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清,當局者著迷」真的是這樣麼?
當我們所處的立場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自然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旁觀者和當局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對於毫無緊迫感的旁觀者來說,說話自然一身輕鬆,而當局者來說就要親自面對,自然無法保持淡定。
旁觀者清的主要原因是能夠客觀對待,因為對自身的影響較小,所以,表達起來也沒有顧慮。而當局者需要的是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關乎到自己,自然謹小慎微,總是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考量,所以難免會有失偏頗。
以前的時候,有朋友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難的時候,總會說一些鼓勵的話或者幫他們權衡一下利弊,目的就是為了讓朋友振作起來,對自己來說,能做的就是默默陪伴他們一會。
有沒有感同身受存在呢?
我覺得沒經歷過的話是沒有的,要是有前車之鑑,再次遭遇的時候,只會在自己的閱歷中印象更加深刻,至於別人的感受如何是很難感同身受的,無非就是關係特別好,願意與朋友或者親人一起承擔罷了。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明天還要開始新的生活。」同樣的話我安慰過別人,但感覺是安撫不了自己的,因為自己要面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心態是無法平靜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決了問題。
01,現在的狀況就是忙的時候顧不上聯繫朋友,閒的時候又不想打擾朋友,因為感覺大家挺忙的,都在為了各自的生活,加班的加班,兼職的兼職,所以,偶爾聯繫一下朋友都覺得有說不完的感受。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最近有點發愁,愁什麼呢?害怕自己這一生將一事無成,眼看要30歲了,卻一頭霧水,工作一塌糊塗,對象也沒有找,感覺時間都過得很快,我就只能建議他多學習技能,多了解一些副業必備知識,這樣的話,才能有更多的選擇。
當然,他也沒有閒著,下載了自己感興趣的軟體,早晚的時候學習點相關的知識,但我並不是看好,為什麼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感覺他把精力都花在了走馬觀花的學習上,沒有實際的思考,只有把學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額外的收入。
我給他的建議強調僅供參考,主要是我怕自己說的適合自己,並不能獲得朋友的認可,所以,只能給自己解圍一下,畢竟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02,我們的壓力都很大,安慰別人的話不過是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看到另一個朋友買車了,其實他的房貸車貸加一起,壓力蠻大的,但他還是選擇了高壓狀態,告訴我反正壓力不小,再加一點也就這樣了,我只能附和他,順便鼓勵他,大家的狀況都差不多,扛過去也就好了,其實我內心是完全牴觸的,因為壓力越大,心態就越難平衡。
有時候對別人的安慰都是善意的謊言,這樣的話,對方的心裡就會好受些,或者能讓朋友有一個過渡,時間久了自然就淡了,其實對我們自己來說,又何嘗不是有這樣的期待,對誰都挺好。
為什麼有些話可以安慰別人,卻無法安撫自己呢?
時間會告訴我們,簡單的喜歡最長遠,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溫暖,留到最後的才是最好的,關鍵,這是我們都可以做到的。
對於自我而言,我們總會抱有很高的期待,要是工作不順,遇人不淑,都會讓我們產生挫敗感,同樣需要的是別人的鼓勵和陪伴,這也是那些動聽的話通過別人講出來的意義所在。
無論有多大的壓力,只要有人願意陪著你,都會過去的,也會成為我們寶貴的人生閱歷。
圖|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