐發的女士。她們大多是孩子的媽媽,來自一個叫「發自你、源於愛」的微信群。
理髮師 劉健軍:這麼多美女媽媽來捐頭髮,每一個頭髮都特別長,就是已經跟她們說明白了,如果要是給孩子捐一個編辮的頭髮,至少也得達到40釐米以上。
40釐米的長髮,至少要留上三四年。擔心自己不夠捐發標準,大家先用尺子測量長度並拍下照片,得到理髮師的認可就過來捐發。剪髮是免費的,上海的一家假髮公司為孩子們量身定製假髮,也是免費的。由於化療的孩子不能接觸化纖材料的人造假髮,去商店裡購買用人發製成的假髮,一頂則要好幾千元。免費捐發,讓一縷縷剪斷的頭髮有了特別的溫度。
捐發者唐春月的丈夫:挺好挺好的。剛一看有點不適應,也是一種變化吧。愛心本身也是一種美嘛。
捐發者 唐春月:剛剛我在剪頭髮的時候,坐在椅子上想像他們(患兒)梳著長發,特別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自己覺得值了。
微信群裡大多數人之前互相不認識,因為捐發的事聚在一起,她們之間也成了朋友。
由吉林交通廣播《好人幫》欄目發起「發自你、源於愛」捐發公益行動,從2018年6月開始至今,通過媒體的報導和網絡傳播,已累計有二百餘名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加入其中、捐出頭髮。
吉林交通廣播《好人幫》欄目主持人 虹冰:這一年多的時間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和溫暖,在吉大一院小兒腫瘤科和血液科,每年都有一百多個孩子有著重新紮上小辮的願望,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為他們捐出秀髮,給這些堅守的家庭以希望和力量。
「擁有頭髮的感覺真好」
做一頂孩子的假髮,一般要兩三個人捐發的發量。過去一年多,已經有近百個患腫瘤的孩子,免費獲得了為他們量身定製的假髮。那麼,一頂假髮,給患兒和家庭帶去的是什麼呢?看視頻↓↓↓
愛唱歌的美琪之前生病接受化療,沒了頭髮之後,就是戴著由愛心人士捐出的假髮。
今年,美琪和雙胞胎妹妹佳琪升入了小學。出院後的近一年時間,她的身體狀況恢復得很好,自己的頭髮也長到了能梳起辮子的長度。
美琪的媽媽 胡月:(去年)頭髮沒有了之後,她幾乎也不怎麼太出門,幼兒園也不去了。孩子得腫瘤這種病,一般人還是不太了解的,正常人怕傳染。一看沒有頭髮,即使很喜歡跟她一起玩,也會疏遠她。
幾個月的化療期,孩子所經歷的,是留在大人心中難以拔除的刺痛。但作為家長,更希望孩子記得只是美好的一面。
美琪:奶奶、阿姨、姐姐,把她們的長頭髮剪下來送給我。
美琪的媽媽 胡月:我覺得她心理成長一直都很好。受到別人的幫助,這個她會一直記得,我們也會一直記得,特別是收到別人送的假髮的時候。
在吉大一院小兒腫瘤科,還有很多為走出陰霾堅持的家庭。3歲的大眼睛朵朵,同樣是去年捐發行動中的受助者。元旦之前,再做一次白介素靜脈滴注,朵朵長達一年多的治療就全部結束了。
朵朵的媽媽 楊丹: 我有一次給她洗頭髮,我一摸有那種毛囊感覺了。我就仔細地看,我眼睛不太好使,就照著手機亮看。出現毛囊了,特別高興,總去摸。哎呀,我姑娘快長頭髮了。等到一個多月以後,我姑娘就長出了一點頭髮,當時那個心情就覺得,我姑娘可以正式地出去了。可以讓別人一看是個正常的孩子,我不說別人不會認為我家孩子有毛病。
對頭髮的格外在意,實際上是患兒家庭對誤解與偏見的擔憂,以及對外界平等相待的呼喚。而一頂假髮,呵護的是孩子幼小的心靈。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小兒腫瘤可護士長 章園:頭髮是可逆的。但是在這段時間,對她們來說,其實心理上是一個很難熬的很煎熬的一段時間。對未來未知和恐懼的時候,對她(患兒)來說也是一種打擊。她們接受了這樣的假髮之後,我覺得對她們來說,重新又拾起了自己的自信和快樂。
幾天前,又有一批假髮製作完成,從上海寄到長春。十幾個腫瘤科的小病友,擁有了為他們量身定製的假髮。目前,在積極地治療下,小兒腫瘤患者的存活率能達到75%左右。一頂飽含真情的假髮,也許能給她們的人生留下一段溫暖的記憶。
過去的一年多,無論是源源不斷的捐發者、還是免費剪髮的理髮店以及免費製作的假髮廠,大家都在為保持這一份溫度,默默地堅持著、付出著。
每一條剪斷的長髮都是一束光
照進身處陰霾中的病患家庭
讓飽受病痛和心理摧殘的孩子
感受關愛與平等
是一頂假髮真正的價值
(央視記者 萬靈 李姜楠 孫建德 孫春雷 孫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