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財經
01
前兩天,一份《意見》稿下發了,給一個不正常的暴利行業最終定性。
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現金貸行業立刻地震。為什麼影響這麼大?那得看看這個意見到底寫了什麼:
《意見》明確定義了非法放貸的認定標準和處罰依據。
「非法放貸」,被界定為單次實際年利率超過36%。逾期費、違約金、砍頭息等以往繞利率的費用,都會被計入。以前的實操中,利率超過36%的部分只是不受保護,這一次被明確定義為「非法」。
如果有多名借款人以及其近親戚自殺、死亡或精神失常,就屬於「情節特別嚴重」。
多位從業者預判,行業基本會處於歸零狀態,行業的盡頭已到。
《意見》下發的同日,杭州警方奔赴51信用卡總部,大量員工被帶走,連自己的員工保平安說的也是,「我沒被帶走,因為警車坐不下了。」
消息在午間開始傳播,51信用卡已在香港上市,午後開盤開始大跌,一小時後宣布停牌,收盤前跌了34.69%。
晚上杭州警方便發出通報:
02
51信用卡這家背後有「新湖系」背景,有小米雷軍,財富管理圈大佬王亞偉投資加持的所謂「金融科技公司」,距離公司上市剛一年。
其創始人孫海濤鍾愛德州撲克,他說,「德州撲克裡面,每一局每一次的發言、投注,都是一次關於風險和收益的決策。」
這一次,51信用卡被查處,估計也是為了利益顧不上風險了。
昨天,孫海濤在微博上致歉,表示這個風波是「管理上不完善,導致外包公司在催收過程中出現過激行為,給個別借款人造成傷害。」
這家公司初期只是一個信用卡的管理工具,之後在產業鏈上不斷蔓延,這幾年最賺錢的現金貸業務他們當然不會放過,除了自營的現金貸產品51人品貸之外,51信用卡官網還有為各類現金貸商家提供流量入口的推廣業務。
現金貸業務出現有五六年的時間,最近三年成為各家公司的標配,數得上的網際網路公司,哪家都不會缺少這個業務,為什麼呢?
因為太暴利。
行業初期的公司,比如掌眾金融,貸款利率接近70%,但比起一眾後輩,這個利率水準實在太「仁慈」,其後,利率超過100%高利貸不斷湧現,利率超過400%甚至1000%的超利貸不勝枚舉。
央視曾經曝光過一批砍頭息套路貸平臺,借錢的時候不能全額拿到借款金額,只能拿到七至八成,然後借款時間只有7天或者14天,利息算下來年化1500%都不止。
這樣的借錢模式,即使還上錢,還會被「系統故障」等各類名目增加利息,越欠越多最後成為無底洞,一開始借個幾千塊,最後欠下幾十萬的債務。
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便捷、利用一切可以做貸款的場景、不負責任的把錢借給一些無收入的群體,比如學生,現金貸逐漸成為一些人的吸金利器,也成為另外一些人的噩夢,無數人因此晝夜不寧,很多家庭因此家破人亡,還有一些人因為永遠還不起的債務選擇自殺,不誇張的說,這個業務更像一個社會的毒瘤。
03
按理說,現金貸公司用自己籌集的資金借給人用,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危害?
因為這個產業的末端,有無孔不入、不擇手段的催收公司。
按理說,做金融的公司,有個業務部門是不能少的,那就是風控,但現金貸公司不需要風控,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不是控制風險獲得收益,而是看概率,如果還債的人能保證一定的比例,他們就能賺大錢,如果他們想掙更多的錢,那就把欠帳不還的人外包給催收團隊,催收團隊是按業績考核的,有回款才有收入,為了讓借款人還款,靠的都是非常規的手段。
這次的51信用卡在催收過程中就有很多過分的手段。
威脅誹謗人身攻擊的:
父母都一起被咒了。
還有的直接說:「你不還錢我替你去找別人借錢,簡訊都替你編好了,你不還我就幫你群發你通訊錄上所有的人。」
還有的會假裝法院給借款人發通知:
這次51信用卡被警方通報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這一條,就是類似這樣的套路。
假裝法院還算是先禮,威脅就算是後兵了。
比如對女的,用不雅照片威脅,都不需要真照,P的圖就可以,揚言給借款人親友群發。
遇到男的也有類似的套路。
有的威脅不還錢就會對老婆或者尚在上學的孩子動手。
有的威脅要把借款人照片做成遺像群發親友,甚至污衊他得了愛滋。
這樣的方式造成了很多人家破人亡,夫妻離婚,被父母趕出家門。
甚至有女兒借網貸變成無底洞,無法還清,將母親急死了。
而就在葬禮當天,催債的人還再次找上門來。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去年發布的網絡催收平臺報告顯示,催收行業人數過百萬,被過度催收的債務人將近200萬,過度催收導致將近30人死亡,套路貸和催收,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有記者去應聘催收員,進入專業的催收公司,發現電話催收員催起收來面不改色:
利用隱私威脅:「你在8月17號打了14個電話啊,聊什麼呢這麼happy?」
給親友聯繫威脅:「只要他在今天下午兩點之前沒有還款,我會讓你接到一張你女婿在外面開房的照片。」
還有直接人身攻擊媽媽:「你生他你養他,你不好好教他」「等我們把你女兒名聲搞臭之後她不敢回家,你就這麼一直拽下去吧」
04
他們為什麼能了解這麼多借款人詳細的信息?
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用戶信息是怎麼洩露的。
用戶自己填的嗎?當然不是,都是技術手段非法竊取的。
催收系統裡面的借款人信息應有盡有,是因為很多公司把催收外包給第三方的同時,也將借款人的很多個人信息甚至是隱私、監控手機的數據,交給了第三方,這些信息成了催收人員的法寶。
那他們是怎麼獲取這些信息的呢?
一封某銀行致51信用卡公司的函件,疑似揭露了51信用卡被警方「一鍋端」的真實原因。
該函件稱,該行技術監控發現,51信用卡通過爬蟲程序對該行用戶信息進行抓取,但51信用卡並未與銀行籤署授權書、同意書或默認其獲取用戶個人信息。
幾年前,51信用卡的副總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親自透露過「曾經爬取用戶郵箱」。
他們真的不把這個當回事?
這也難怪,利用各種數據竊取用戶信息,這早就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明規則了,比如很多人估計都有這種經歷,你和身邊人聊個什麼產品,過會你打開手機,估計就有相關的東西推薦給你,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送,背後的機理還真不好明說。
目前的警方通報尚未提及數據洩露,51信用卡的公告稱「所有個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戶授權,並不存在未經用戶授權非法盜取信息的情況」。
這事情最後會怎樣我們只能靜待事情的發展,希望正規的普惠金融越做越好,結束3年多的現金貸「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