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兒童哮喘再次引起父母的高度關注。作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兒童哮喘患病率正不斷升高,平均每10年增加約50%。2010年的大樣本統計數據表明,中國14歲以下兒童哮喘發病率約3.02%,其中上海地區患病率更是以7.57%高居榜首。
一直以來,「得了哮喘的小孩子長大了會自愈」這種錯誤觀念被廣泛傳播,專家表示,哮喘是不可治癒的疾病,確實有兒童經過臨床控制後不再復發了,但這隻意味著臨床治癒而不是根治。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洪建國介紹,目前全世界都將哮喘定義為不可治癒的慢性炎症疾病,對於成人來說基本就是需要終生用藥的,而對於生理機能不斷發展的兒童來說,的確存在自我緩解的情況,但仍然有復發概率。「學界在臨床上對哮喘設置了一個最低治療的療程,在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劑量甚至停藥,停藥的標準是在最低劑量的情況下半年內無發作。」他也讓父母無需過度擔心,「雖然無法根治,但只要達到臨床控制的程度,哮喘並不會對孩子的生活造成影響。」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內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趙德育則表示,哮喘其實是一種異質性疾病,臨床表現就是反覆咳嗽、氣喘,其病因包括過敏、感染、基因等。「大約80%的哮喘患者在3歲之前出現第一次喘息,若不及早加以重視,會導致肺功能損傷,到23歲的時候就易出現成人慢阻肺。」趙德育指出,很多哮喘患者只重視急性發作期的治療,在慢性持續期卻缺乏持續用藥,吃冷飲、過敏原、感冒、感染等常見的外界刺激都可能使患者在氣道炎症的基礎上加重病情。
「兒童哮喘必須堅持長期治療,但是我們哮喘專科門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孩子的哮喘治療是不依從的,這也是我們哮喘治療的難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陳志敏反覆強調,「家長總覺得『是藥三分毒』,往往小孩一不喘就把藥停了。事實上,規範化地運用吸入性糖皮激素對機體的影響被證實有限,但如果不規範運用致使哮喘長期反覆發作,其危害遠超藥物副作用。」她表示,兒童藥物劑型的開發必定以安全為首,其次才是有效,家長應該信賴醫生的處方。除此以外,兒童藥物有兒童糖漿、顆粒劑、分散片、咀嚼片等形式,符合兒童食用的習慣,便於提高其依從性及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治療效果。
那麼,咳嗽到什麼程度需要去診斷是否為哮喘呢?專家建議,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咳嗽時間、咳嗽性質、咳嗽時限以及對藥物的反應。「一般而言,咳嗽持續4周及以上就被定義為慢性咳嗽,因此咳嗽超過普通感冒時長的就建議就醫。」洪建國說,咳嗽性質也與疾病種類息息相關,如黃痰較多可能是與感染相關的溼氣咳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總在每天固定時間咳嗽,尤其是後半夜及清晨咳嗽,就極可能是咳嗽變異哮喘。用藥時,若氣管舒張藥對抑制咳嗽有效,則要及時就診排除氣管痙攣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