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家住北京的網民蘇茗習慣性的登陸百度時,發現搜索框的上方首次出現了「知道」欄目,這意味著這一與搜索結合的互動問答平臺能在經過4個月的測試,開始正式為網民服務。
蘇茗是在今年6月初,「知道」測試版剛剛上線的時候,偶然發現並開始使用,現在他已經「百度知道」忠實擁躉。
他認為知道既有趣,還能學到知識,而且還能認識很多朋友。不僅「怎樣煮餃子才好吃」這樣的問題能迅速得到滿意的答覆,「唐僧他媽媽姓什麼,外公又姓什麼」這樣的搞笑問題也會有一群人跟著湊熱鬧,而自己能用自己的力量幫助網上的朋友,「得到一面小紅旗,就像在幼兒園得到一朵小紅花一樣高興」對於「知道」的正式上線,蘇茗很高興的說:「這樣登陸知道就變得很方便了,知道將變得更好玩。」
搜索千萬網民的智慧
具有關數據統計:百度「知道」,從面世到現在,僅僅4個月,便受到網友的鐘愛。6月24日,「知道」上線的第一天,登記的獨立ip用戶為50個,但現在,這一數字已發展到幾百萬戶,每天的問題數是10萬級,到目前為止,有效問題數已經超過47萬。
其實,問答平臺在網絡上的出現,並非新鮮事。在知道之前,「大富翁編程網站」一類的專業問答平臺,屢見不鮮,而Yahoo奇摩和新浪IAsk,則屬於遊戲性質較強的問答平臺。
為何百度能在眾多問答平臺中,脫穎而出,短時間內即形成一支獨秀的局面呢?
一個因素不榮忽視的是:百度的流量與人氣。問答平臺作為一種具有「聚眾效應」的遊戲,只有人氣與用戶數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變得有趣與好玩,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的問題,才能保證大部分問題有人回答,避免大量的問題慘遭「沉底」的厄運。
換言之,人數是保證這個遊戲的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而百度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為大部分的中國網民熟悉使用,它的巨大流量,得天獨厚。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問答平臺與搜尋引擎的結合。
雖然搜尋引擎已經為廣大網民所知道和使用,然而,在搜索滿足信息的相關度上的調查結果,卻不盡人意——據調查分析,即便是在熟練操作使用搜尋引擎的人群,搜索結果的滿足實用率也只有30%,而更多的大眾是不熟悉搜尋引擎的使用技巧的——甚至很多人搜索想要的信息時,會出現這樣的搜索詞「什麼是xx」「為什麼會xx」。
作為搜尋引擎的提供者,沒有權利去要求用戶熟悉你所制定的搜索規則和技巧,而有義務為用戶提供最簡單便捷的、伸手可觸的方便快捷的信息——這恰恰也是百度的宗旨。而當用戶提出「什麼是xxx」「為什麼會xxx」時,最好的回答方式便是「知道」。這也是說,「知道」是搜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求與產物。
問題出智慧,搜尋引擎作為一門高深的技術,恰恰在這一點上不能僅僅依靠技術,它更需要的是人性化的完善。搜尋引擎不能僅僅是冷冰冰的連結、關鍵詞加入搜索的範圍,那樣永遠無法達到的智慧的高境界。要達到搜尋引擎的高境界只有一個辦法:讓人類智慧的本身加入被搜索的行列。
百度知道就是把網友們腦海中的隱形只是變成顯性知識的,通過對回答的沉澱組織形成新的信息庫,其中信息可以被用戶進一步檢索利用——這意味著,人的智慧,加入了被搜索的行列,用戶既是搜尋引擎的使用者,同時也是搜尋引擎的創造者。這還意味著,用戶通過百度知道,可以分享千萬網友的智慧,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結果。
對於問答平臺本身來說,一個獨立的問答平臺,是很難獨立發展起來的——問答平臺,它自己是很難獨立發展起來的,因為它的知識會從用戶頭腦中中抽取出來之後,只會被很有限的用戶所利用,但是你如果進一步的作為搜索結果提供給其他的搜尋引擎的使用者,那麼這個問答平臺才能真正的發揮它的實用價值。
在北京知道新聞發布會上,百度CEO李彥宏獨具匠心的提出:「知道」屬於第四代搜尋引擎的範圍。以前的搜尋引擎分別以關鍵詞、超鏈分析為特徵,而知道和貼吧則預示著搜尋引擎將進入以社區化為特徵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人的智慧,加入了被搜索的行列。
在遊戲中喚醒你的求知慾
在百度貼吧裡的「百度知道吧」,可以發現很多知道的愛好者,提到使用知道,他們不約而同的用了一個字「玩」。這些網友和開篇提到的蘇茗一樣,將知道更多的,視為一種遊戲,他們和一場和數萬網民一起參加的智力搶答賽。
問題出智慧,其實,每個人的本質都是勤學好問的,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求知慾卻往往為各種因素所挫折。而知道則在一種寬鬆愉悅卻又規則竟然有序的競爭環境中,喚醒了參與者的求知慾。
一位熱愛知道的網友說的話具有典型的參考的價值:「聞己所未聞,解己之所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自己之長可交給公眾評說,他人之長可開闊自己視野。回答則加分,不會則學習,身邊沒有布滿一臉階級鬥爭表情的老師在監視,也沒有滿懷望子成龍希望的家長來窺探,輕鬆自由,心情舒暢。」
每個人心中總有些俠骨柔腸的,一位知道的忠實用戶笑言自己喜歡知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喜歡那種被尊為大俠的快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真正的幫助別人,看到自己的回答被插上紅旗,那種愉悅和滿足,無法用言語形「簡直像幼兒園得了小紅花一樣的快樂」,而自己的回答進一步的作為搜索結果提供給其他的搜尋引擎的使用者,這更讓他覺得振奮——每次玩知道,他都覺得自己好像聽到了這樣一句話「準備好了嗎?將你的大腦加入被搜索的行列」這種感覺很科幻,然而它又是確實在發生的事實。
這種追求知識的快樂,恰恰是百度知道所要提倡的一種精神。在網絡世界中,知識共享是大家一致目標,也惟有此,這個世界才是最為快樂的。而同時,每一個人也都有自我滿足的欲望,這不僅表現為熱心幫助,也表現為通過自己的知識之長,達到自我的實現。
據了解,百度將進一步的推出「我愛知識獎學金」的計劃,為用戶,提供一個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這樣的一個機會。每個知道的用戶都可以選擇申請一定額度的獎學金。可以想見,到那個時候,「知道」這場競賽,將變得更為激烈而有趣。
「寓教於樂」,這是千百年來教育所追求的一個境界。知道,真正做到了,當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樂趣,「學到老,活到老」作為一種理想,也許能得到真正的實現。
(責任編輯:郝鴻瑋)