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關鍵所在,也是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必然要求。高寒山地特殊的戰場環境,對部隊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提出了更高要求。盛夏季節,成都軍區組織多兵種部隊赴高原開展聯訓聯演,探索高寒山地戰法訓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這是一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寒山地,亙古人跡罕至。8月13日,記者在這裡目睹了一幕以西藏軍區某山地步兵旅和空軍某師為主角的空地一體聯合打擊「活劇」。
空中打擊——一架架戰鷹穿雲破霧,俯視冰峰峽谷,實施攔截、殲擊。依靠聯合空勤組和目標引導組指引,殲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分層次對藍方地面目標展開「點穴」式打擊。
地面戰場——以數千項高原作戰數據為依託,百餘門火炮齊發,急襲藍方陣地。紅方裝甲突擊群一馬當先,協同步兵、炮兵、飛彈等兵種組成立體攻擊集群,向固守之「敵」猛烈衝擊。
訓練現場,成都軍區領導對記者說,此次空地一體聯合打擊訓練的實施,是對軍區部隊近年來高寒山地訓練成果的檢驗,標誌著戰區軍兵種部隊聯訓聯演跨上了新臺階。
長期以來,受海拔高度、氣候環境、人體生理等影響,高寒山地訓練成為制約部隊戰鬥力提升的瓶頸。為此,成都軍區各部隊不斷創新高原訓練模式,取得了一批戰法訓法成果。在此基礎上,他們與戰區軍兵種部隊建立了聯訓聯演常態化機制,高寒山地訓練漸入佳境。
「地面攻擊受阻,請求空軍火力支援!」「××高地發現『敵』裝甲群集結,請求陸航火力配合!」置身訓練指揮中心,記者對信息主導在戰鬥力生成中的作用加深了理解。他們依託各類信息系統,實現了各軍兵種間互聯互通,構建了覆蓋整個戰場的信息網絡。參訓部隊充分運用數據信息,準確分析目標,有效解決了多源感知戰場、諸軍兵種火力效能互補等難題,高寒山地作戰能力顯著增強。
硝煙散去,記者在一份講評文書上看到,此次訓練以聯合作戰為課題,突出指揮體系的構建運行、聯合戰役行動等70多項內容;重點演練了空地火力精確打擊、陸空協同等課目,並對近年來列裝的部分新裝備及探索的新戰法進行了檢驗。
據悉,在前期高原駐訓中,成都軍區各部隊圍繞高寒山地訓練難題,聯合展開課題攻關,攻克了10餘種新型主戰兵器的多類「高原不適症」,創新多種聯合戰法,為聯訓聯演打下堅實基礎。 (解放軍報拉薩電)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